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后送檢的標本,病理檢查發現幾乎所有患者有不同程度炎癥細胞浸潤,較多文獻報道表明前列腺炎時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濃度升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疾病群。DM時患者機體防御功能低下,中性粒細胞的吞噬及殺菌功能降低,高血糖高尿糖為細菌生長創造良好條件,易造成惡性循環。DM與炎癥關系密切,許多炎癥因子不但直接參與胰島素抵抗,而且與DM大血管并發癥的危險性聯系緊密,在2型DM(T2DM)的發生發展進程中起著重要作用。BPH合并T2DM與單純BPH患者相比前列腺炎癥是否應該更重,PSA是否存在差異,目前未見文獻報道。為了進一步探討T2DM是否對前列腺組織學炎癥程度及血清PSA濃度產生影響,我們收集BPH術后標本,在考慮前列腺體積、尿路感染、尿潴留以及患者年齡因素的情況下,分析T2DM是否對前列腺炎癥(包括炎癥程度和主要的炎癥類型)及血清PSA濃度產生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患者均為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間經前列腺B超或CT、MRI檢查診斷為BPH,并在本院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術后病理證實為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從符合條件的BPH合并T2DM患者中隨機篩選20例,為T2DM組;BPH不合并T2DM者中隨機篩選40例,為非DM組。排除標準:(1) 既往有前列腺手術史;(2) 近1月有前列腺活檢穿刺史;(3) 前列腺偶發癌;(4) 前列腺內皮增生病例;(5) 留置導尿24 h內者;(6) 前列腺按摩24 h者;(7) 射精48 h者;(8) 服用5a還原酶抑制劑6月者;(9) 2周內行膀胱鏡檢查者。
1.2 資料的收集 包括年齡、前列腺體積、血清PSA及術后病理診斷。
1.2.1 血清PSA采集:采用德國拜耳公司Bayer ACS-180PSA assay 試劑盒,用Bayer ACS-180全自動化學發光儀進行檢測。PSA檢測標本采集時間為入院后次日早晨。
1.2.2 前列腺體積測定:用日本EUB410型B超機。由具有主治及以上職稱的醫生完成,前列腺的測量均進行2次,測定值取2次測量的平均值。前列腺體積(cm3)計算公式:0.52×前后徑×左右徑×上下徑。
1.2.3 前列腺炎病理診斷標準:根據病理檢查結果總結前列腺炎的病理組織學特征,包括炎癥部位、炎癥范圍和炎癥分級3個方面。炎癥部位:(1) 炎癥位于腺體,指炎癥細胞浸潤位于導管上皮、腺泡上皮和(或)腺腔內;(2) 炎癥位于腺體周圍,指炎癥細胞浸潤間質,環繞腺管附近50 μm之內的基質;(3) 炎癥位于基質,指炎細胞浸潤超過腺管腺體附近50 μm之外的基質。根據炎癥細胞浸潤組織的面積確定炎癥范圍:(1) <10%為局灶性;(2) 10%~50%為多灶性;(3) >50%為彌漫性。在病理標本中發現,BPH患者合并的前列腺炎癥多為局部的慢性炎癥細胞的浸潤。因而根據局灶病變把各組炎癥分為3級。腺體炎癥分級:輕度,散在炎癥細胞浸潤腺體、腺管上皮及腺腔不伴腺體及腺管上皮破壞;中度,腺體、腺管上皮以及腺腔內較多炎癥細胞浸潤伴局灶性上皮細胞破壞;重度,腺腔及腺體連續性炎癥細胞浸潤伴廣泛上皮細胞破壞或腺上皮細胞與基底分離。腺周及基質炎癥分級:輕度,少量炎細胞散在浸潤;密度<100個/HP,無腺體上皮組織破壞及淋巴小結/濾泡形成;中度,成片炎細胞浸潤,密度100~500個/HP,部分腺體上皮組織破壞,無淋巴樣小結或濾泡形成;重度,大片炎細胞浸潤伴大量腺體上皮組織破壞或者淋巴樣小結/濾泡形成,密度>500個/HP。
1.3 統計方法 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2組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四格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 T2DM組與非DM組年齡分別為(70.90±7.58)歲、(71.38±9.72)歲;前列腺體積分別為(48.86±33.26) cm3、(53.37±25.63) cm3;血清PSA分別為(8.32±7.55) ng/ml、(9.15±11.77) ng/ml,2組年齡、前列腺體積、血清PSA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T2DM組中尿路感染6例,尿潴留10例;非DM組中尿路感染16例,尿潴留19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前列腺腺體、腺周及基質炎癥程度 T2DM組腺體炎癥以中重度為主(圖1),非DM組腺體炎癥以輕度為主(圖2),2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但腺周炎癥與基質炎癥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2組腺體、腺周及基質炎癥程度結果比較(n)
注:與T2DM組比較,*P<0.05
血清PSA水平檢測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除前列腺癌外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息肉、結節、前列腺炎、導尿術、直腸指檢等均可引起PSA輕度增高。此外,前列腺體積、患者年齡、尿路感染、尿潴留也均可影響PSA水平。其中,前列腺炎癥是影響PSA的一個重要因素。Hasui等[1]研究發現存儲在前列腺上皮細胞的PSA在細胞凋亡后未釋放入基質,而因BPH合并的前列腺急、慢性活動性炎癥導致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PSA滲漏入血循環,從而提出滲漏學說。本研究發現,手術切除的前列腺標本中普遍存在前列腺組織炎癥且多為局部的慢性炎癥細胞的浸潤。目前對于這種病理學上發現的前列腺局部慢性炎癥細胞浸潤是否影響血清PSA水平還沒有一致意見。

圖1 中重度腺體炎癥(×200)

圖2 輕度腺體炎癥(×200)
近年來T2DM的發病率急速上升,預計到2030年全世界范圍內的成年患者將達到3.6億多[2]。DM的病因與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近年來炎癥學說備受關注,認為DM是一種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癥性疾病[3]。本研究表明,在考慮前列腺體積、患者年齡、尿路感染以及尿潴留因素的前提下,BPH合并T2DM患者腺體炎癥比非DM組重,但腺周炎癥與基質炎癥程度無差別;血清PSA水平并未升高。本研究發現腺體炎細胞分布主要以淋巴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為主,而腺周及基質炎癥的炎細胞分布主要以淋巴細胞浸潤為主;非DM組腺體炎癥主要以輕度炎癥為主,合并T2DM組腺體炎癥主要以中重度炎癥為主。
有研究認為,前列腺腺周炎癥是BPH患者血清PSA升高的危險因素[4],也有研究認為,血清PSA與基質炎癥存在高度相關性[5]。在正常情況下,富含PSA的前列腺腺泡內容物與淋巴系統之間存在著由基底膜、基底細胞層和內皮層構成的屏障相隔,使得PSA很少或者不會通過淋巴系統進入血液循環,所以,在外周血中PSA濃度很低。一般認為,當前列腺炎癥破壞了前列腺腺管以及其原有生理屏障的完整性,腺管以及腺泡內的PSA即可滲漏進入淋巴系統,并且隨之進入血液循環,從而引起外周血中PSA水平的升高[6]。Schatteman等[7]發現這種標本中存在的炎癥可以升高血清PSA,他們認為血清PSA升高的原因不是炎癥程度的輕重,而是炎癥破壞上皮完整性的程度。本研究認為,腺體炎癥未破壞前列腺腺管以及其原有生理屏障的完整性,就不會對血清PSA造成影響。
這表明BPH合并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變化與前列腺炎癥是否造成前列腺腺管上皮破壞存在一定的相關性。BPH合并T2DM患者腺體炎癥比非DM患者重,但未破壞前列腺腺泡內容物與淋巴系統之間的間隔屏障,因而T2DM并不是血清PSA水平檢測的影響因素。但本研究例數有限,T2DM患者患病年限及血糖控制情況不明,存在一定缺陷,T2DM與BPH的關系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Hasui Y, Marutsuka K, Asada Y,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and histological prostatitis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J]. Prostate, 1994, 25(2):91-96.
[2] 楊可名, 游娜. TCF7L2基因多態性與2型糖尿病發病關系的研究進展[J].實用老年醫學, 2011, 25(4):341-343.
[3] 李秀鈞, 鄔云紅. 糖尿病是一種炎癥性疾病?[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3, 19(4):251-253.
[4] 丁勇泉, 李漢強, 蘇寒錦. 前列腺增生與PSA前列腺組織炎癥的相關性研究[J].河北醫學, 2012, 18(2):152-155.
[5] 白安勝, 汪峰, 賈軍琪, 等. 前列腺增生癥患者合并前列腺炎對血清PSA的影響[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 2012, 17(2):177-179.
[6] 韋強華. 合并組織學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臨床特點分析[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2, 11(14):1115-1116.
[7] Schatteman PH, Hoekx L, Wyndaele JJ, et al. Inflammation in prostate biopsies of men without prostatic malignancy or clinical prostatitis: correlation with total serum PSA and PSA density [J]. Eur Urol, 2000, 37(4):4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