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賦漁
紗一般的薄霧,絲絲縷縷地從彎曲的河沿上飄拂開來,縈繞著睡夢中的村落。樹木剛剛生出細葉,還沒能蓋住村莊里參差的屋脊。一只黑色的大鳥,劃出一個漂亮的弧線,輕輕落在一支揚向天空的房檐上,它四處觀望了一番,昂起頭,高聲叫道:“架架格格,架架格格。”
這只像是烏鴉的黑鳥,名叫元鳥。它在春分時來臨,秋分時離去。不過,也有人說它其實就是燕子。燕子也是一種奇異的鳥,它只在和睦人家的房梁上筑巢。任何搗毀燕巢的頑童,都會受到父親嚴(yán)厲的責(zé)打。
“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元鳥的鳴叫,讓村里早早就變得忙碌了。不只是要種樹,還得卷起褲腿下到池塘去栽藕。麥子在這一天也開始拔節(jié),得趕緊施肥。春分這天實在有太多的事要做。大人們很是忙碌,孩子也有自己的任務(wù)。
他必須在村里找到一種叫做“佛指甲”的草,把它栽在小盆里,在爺爺?shù)闹笇?dǎo)下,放到屋頂上。孩子身子輕,動作快,只要不是故意調(diào)皮,就不會弄塌屋頂房檐。老人們把這種草又叫做“戒火草”,說在春分這天放在屋頂,能消災(zāi)避火。孩子們呢,覺得好玩,能坐上屋頂,可不是常會有的機會。
從屋頂下來之后,還有一件事要做,這也是孩子們喜歡的。母親早已煮好十多只實心的湯圓,放在盤子里晾著。父親昨天晚上,就從竹林里砍來十幾根竹子,竹竿上還帶著青葉呢。各家的孩童把一只只湯圓戳在竹竿的頂端,扛到地里,再一根根插在自家的田埂上。這叫“粘雀嘴”。希望糯米做的湯圓,能粘住偷食的雀兒的嘴巴,讓它受個教訓(xùn),今后不再敢來。
事實上,最饞嘴的,恐怕不是雀兒,還是孩子們自己。因為做完這件事之后,他們立即就呼朋引伴,到河邊的空地上,燒野鍋,吃春菜了。有人拎來了鐵鍋,有人下鉤釣魚,有人尋找柴火,有人在小河的斜坡上挖起灶臺,更多的人,四散開來,采挖野菜。春分時節(jié)的野菜鮮嫩甜美,種類繁多。等釣來的兩條魚在鍋中翻滾之時,他們就把野菜擇洗干凈,放入鍋中。這時候,香氣一陣陣在田野里飄散開來,所有人或坐或跪,緊緊圍在鍋灶的旁邊,伸著頭,咽著口水。他們早已急不可待了。
野炊春菜只是打個牙祭,到了真正吃飯的時辰,村子里便陸續(xù)傳來媽媽喚歸的聲音。媽媽們拖著長調(diào),喊著孩子的乳名,孩子們便遠遠地應(yīng)答著,撒腿往家跑去。
屋門口早已擺放好一張寬大的方桌,大人們嘻嘻哈哈地聚在一起,輪流到桌前,嘗試著,把一只只雞蛋豎立起來。鄉(xiāng)村里的人們,用游戲的方式,證明著春分這一天所象征的陰陽調(diào)和。
(有刪節(jié))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牛毛細雨飄起來的時候,清明的腳步就近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