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寶鋼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上海 寶山 200941)
廢鋼運輸車抗扎性能輪胎的研發及應用
孫傳文 史永強 張德恩
(中冶寶鋼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上海 寶山 200941)
本文主要是廢鋼運輸車抗扎輪胎的研發,設計出一種適合此運輸車的輪胎即套胎,并設計制作出套胎的設備:削胎設備、折胎設備以及套胎設備,解決了輪胎扎破的問題,減少輪胎修復次數,提高廢鋼運輸車利用率,并降低了運輸成本。在大型鋼廠廢鋼轉駁運輸中具有廣泛的推廣應用價值。
抗扎輪胎;套胎;削胎設備;折胎設備;套胎設備
我公司從事車輛運輸經營業務,主要負責寶鋼廠區轉爐、電爐爐前廢鋼的轉駁。我們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車輛的利用率卻不高,通過現場作業車輛調查發現,主要原因就是每臺車每天都要去修補輪胎,有時會看到在一個輪胎修補點十幾臺車在排隊等待修補輪胎,有時一等就是一兩個小時,不但會浪費了運力,降低運輸效率,而且會耽誤貨物的運輸時間,經常會造成運輸任務不能及時完成,造成了大量人員以及車輛的加班。還造成了運輸成本的上升。
通過我們對車輛運輸整個的成本進行分析來看,發現輪胎的消耗非常巨大,而且遠遠超過了同類型企業水平,也超出行業平均水平很多,通過我們對250多臺廢鋼運輸自卸車車輛運輸成本10年來歷史數據分析,得知每年輪胎的消耗成本都在400萬元以上。這就需要我們必須想辦法減少輪胎的修補,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
針對輪胎問題,我們對輪胎損壞的現狀進行了解,發現輪胎損壞有幾個方面:超重、輪胎氣壓不足,輪胎扎破。其中輪胎損壞80%都是輪胎扎破。我們運輸車在轉駁廢鋼過程裝車和卸料都是車輛倒著進去,廢鋼堆場及稱量間地面存在很多小的廢鋼,很容易扎破輪胎,特別是運輸車后橋輪胎容易扎破,當輪胎被扎的次數太多之后,就無法修補,輪胎沒到使用壽命必須提前報廢。
通過對市場的調研,目前國內確實具有抗軋性能的輪胎,較為常用就是鋼絲胎和實心胎,這兩種輪胎的使用有可能會減少輪胎軋破的問題。為此我們采購實心胎和鋼絲胎安裝在運輸車輛上后橋上進行試驗。通過三個月試驗結果如下:
2.1 實心胎在使用過程中,雖然減少輪胎的修補,但是存在兩個缺陷,一是實心胎胎體太重,運輸車燃油消耗成本增加比較大,二是實心胎對路面要求較高,抗震性較差,廢鋼堆場的不平整,使用下來有時會造成汽車底盤的損壞,增加了車輛修理費用。
2.2 鋼絲胎雖然輪胎的胎頂中增加的鋼絲,也有很強的抗軋性,但鋼絲胎也存在兩個缺點,一是鋼絲胎側面的橡膠中并沒有鋼絲,所有輪胎側面的抗軋性并沒有得到增強,在我們車輛使用過程中,輪胎側面被軋壞的概率也比較大,二是鋼絲胎中的鋼絲一旦被斷裂,不但起不到防扎的效果,而且很難進行修補,輪胎就會直接報廢,間接增加輪胎成本。
結論就是這兩種輪胎雖然具有一定抗扎性,但不能根本解決問題,不適合我們車輛的使用,這就需要我們研發一種適合我們現場需求一種具有抗扎性能的輪胎。
3.1 輪胎軋破部位分析及輪胎修復工
藝。我們對輪胎扎破部位進行調研,對各輪胎修補點進行跟蹤并記錄,找出根源所在,輪胎扎破關鍵因素是釘子及尖銳的廢鋼先扎破輪胎外胎后,再扎破內胎。被軋壞的輪胎外胎中,其中約70%的輪胎軋壞部位是輪胎正面,另有30%的是輪胎側面。
輪胎外胎被軋壞后,都是采用外胎被軋壞點的位置墊皮墊的工藝來修復再利用,此工藝修復輪胎在使用中存在以下問題:
墊皮的厚度畢竟很薄,再次被扎破可能性較大;墊皮沒有經過任何固定,在運輸過程中相對外胎會產生移動,也起不到加強輪胎厚度的作用;墊皮只能墊一部分位置,不能對所有的部位進行保護;墊皮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會發生皺褶,會將內胎夾破。
因此,我們要研發出一種輪胎外胎不易被扎破,必須滿足胎頂和胎肩側面都具有抗軋性能。
3.2 抗扎性能輪胎的設想。根據輪胎扎破的分析,滿足胎頂和胎肩側面都具有抗軋性能,必須增加輪胎的胎頂和胎肩側面的厚度,而且不改變現有輪胎外觀尺寸,我們設想將一個外胎置入另一個外胎中,這樣輪胎胎頂和胎肩側面的厚度就會增加,提高輪胎耐扎性,我們將這種輪胎套輪胎簡稱為套胎。構思如下:
我們將一個型號為10.00—20的外胎的胎頂花紋磨掉,然后置入一個12.00—20的外胎內部,輪胎的胎頂及胎肩側面緊密結合在一起,而且厚度增加為原來的2倍,具有一定抗扎性能,內部繼續采用充氣式內胎,不會影響車胎的防震性能,也可以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的目的。
存在的問題:在沒有任何輔助設備的情況下,將一個型號為10.00—20的外胎置入一個12.00—20的外胎內部幾乎完成不了。
外胎花紋的修模目前市場上已經具有,購置回來或者委托出去就可以完成。輪胎的套入,必須先把10.00—20的外胎折起來,然后把12.00—20的外胎扒開,再放入10.00—20的外胎。根據這個設想我們研發設計制作出把10.00—20的外胎折起來的設備稱為折胎機,把12.00—20的外胎扒開的設備稱為套胎機。這兩個設備已經申請專利。
折胎機的原理:折胎機架上設有一外胎固定裝置和一折彎裝置,所述折彎裝置一端與折胎機架鉸接,另一端與驅動裝置連接。該折胎機通過外胎固定裝置將外胎固定在折胎機架上,并通過驅動裝置驅動折彎裝置翻轉,進而將外胎折疊。
套胎機原理:包括套胎機架,所述套胎機架下端固定設有一底座,所述套胎機架上端鉸接至少兩個拉伸裝置,所述底座上設有外胎套固定裝置,所述底座上還設有通孔,所述通孔內穿設第一拉繩,所述第一拉繩一端設有第一拉鉤,另一端連接第一卷揚機。該套胎機中的底座用于放置外胎套,通過外胎套固定裝置將外胎套的下側面固定住,然后通過多個拉伸裝置將外胎套的上側面拉大,進而放入折疊好的外胎,第一卷揚機工作,即往下拉第一拉繩,進而將外胎拉入外胎套內。
設備研發設計好后,聯系廠家制作出來,然后編制套胎工藝進行這種具有抗扎性能輪胎的制作。套胎工藝如下:
5.1 選用好一點10.00—20的外胎舊胎委托專業廠家把胎頂花紋磨平。
5.2 用折胎機將10.00—20的外胎進行折疊并捆住。
5.3 用套胎機將折疊后的輪胎放入到12.00—20外胎中。如圖6。按照此工藝制作套胎,一條套胎大約需要15分鐘制作完成。
按照套胎的制作工藝,我們制作40條套胎安裝在10臺廢鋼運輸車中后橋進行試驗,通過半年對這個10臺車跟蹤,試驗結果是原來幾乎每天每臺車需要更換輪胎,裝上套胎后可以做到平均7天更換一次。
目前我們在其他廢鋼運輸車后橋全部推廣應用。
7.1 輪胎消耗費用分析
按照2009—2011年歷史數據統計,廢鋼運輸車250臺車平均一年行駛5402956公里,平均輪胎總消耗費用約為474萬元,其中前胎所占得費用約為10%,中后橋輪胎費用約為90%,(474*90%=426.6萬元),消耗中后橋輪胎約6000條,平均每條輪胎大約可以行駛900公里,通過我們安裝具有抗軋性能輪胎可以將輪胎行駛的公里數提升至2000公里左右。
按照2009—2011年平均的公里數計算,輪胎費用成本: 192萬元
設備研制開發制作及人工等資金投入月67萬元
輪胎實際消耗成本:
426.6 -192-67=167.6萬元,
輪胎消耗費用降低了
167.6 /474=35.4%
7.2 輪胎修理人工成本:
按照2009年-2011年歷史數據統計,平均每月需要修補輪胎7000條左右。全年需要修補輪胎7000×12=84000條,其中前胎修補的次數約占5%,中后橋需要修補的次數占95%,按照每次修補一條輪胎需要人工成本10元計算。
中后橋修補次數:
84000×95%=79800次
中后橋消耗人工成本:
79800×10元/次=798000元
平均中后橋每條輪胎修補率:
5402956/79800=67.7公里/次
目前中后橋輪胎修補率大約在500公里/次。
中后橋修補次數降低為:
5402956/500=10806次
后橋輪胎修補人工成本為:
10805×10元/次=108050元
中后橋輪胎修補人工成本降低了:
798000-108050=689950元
中后橋輪胎修輪胎修理人工成本降低了:689950/798000=86.45%
7.3 油耗成本
在中后橋使用套胎后,百公里油耗增加10升,成本增加:113.46萬元
具有抗扎性能輪胎使用后可節約成本:123.13萬元
具有抗扎性能輪胎在廢鋼運輸車推廣使用以后,減少了汽車輪胎維修次數,增加了運輸車輛的利用率,同時降低了運輸成本,也減少輪胎維修人員及勞動強度。
[1]黃春芳.寬基工程機械斜交輪胎胎面膠配方改進 [J].輪胎工業,2011(03).
[2]高孝恒.提高工程機械輪胎翻新胎面膠質量的探討[J] .輪胎工業, 2005(25).
TF3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