梁 逍 王海濤 彭菲菲
1大慶油田采油六廠2青海油田采油三廠
低滲透油田二氧化碳驅采油技術
梁 逍1王海濤2彭菲菲1
1大慶油田采油六廠2青海油田采油三廠
為了確保管柱在腐蝕性環境下長期穩定地工作,CO2驅注入管柱除滿足常規的不壓井施工和測試需要外,注入管柱設計還需考慮耐腐蝕、氣密封和循環緩蝕劑問題。針對試驗區部分氣竄井,對注氣井S96—C15井開展泡沫調剖現場試驗。S96—C16井氣油比由調剖前的794.4 m3/t下降到37.2m3/t,周圍連通油井單井日產油上升了0.2~1.1 t。利用泡沫體系調剖封竄可以避免CO2的早期突破,使周圍聯通油井氣油比大幅下降,提高產量。注氣井應用可鉆式封隔器管柱,承壓高、耐腐蝕、密封性好,可以滿足CO2的注入要求。
CO2驅;密封性;氣油比;防腐;調剖封竄
低滲透油田在開發中暴露了很多由于自然產能低、地層能量不足和注水因地質條件受限而采收率很低的問題。二氧化碳(CO2)混相驅在解決上述問題中表現出了獨特的優勢,在提高低滲透油田采收率方面前景廣闊[1]。
CO2試驗區油層有效孔隙度在8%~16%之間,空氣滲透率在0.1×10-3~10.0×1 0-3μm2之間,為低孔、特低滲儲層。油田儲層物性較差,注入壓力高,產能遞減快,在注采井不壓裂的前提下,采用復合射孔投產。在射孔彈爆炸時引燃復合火藥,其產生的能量使地層形成微小的裂縫,從而達到射孔與氣體壓裂相結合的目的,可增加近井地帶的滲透面積,提高注采井的完善程度。
從試驗區產量變化情況看,采用復合射孔初期單井日均產油3.3 t,27個月后單井日均產油保持在2.6 t,采油強度穩定在0.26 t/d·m。而相鄰注水區塊油井采用壓裂投產,同期單井日均產油由3.3 t下降至1.1 t,產量遞減幅度較大。第二年底單井日產油僅為初期的33.3%,產量遞減了66.7%。試驗區采用復合射孔技術取得了較好的增產效果。
在CO2驅油過程中,存在腐蝕影響、注入管柱適應性等問題。CO2在水濕環境下極易引起鋼鐵嚴重腐蝕,腐蝕速率可高達20mm/a。典型特征是局部點蝕、癬狀腐蝕和臺面狀腐蝕,常常造成管柱穿孔、斷落、氣體泄漏和井口損壞等事故[2]。為了確保管柱在腐蝕性環境下長期穩定地工作,CO2驅注入管柱除滿足常規的不壓井施工和測試需要外,注入管柱設計還需考慮耐腐蝕、氣密封和循環緩蝕劑問題[3]。
區塊注入管柱采用了可鉆式封隔器注入管柱,并加注油套環空保護液。主要是利用可鉆式封隔器承受壓差高(可達35MPa)、耐溫120℃,防腐性能好、工藝簡單、可銑可鉆、密封性好等特點,與插入管柱配合,封堵射孔頂界以上油套環形空間,以保證射孔頂界以上套管不受CO2腐蝕;同時該管柱下端的工作筒與作業施工時投入的堵塞器配合,可在不壓井作業狀態下進行插入密封管柱的起、下作業施工。油管采用多元合金不銹鋼化涂鍍防腐油管,在管柱下端加裝伸縮油管來平衡管柱的伸縮量,插入密封管并增加鎖死機構。試驗區腐蝕掛片檢驗結果顯示,腐蝕速率為0.002mm/a。從現場應用情況看,該管柱可以滿足CO2的注入要求。
針對試驗區部分氣竄井,開展了泡沫調剖封竄。S96—C16井與注氣井在同一井排,且與最大主應力方向一致,投產后CO2含量上升迅速,CO2含量達到80%以上后,產量大幅下降,分析認為是裂縫氣竄,詳見圖1。

圖1 S96—C16油井開采曲線
從周圍注氣井的壓力變化情況看,附近的S96—C15注入壓力上升明顯,可見其氣竄主要是來自S96—C15。為此,對注氣井S96—C15井開展泡沫調剖現場試驗,結果見表1。S96—C16井氣油比由調剖前的794.4m3/t下降到37.2m3/t,周圍連通油井單井日產油上升了0.2~1.1 t,見表2。

表1 調剖試驗泡沫劑及CO2用量

表2 周圍連通油井氣油比及生產情況變化
(1)低滲透油田CO2驅油試驗區采用復合射孔技術,提高了注采井的完善程度,取得了較好的增注增油效果。
(2)利用泡沫體系調剖封竄可以避免CO2的早期突破,使周圍聯通油井氣油比大幅下降,提高產量。
(3)注氣井應用可鉆式封隔器管柱,承壓高、耐腐蝕、密封性好,可以滿足CO2的注入要求。
[1]李孟濤,張英芝,楊志宏,等.低滲透油藏CO2混相驅提高采收率試驗[J].石油鉆采工藝,2005,27(6):43-46.
[2]劉建新,田啟忠,張瑞霞,等.耐CO2腐蝕注采管柱評價與選用[J].腐蝕與防護,2012,33(3):239-240.
[3]姜守華.二氧化碳驅配套技術[J].油氣田地面工程,2012,31(3):64-65.
(欄目主持楊軍)
10.3969/j.issn.1006-6896.2014.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