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斌
阿莫西林藥理機制及臨床應用分析
顧志斌
阿莫西林為一種較為常用的青霉素類廣譜β-內酰胺類抗生素,在臨床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本文詳細講解阿莫西林藥理作用機制和其在臨床中的應用,對其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加以分析,分析其用藥注意事項,同時對阿莫西林與其他藥物的配伍使用情況及應用進行分析,為該藥物在臨床上的應用提供一定的指導。
阿莫西林;藥理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
阿莫西林藥劑在臨床上具有抗菌譜廣、耐酸性強及療效確切等特點,本文針對該藥劑的藥理機制及臨床應用進行分析,為其在臨床上得到有效、合理的應用提供保障。
阿莫西林為半合成廣譜青霉素類藥,半衰期在61.3 min左右。該藥劑的殺菌效果及穿透細胞壁能力較強?;颊呖诜笃鋬弱0坊纯趟馍呻逆I,迅速同菌中的轉肽酶相結合,并使之失活,切斷了菌體依靠轉肽酶合成糖肽用來建造細胞壁的唯一途徑,促使細菌細胞迅速成為球形體破裂溶解,最終菌體因細胞壁損失、水分不斷滲透而脹裂死亡。阿莫西林對大多數致病的G+菌和G-菌具有強大的抑制及殺滅作用,可有效抑制肺炎鏈球菌及溶血性鏈球菌等鏈球菌屬、不產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糞腸球菌等需氧革蘭陽性球菌,奇異變形菌、大腸埃希菌、沙門菌屬、淋病奈瑟菌及流感嗜血桿菌等需氧革蘭陰性菌不產β內酰胺酶菌株和幽門螺桿菌活性[1]。
2.1 阿莫西林適應癥 阿莫西林對傷寒、其他沙門菌感染及傷寒帶菌等患者具有顯著效果,可有效治療敏感細菌不產β內酰胺酶的菌株導致的尿路感染。一般情況下,患者單次口服3 g便可得到較好治療效果。同時,該種藥劑對不產青霉素酶金葡菌、肺炎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以及不產β內酰胺酶的流感嗜血桿菌造成的耳鼻喉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均具有顯著效果。
2.2 阿莫西林用法用量
2.2.1 口服 小兒每8 h服用1次阿莫西林,20~40 mg/次;成人每6~8 h服用1次,0.5 g/次,每次劑量≤4 g;新生兒及早產兒每12 h口服1次,50 mg/次;嚴重感染患者每8 h服用1次;治療后,沒有出現并發癥的急性尿路感染患者單次服用3 g,在10~12 h后增加1次,藥劑量為3 g;晚期腎功能衰竭患者服用本藥劑的半衰期為5~20 h;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后給予1 g阿莫西林[2]。
2.2.2 肌內注射或是靜脈滴注 成人患者注射或是靜脈滴注阿莫西林3~4次/d,0.5~1 g/次;小兒注射或是靜脈滴注阿莫西林3~4次/d,50~100 mg/次。
3.1 阿莫西林同果膠鉍藥物聯合使用 阿莫西林同果膠鉍藥物聯合使用可有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疾病,其中阿莫西林具有較強的穿透細胞壁及殺菌能力[3],其可迅速同病菌中的轉肽酶結合起來,進而促使菌體細胞壁損傷及水分滲透,移植炎癥反應,快速、有效治療炎癥。果膠鉍在患者胃黏膜上形成一種保護性的薄膜,刺激分泌上皮細胞黏液,有效消除幽門螺旋桿菌。因此,阿莫西林連同果膠鉍藥物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疾病具有顯著效果[4]。
3.2 阿莫西林同梭甲半膚氨酸藥物聯合使用 阿莫西林同梭甲半膚氨酸藥物聯合使用可有效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尤其是對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具有顯著效果[5]。阿莫西林聯合甲半胱氨酸中的支氣管分泌物濃度高于單獨使用阿莫西林的。羧甲半胱氨酸可使阿莫西林更加容易透過血氣屏障,提高阿莫西林呼吸道分泌物中的藥物濃度,便于在短時間內消滅細菌[6]。綜上所述,阿莫西林聯合梭甲半膚氨酸可有效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疾病。
3.3 阿莫西林同雷尼替丁藥物聯合使用 阿莫西林同雷尼替丁藥物聯合使用可有效治療胃炎和消化性潰瘍,該疾病同幽門螺桿菌之間存在直接關系。雷尼替丁為一種選擇性的H2受體拮抗劑,其對組胺、五肽胃泌素和食物刺激后出現的胃酸分泌具有顯著抑制作用,可有效降低胃酶及胃酸活性,但不影響胃泌素及性激素的分泌,其對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疾病具有顯著效果[7]。在該藥劑治療基礎上,指引患者服用適量的阿莫西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療效果,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3.4 阿莫西林同蒙脫石散藥物聯合使用 阿莫西林同蒙脫石散藥物聯合使用可有效治療小兒急性感染性腹瀉疾病,其中,阿莫西林可有效抑制革蘭陰性菌及革蘭陽性菌;蒙脫石散藥劑對消化道致病菌、病毒及其出現的毒素具有一定的固定抑制作用,可有效覆蓋消化道黏膜,有效恢復腸蠕動功能、維護腸道輸送、吸收等。綜上所述,阿莫西林聯合蒙脫石散可有效治療小兒急性感染性腹瀉疾病,且不良反應較少。
在臨床上,阿莫西林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6%左右[8],約有2%的患者因不良反應而停藥。其主要不良反應癥狀為過敏不良反應癥狀、消化系統不良反應癥狀、血液系統不良反應癥狀、皮膚粘膜不良反應癥狀、肝腎功能紊亂不良癥狀及其他不良反應癥狀[9]。
4.1 過敏不良反應癥狀 藥物熱、皮疹、蕁麻疹及哮喘等為該種不良反應的主要癥狀,主要出現在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患者群體中,少數患者出現過敏性休克現象。
4.2 消化系統不良反應癥狀 惡心、腹瀉及嘔吐為該種不良反應的主要癥狀,少數出現假膜性結腸炎等胃腸道反應。
4.3 血液系統不良反應癥狀 少數患者出現嗜酸粒細胞增多、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及貧血等不良反應癥狀。
4.4 皮膚粘膜不良反應癥狀 少數患者出現滲出性多形性紅斑、斑丘疹、剝脫性皮炎及Lyell綜合征等不良反應。
4.5 肝腎功能紊亂不良癥狀 少數患者用藥后出現血清氨基轉移酶輕度升高及急性間質性腎炎等不良反應癥狀。
[1] 余旭紅.西藥阿莫西林在臨床上的應用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 9(47):145-146.
[2] 李紅霞.西藥阿莫西林在臨床上的應用探討[J].中國中醫藥咨訊, 2011,3(18):483-484.
[3] 王艷秋.西藥阿莫西林的臨床應用探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2, 9(16):67-68.
[4] 高貴平.淺析西藥阿莫西林在臨床上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0, 5(24):150-151.
[5] 劉春妮.關于阿莫西林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健康必讀:下半月,2011,8(4):326-327.
[6] 付麗佳.淺談西藥阿莫西林在臨床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4):584.
[7] 李成彬.阿莫西林在臨床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婦女:醫學前沿,2014,19(4):43-43.
[8] 郭慧.阿莫西林的藥理學機制及其在臨床中的應用[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2,10(2):628-629.
[9] 張艷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的藥代動力學與藥效學[J].當代醫學,2014,20(2):144-145.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9.091
江西 336400 江西上高縣農醫局(顧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