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新龍,石丹,王子浩,高攸綱
(北京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北京 100876)
目前,環境和能源問題日益嚴峻,傳統燃油汽車環境污染嚴重,能源消耗大,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與擔憂。電動汽車具有節能、環保的優勢,可有效緩解能源資源緊張、大氣污染嚴重等問題。據統計,2011年我國上市的新能源汽車數量達50 萬量。但由于純電動車用電動機取代了內燃機,能量來源由燃油改成車載電池。因此主動力電路上功率高(100 KW 左右)、電流大(幾百安培) 、工作頻率高(10KHz 或20KHz),引發了一系列的電磁兼容問題,由此電動汽車的電磁輻射問題成為亟需分析和解決的熱點問題。電動汽車產生電磁干擾的來源有很多:絕緣柵雙極晶體管在高頻開關動作時會產生很高的電流、電壓峰值,在電池、逆變器和電機與地盤之間又會形成共模和差模干擾,輻射的電磁波也是一種影響電磁兼容的干擾源。
目前,在電動汽車輻射源的實驗方法中,測試和仿真是目前最為有效和常用的手段。本實驗采用軟件仿真工具主要包括CST、MATLAB 和3D MAX。
本實驗的仿真分為兩步完成,第一步:在3D max 軟件中得到汽車模型,然后將模型導入到CST 中,以便于最后的仿真;第二步:在MATLAB 中建立幾種輻射源的電路模型,并進行仿真,將仿真的結果通過曲線擬合的方式得到信號源的輻射表達式,并把表達式輸入到CST中作為仿真的激勵源,圖1 是本實驗的設計流程。

圖1 設計流程圖
要仿真汽車電磁輻射環境就先需要畫出汽車的整體模型,在CST 中畫出汽車模型是十分困難的,我們采用了目前較為流行的3D 畫圖工具3D max,得到汽車的整體模型后將模型導入CST 中即可。圖2 是在3D max 中得到的汽車模型,圖3 是導入到CST 后的效果圖。

圖2 MAX 中汽車效果圖

圖3 CST 中汽車效果圖
EMTP 是電磁暫態分析專用的,MATLAB 雖然功能強大,但在電力專業性上可能還稍微差點。很多時候,在EMTP 中ATP 是應用最廣泛的,而且它其中很多模型的準確度也都是有實測驗證的,這一點上MATLAB 差很多,在一些文獻中也看到,驗證它的模型則是通過和ATP 做比較的。但可以用ATP 進行電力仿真,將仿真結果導入MATLAB 進行分析。
由于電動汽車結構復雜,如果將整個系統混在一起進行全波仿真,則需要耗費很長的計算時間。因此可將其分割成不同模塊,分塊進行模擬,根據模塊特點選擇適當的仿真方法,最后再進行系統綜合。根據電動汽車通用的內部結構,電池組位于車輛后座的下方,逆變器位于車輛前蓋內,電動機位于車輛前輪的上方。電池組與逆變器之間有較長的連接電纜,逆變器與電動機之間連接電纜相對較短。因此,逆變器采用考慮了分布參數的等效電路模型,而復雜的電纜束采用傳輸線模型,最后結合全波方法和車體原型計算這些干擾源產生的輻射。由此可見,通過分塊模擬和不同計算方法的結合,能夠大大節省計算資源和時間,從而為電磁兼容仿真提供一種快速有效的方法。通過查閱資料得到汽車內部關鍵部件之一,也就是牽引電機的簡單模型圖,模型使用EMTP 軟件,通過設置相關參數,仿真后得到電流波形。
圖4 是電動汽車Traction Battery 部件的電路等效模型,圖5 是電路電流的波形圖,通過matlab 自帶的cftool工具,將圖5 中的電流曲線擬合,擬合后的函數為:

式中dtime 是表示時域。曲線擬合是通過MATLAB自帶工具箱—曲線擬合工具實現的。它能對數據進行平滑預處理工作,數據擬合可以通過參量化、非參量化方法,參量化擬合方式包括通用公式法、多項式法和高斯法。非參量化擬合方式有平滑法和內插法。能對各種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比較數據的優劣,圖6 是擬合后的波形。

圖4 電池等效模型

圖5 仿真電流波形

圖6 擬合后的波形

圖7 CST 同軸電纜

圖8 cst 中激勵源的波形
有了擬合函數,就可以通過cst 的vba 宏語言將該函數導入到cst 中,作為激勵源。
圖7 是在cst 中建立的簡易線纜。圖8 是激勵信號波形,圖9 是S11 參數。圖10 是2D 的E 場圖。
隨著科技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便是普通的家用轎車,其電子系統也變得越來越復雜,汽車將向著系統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所以電磁干擾問題將變得越來越嚴重,因此亟需解決電磁兼容問題。

圖9 仿真后的S11 參數

圖10 仿真后的E 場圖
在本次汽車輻射源的仿真分析中,雖然我們在最后沒有仿真完整的汽車模型,但是通過建模,得到Battery電路開關閉合瞬間的工作電流,最終用電磁仿真軟件仿真的過程,是后期整個模型的搭建與分析非常重要的環節,將對以后汽車輻射源的分析起著直接的指導意義。
[1]李煒. 關于汽車電磁兼容性的研究[J]. 科技創新導報, 2009,23(2):95-99.
[2]余召鋒,徐鳴謙. 汽車電磁兼容性系統方法[J]. 汽車研究與開發, 2002(05).
[3]劉書斌,焦健. 基于CST 的地鐵站內低頻磁場干擾仿真分析[J]. 全國電磁兼容學術會議,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