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外記者聯合報道 50多個國家的數千名代表昨天齊聚荷蘭海牙參加世界核安全峰會,但每個會議室上空都籠罩著“克里米亞烏云”。核安全峰會是美國總統奧巴馬推動誕生的,這也將是他政治遺產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不過,這次會議奧巴馬的核心目標不得不轉為向世界展示西方團結、打造制裁俄羅斯的國際統一戰線,讓因克里米亞危機而萎靡的西方振作起來。24日晚些時候舉行的G7峰會據稱將把入會G8達16年之久的俄羅斯踢出,英國媒體稱這是“故意羞辱普京”。面對西方威脅俄羅斯沒有露出屈服跡象,西方國家利用這次峰會匆匆編織束縛“俄羅斯熊”的網,到底是“蜘蛛網”還是“鐵籠”不得而知。24日,奧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晤,這被認為是峰會期間最重要的一次雙邊會晤。 中國態度提升和平指數 “海牙核安全峰會期間舉行的習奧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韓國《世界日報》24日的評論道出了許多國際觀察家的興趣所在:他們急切地想看到中國在克里米亞危機——當前最大國際事件上做出選擇:支持俄羅斯,還是支持美國,盡管克里米亞問題之復雜遠遠超出一句話可判對錯的程度。 當地時間24日中午,習奧會在荷蘭海牙舉行。習近平感謝奧巴馬不久前就馬航客機失聯向中方致電表示慰問,并責成美方有關部門參與搜救和向中方通報有關信息。習近平還說,贊賞奧巴馬日前來信表示始終致力于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美國彭博社稱,會晤中奧巴馬表示,他想要美國、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解決南海爭端,以緩解地區緊張。奧巴馬稱,美中關系取得“驚人的進展”,以“建設性”方式解決南海爭端將促進整個亞洲的關系。 美國“國會山莊”網站報道稱,此次習奧會白宮上周才宣布,這表明烏克蘭危機——或者美國第一夫人訪華——鼓勵了這次會談。白宮新聞秘書卡尼稱,美中關系非常重要,涵蓋經濟、安全、環境等內容,白宮只要有可能就會尋找兩國領導人會晤的機會。報道稱,中國國家主席說,他很高興啟程訪歐前見到訪華的第一夫人米歇爾和總統的女兒。報道說,習近平笑稱,第一夫人請他在見到奧巴馬總統時“代其問好”。 日本共同社稱,習奧會談及烏克蘭問題。美國《商業周刊》網站報道說,美國正試圖孤立俄羅斯,與歐洲和其他國家領導人結成一個統一戰線。 “爭奪中國之戰。”俄羅斯“莫斯科回聲”以此為題稱,奧巴馬認真準備了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晤,奧巴馬會討論朝鮮、人民幣匯率以及南海問題,而烏克蘭也將是重點議題之一。報道稱,奧巴馬最重要的是希望向世界表明,中國在這場沖突中在某些方面站在西方一邊,至少讓外界認為中國不完全站在其戰略伙伴俄羅斯一邊。菲律賓gmanetwork新聞網24日報道說,俄羅斯特別倚重的是同中國的聯盟,僅僅有中國的支持,俄羅斯就會認為自己可以反制西方的孤立和制裁。 德國《世界報》報道稱,在中美關系的關鍵時刻,新的丑聞爆出,美國國家安全局被指監聽中國前領導人,傷害了兩國建立起來的信任。彭博社稱,習奧會開始前給記者的聲明中沒有提到這個話題。當天,“俄羅斯之聲”則將“中國要求美國就國家安全局監聽的報道作出解釋”這一新聞置于其網站異常醒目之處。日本媒體看上去不希望奧巴馬接近中國。日本《外交學者》24日刊文稱,中美關系可能是兩種情況:或面臨崛起大國挑戰現存大國的“修昔底德陷阱”,或面臨雙方很難產生信任的“囚徒困境”。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24日稱,為了抵制西方制裁、擺脫孤立局面,莫斯科正在拉攏其他東方國家。路透社指出,俄羅斯手中的圣杯,就是與中國的天然氣供應交易,經過多年協商此案現在顯然即將有結果。如果普京5月出訪中國時能夠簽約,他等于可昭告天下俄羅斯已經向東看,不需要與西方世界為伍。 “西方制裁應讓俄中兩國走得更近。”“俄羅斯之聲” 24日援引俄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一名專家的話說,俄羅斯企業向歐盟購買的許多材料、部件和設備實際上中國也能制造,只是俄軍工企業不知情。未來中國進口西方材料、設備和技術的條件可能也會惡化。東亞軍事緊張局勢不斷加劇,而美國仍在指責中國剽竊他們的技術。亞洲一旦爆發大規模軍事政治危機,中國就會像現在的俄羅斯一樣也有可能遭到制裁。 德國洪堡大學國際政治學者霍爾特曼2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的戰略價值隨著俄羅斯與西方的對立正在變得更加重要。盡管中國也有為難之處,但中國在戰略上擁有了選擇與控制的主動性。他認為,戰略模糊對中國來說仍是最有利的選擇,而對許多人聲稱的“新冷戰”,中國的表現提升了世界的和平指數。 G7vs俄羅斯 “開除俄羅斯G8將受損失。”在美英法等西方工業七國在海牙舉行G7峰會之前,俄《共青團真理報》援引俄戰略交流中心主任阿布扎洛夫的分析稱,現階段不可能將俄羅斯從G20中開除,而從目前的國際形勢看,所有重要問題都是由發展中國家提出,G20比G8組織效率更高。因此,將俄羅斯從G8開除不會對其經濟造成任何影響,其形象也不會受損,因為G8早已失去影響力。 法國《新觀察家報》稱,G7國家在格林尼治時間24日17點30分起,應奧巴馬要求在海牙核安全峰會期間召開G7會議,討論如何加大對俄施壓以及潛在成本。會議還將討論原定6月舉行的索契G8峰會,G7國家警告俄可能被開除自1998年加入的G8,一名歐洲外交官直言不諱地表示,盡管沒人愿意這樣說,但“G8的確已死”。英國《每日電訊報》說,此次G7在海牙舉行會議,不許俄羅斯參加,這是故意在羞辱普京,普京是G8輪值主席,原本今年6月G8峰會將在索契舉行。奧地利《新聞報》24日宣布美俄之間“朋友的終結”,認為“俄美已經不可能出現里根與戈爾巴喬夫那樣的關系”。 “當美國加大對俄羅斯制裁時,奧巴馬可能難拉歐洲盟友入伙。”《紐約時報》24日刊文對美歐統一戰線感到悲觀。報道說,英國接受俄羅斯富豪和他們的錢;德國大約1/3的能源來自俄羅斯,向俄羅斯出口機械和汽車;法國正向克里姆林宮交付先進的攻擊艦船;意大利大約28%的能源依賴俄羅斯;日本感興趣的是中俄是否接近,或者東京是否能得到俄羅斯的能源供應。美國《財經時報》稱,今天的現實是:俄羅斯供應著歐盟31%的天然氣、27%的原油進口、24%的煤炭進口以及30%的鈾,并且是歐盟第三大電力供應者。 “世界分崩離析” “華盛頓試圖證明,美國主導下的和平時代尚未結束。”在英國《衛報》看來,這才是奧巴馬打造國際統一戰線、制裁俄羅斯的目的所在。CNN24日關心的是:奧巴馬的歐洲之旅能否再度維護美國的全球領導權。 就在24日,《紐約時報》稱,阿富汗加入敘利亞和委內瑞拉行列,公開支持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報道說,阿富汗領導人“與西方決裂”,而“阿富汗作為第一個西方支持建立的民主國家,卻表達對廣受譴責的克里米亞公投的支持,在一些觀察家看來可能顯得奇怪”。俄《晨報》24日稱,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23日發表聲明,事實上承認克里米亞為俄羅斯組成部分。他稱,“如果這里存在問題,我們將永遠與俄羅斯共進退。我們和俄羅斯在一起。” 據“印度防務”網站24日報道,荷蘭核安全峰會期間將舉行金磚國家會議,會議將在習奧會后進行。在金磚會議前,印度稱,所有試圖在烏克蘭問題上孤立俄羅斯的行為將適得其反。報道還說,這是印度進一步展示對俄羅斯在烏克蘭利益上的理解,此前普京已感謝印總理辛格在克里米亞問題上對莫斯科的支持,“印度的新表態肯定會讓普京更高興”。報道還說,金磚會議期間,巴西與南非的立場將被國際社會緊盯,據說巴西擔心冒犯俄羅斯,因為不想危及今年晚些時候在巴西舉行的金磚會議。 俄塔社24日稱,數百人在保加利亞的索菲亞總統府旁舉行集會,譴責歐盟制裁俄羅斯。《莫斯科時報》24日報道稱,哈馬斯管理的巴勒斯坦俄語版網站有人說,加沙計劃就這片領土是否加入俄羅斯舉行公投。“世界分崩離析。”美國《外交政策》24日如此描述各界對克里米亞事件的反應。美國前駐俄大使麥克法爾24日在《紐約時報》上撰文說,美國已經不像上世紀那樣享有道德權威,因此,如果想贏得同俄羅斯的新沖突,美國自己必須恢復作為一個模范。他稱,“當被俄羅斯人問起‘伊拉克怎么回事?時,我發現很難捍衛我們對主權與國際法的承諾。”▲
環球時報201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