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嬪嬪
(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淮北供電公司,安徽 淮北 235000)
2013-07-19,某110 kV變電站35 kV I段母線壓變發生爆炸。檢修人員趕赴現場檢查后發現,35 kV I段母線壓變A相受損最為嚴重。手車A相保險管已完全破裂,絕緣支撐桿上部有燒焦痕跡,且A相壓變發熱,溫度約為70 ℃,A相靜觸頭仍存在。B,C兩相熔斷器、絕緣支撐桿外表均有煙塵覆蓋。同時發現,壓變手車及柜內存在嚴重破壞,無法處理。
7月21日上午,試驗人員到現場對受損的壓變進行檢查試驗,將35 kV I段母線壓變所測數據與交接試驗報告上的數據進行比較,發現A相一次側直流電阻不合格,一次側及二次線圈1a1n絕緣電阻值不合格;35 kV I段母線壓變B相一次側直流電阻不合格,絕緣電阻值偏低。35 kV I段母線壓變故障后,主變35 kV側空載運行。
7月21日下午,10 kV I段母線壓變也發生爆炸。現場檢查設備受損情況發現,壓變手車整體受損破壞嚴重,A,C相熔斷器已經破碎,A相壓變嚴重溢膠,且柜體內部經受高溫,外表絕緣嚴重脫落,隔離擋板活門無法落下。由于壓變破壞嚴重,無法進行檢查性試驗,事故后,該站35 kV、10 kV壓變退出運行。
2.1.1 35 kV壓變爆炸事故的原因
將故障錄波記錄的2013-07-19T19:05的異常波形與正常的10 kV I母電壓波形進行對比,發現35 kV I母電壓峰峰之間的時間為40 ms,約為正常時間的2倍,頻率為25 Hz,且零序幅值過大;35 kV I母PT(電壓互感器)二次安裝的消諧裝置于19:02記錄了母線諧振的波形,頻率為24.2 Hz,開口三角電壓為122.4 V。由此可以判斷,35 kV I母PT故障時出現了主要為二分頻的諧波。
2.1.2 10 kV壓變爆炸事故的原因
查看10 kV綜自報警信息,發現10 kV線路發生間歇性單相接地。調取故障時10 kV電壓的故障錄波圖進行分析, 將其與正常的110 kV I母電壓的波形進行對比,發現10 kV I母電壓峰峰之間的時間約為40 ms,頻率為25 Hz,且零序幅值過大。由此可以判斷10 kV I母PT故障時同樣出現了主要為二分頻的諧波。
鐵磁諧振一般發生在中性點不接地的系統中。不同的諧波都可能滿足條件形成諧振,但按頻率不同可分以下3種類型。
(1) 基波諧振:1相電壓降低,另2相電壓升高超過線電壓;或2相電壓降低,1相電壓升高超過線電壓,PT開口三角上有電壓輸出,發出接地信號。
(2) 高頻諧波諧振:3相電壓同時升高超過線電壓。
(3) 分頻諧波諧振:3相對地電壓同時升高并做低頻擺動。
由2013-07-19的35 kV故障錄波圖分析可知, 10 kV和35 kV PT鐵磁諧振為1/2分頻諧振。1/2分頻諧振的激發大都是在單相接地故障又突然消除的暫態過程中。由于其起振電壓較低,在一定條件下1/2分頻諧振最容易發生,一般電壓并不高,但是PT的電流大,會使PT過熱而爆炸,這也是PT出現燒壞事故的主要原因。而10 kV自動化后臺綜合自動報警信息顯示,曾發生單相間歇性接地,導致相對地電壓突然升高,使得PT勵磁電流突然增大發生飽和,中性點發生位移,產生了嚴重的鐵磁諧振過電壓。
(1) 投運PT前應進行V-A特性試驗,按照《國家電網公司十八項電網重大反事故措施》的要求,三相PT的V-A特性應一致,并在1.9倍額定相電壓下電流不飽和。這樣,在系統發生故障時,才可有效地降低發生諧振的可能。
(2) 將PT保險換成大尺寸規格的保險。
(3) 加裝消諧裝置。能夠檢測PT開口三角電壓,計算零序電壓5種頻率(3分頻/17 Hz、2分頻/25 Hz、工頻/50 Hz、3倍頻/150 Hz、5倍頻/250 Hz)的電壓分量,若有故障發生時判斷故障類型,如果是鐵磁諧振則安裝特定程序快速啟動消諧元件予以消除,并顯示保存故障信息,給出報警信號;同時建議在不接地系統的每個電壓等級母線側分別加裝1臺消諧裝置。
(4) 加裝消弧線圈。當10 kV系統電容電流達到30 A時,或35 kV系統電容電流達到10 A時,應考慮加裝預調式消弧線圈,并將消弧線圈處于過補償狀態運行。同時應根據實際測量的電容電流的大小,考慮電網的發展趨勢,合理選擇消弧線圈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