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巖
(大連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遼寧 大連 116000)
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競爭異常激烈,很多國家為了在發展中占得先機,都不斷加大工業生產力度,提升經濟效益。在這樣的背景下,工業產業建設排放的有毒氣體都進入了空氣之中,給社會環境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了新世紀人們面臨的重大難題,據調查顯示,溫室氣體的排放總量已經達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三,人們的身體健康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我國作為快速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定要避免走出一條“先發展,后治理”的道路,在經濟日漸提升的基礎上,做好環境和空氣質量的保護工作,推進低碳導向的環境建設。
目前,我國社會發展的瓶頸依舊是環境與能源的矛盾問題,想要解決這一問題,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走一條低碳環保道路,打造低碳城市就成為了必然趨勢,其對社會進步和人們的生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一,有助于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城市人口數量密集,碳排放量大于其他國家,環境的保護相對較為困難。低碳導向的城市建設,能夠減少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數量,為人們提供一個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促進人們健康生活。
第二,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現如今,社會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各地區城市之間的比拼也相當嚴重,某些地區為了獲得短期經濟效益,不惜改變產業結構,加強重工業發展,導致城市碳排放數量大增,嚴重破壞了城市的生態環境。堅持低碳導向的城市建設,能夠保證城市碳排放量在可控范圍內,進而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其整體形象。
第三,有助于國家資源的節約,促進可持續發展。據調查顯示,有很多國家和地區為了經濟利益而走一條“先污染,后治理”的建設道路。這樣一來,國家和區域資源會大幅消耗,并產生危害人體健康的有害氣體,阻礙國家的未來發展。打造低碳導向的城市,能夠實現資源的節約利用,更好的保護環境,為子孫后代提供更多的養料,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從上述內容中,我們已經清晰直觀的看到了低碳導向城市建設對地區發展以及人們良好生活的重要意義。為了切實構建低碳城市,提升城市空氣質量,發揮城市的巨大功效,各地區一定要改變以往落后的經濟發展戰略,將環境的有效保護納入經濟建設之中,做好城市規劃,打造低碳化城市。
我國要以低碳生活為目標,實施空間低碳發展戰略,優化城市空間結構,逐漸改善建設用地無序蔓延與土地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生產與生活服務功能空間分異明顯、交通壓力大等問題。因此,亟需通過制定城市規劃的技術手段,進一步強化空間緊湊發展、加強空間布局與交通的協調、推動低碳社區建設,營造生態友好、低碳節能的低碳城市空間。
首先,加快基本生態控制線立法,加強生態空間的剛性保護,控制城市建設無序蔓延;其次,加快研究、制定各類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標準,提高單位用地產出效益;最后,制定各類地區低碳規劃建設指引方案,推動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做好低碳導向的城市規劃工作。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產業始終是帶動我國城市發展的重要動力。從溫室氣體排放的部門構成看,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呈現“工業>建筑>交通”的特征,與國際先進城市溫室氣體排放普遍呈現“建筑>交通>工業”的特征有明顯差別。因此,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引導產業走低碳發展的道路,是我國低碳導向城市建設的核心任務之一。
首先,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降低高耗能、高排放產業的比重,培育低碳節能的新興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第二,優化產業布局,大力推進中心城區“退二進三”、“騰籠換鳥”和“三舊”改造,騰出空間發展高端產業,推進現代服務業建設;第三,依托國家級開發區和空港、海港、鐵路港等重要樞紐,促進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模化發展,為城市新一輪產業布局優化提供高質量平臺;第四,制定產業發展環境準入標準,健全產業低碳化發展的市場服務體系,為產業低碳轉型提供制度保障。
隨著國家機動車數量的逐年增多,交通溫室氣體排放數量也呈快速攀升趨勢。據核算,從 2005 年至 2010 年,我國交通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年均約 19%的速度增長。因此,通過城市規劃的技術手段來引導綠色交通體系,促進交通發展與土地利用的協調,完善公交和慢行交通系統,控制交通溫室氣體排放不斷攀升,已成為我國低碳城市建設必須采取的重要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的空氣質量呈明顯下降趨勢,全球變暖已成為了不爭的事實。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為了有效緩解環境問題,促進人們健康生活,各城市一定要堅持低碳導向的城市建設道路,構建低碳城鄉結構、推進低碳產業化經營,并建設低碳綠色交通體系,從而創建良好的生態環境,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的空氣氛圍,保證人們健康生活。
[1]劉蓉,唐紹杰.基于低碳理念的新城規劃研究與探索[A].秦皇島市人民政府、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10城市發展與規劃國際大會論文集[C].秦皇島市人民政府、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