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赴馬來西亞特派記者 李寧 ●本報駐外記者 韓超 歐曉明 楊明 青木 ● 伊文 甄翔 “等了17天,居然是這樣一個結果。”馬來西亞政府24日深夜突然宣布“MH370最終終結在南印度洋,無人生還”消息后,世界普遍感到震驚、失望和難過。25日,馬來西亞官方的兩場新聞發布會并未“交代”更多細節,外界的突出感受是,僅憑一家英國衛星公司的推測就對239名機上人員的命運下“判決書”太草率。馬來西亞的努力外界并非視而不見,但這個國家在過去兩周多的如潮質疑中完成了國際輿論場中的另一種“聲譽”構建:信息披露不一、行動混亂拖沓、態度冷漠傲慢。馬航飛機失聯引發的謎團越滾越大,有分析將其與“20世紀的肯尼迪遇刺案”相提并論。25日國際媒體要求馬來西亞盡快公布“具體”細節的呼聲很強,與此同時,他們也把希望投向MH370疑似出事海域:澳大利亞西部的南印度洋。這是一片海況極其復雜的海域,曾經去過那里的美國記者說,在這里搜尋黑匣子,相當于“在大海里撈一枚移動的針”。 馬來西亞連續兩場發布會 “親愛的印度洋,保證他們的安全,溫暖他們,擁抱他們,帶走所有的擔心,好好照顧MH370,直到我們帶他們回家。”馬來西亞交通部25日下午1時在其社交媒體“臉譜”上寫下這樣一段“溫情”的話。不過,4個小時后,在各方期盼的新聞發布會上,馬交通部部長希沙姆丁對于馬航墜毀細節的表態“含金量少得可憐”。 希沙姆丁在發布會上稱,馬方沒有放棄任何一個線索,但有些細節不能馬上透露,因為會危害調查。和當天中午馬航的發布會一樣,希沙姆丁稱飛機著陸的可能性非常小,機上人員生還可能性很小。希沙姆丁強調,對MH370的結論是非常有技術性的,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用6架波音飛機的數據確定MH370方向,搜救目前集中于南線的南部。對于馬方為何沒有及時披露信息的質疑,希沙姆丁稱,得到該信息確實有一段時間,數據分析是跟美方、英方專家共同合作,數據分析工作量非常大,海事衛星組織確定結論后,馬方立即發布消息。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說,國際海事衛星組織以一種創新的方法對衛星數據進行分析,解開失蹤的MH370航班最終去向之謎。由這家總部位于倫敦的通信衛星運營商和英國航空事故調查人員進行的分析,“決定性”地證明失蹤飛機最后發出的信號來自南印度洋的一個偏遠海域。這便是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發布消息的依據。納吉布25日在國會辯論上表示,“這是最有結論性的消息”。24日晚10時,納吉布向世界宣布“MH370終結(end)于南印度洋”的消息,世界媒體普遍的解讀是,這架飛機已經“墜毀”。《環球時報》記者在吉隆坡看到,25日多家馬來西亞報紙頭版采用黑白印刷,哀悼MH370“墜毀”。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報道稱,馬來西亞霹靂州決定26日將州旗降半旗,為MH370航班致哀。納吉布表示,未發現殘骸前,政府不會降半旗。 “為什么突然確定墜毀?這是使用什么新方法確定的?波音飛機會找到嗎?下一步怎么做?”德國《圖片報》25日的一連串疑問代表了世界的普遍疑惑。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稱,納吉布的公告早在預料中,但比預料來得早得多,且其發布公告的依據顯得不夠充實,當天早些時候各國宣布發現疑似殘骸時,馬方還表示“不能貿然下結論”,但幾小時后何以改變立場?美國《野獸日報》稱,現在根據英國機構的一番猜測,馬方在未發現任何實質性物品的時候就確認飛機“終結”了。報道也打出若干問號:從剛開始在南海進行搜尋時,馬方為何迅速、頻繁地進行否認?難道是馬方早就知道飛機不在那里? 納吉布25日表示,MH370航班飛機的黑匣子是唯一能夠查明航班上發生何事的線索,馬來西亞將盡全力搜索黑匣子,“現在不是將這一事件政治化的時候”。不過,各種政治解讀接二連三。馬來西亞英文報紙《今日大馬》評論稱,為何搜尋了這么多日無果后突然宣布墜毀?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難道這是政府難以忍受批評或內部斗爭的結果?《日本經濟新聞》稱,中國政府已經發表意見稱“要求馬來西亞提供所有的信息和證據”,這是明確表達對馬方信息公開態度不滿。 德國《圖林根日報》稱,現在終于清楚飛機已經墜毀,但全球仍然百思不得其解。文章認為,在沒有確鑿證據下的解釋,潛藏著陰謀論,這是不幸中的不幸。 眾多疑點懸而未決 面對國際社會的普遍質疑,有馬來西亞輿論進行辯解。馬來西亞《內幕者》25日援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航空專家理查德·奎斯特的話稱,(上接第一版)“不管馬方是否發布信息,都會遭到痛批。”此前奎斯特發推特稱,馬方是犯了錯誤,但這起事件是前所未有的,在沒有任何雷達預警信息情況下,任何思維正常的人都很難設想MH370會反向飛出2500公里。針對有人批評馬方調查速度慢,奎斯特辯解說:“馬方是在核實準確性和細節。難道你希望馬方僅憑直覺辦事嗎?”馬來西亞警察總長哈立德25日重申,所有乘客都已經被排除嫌疑,但仍在對機組人員進行調查。警方在調查過程中已經詢問了100多人,包括機長和副機長的家人。哈立德表示:“這樣的案子可能要花上一年時間,不要馬上下結論說警方動作太慢。”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說,調查仍在繼續,官方正考慮劫機、蓄意破壞、恐怖主義、飛行員或登機人員精神疾病等因素。在美國“salon”網站文章看來,如果對陰謀論感興趣的話,那么在飛機失蹤兩周后冒出什么“新型”衛星數據分析這樣的說法本身就很可疑。單從納吉布發布信息看,更直接結論是現在應該排除陰謀論。為什么要飛這么老遠去印度洋自殺?直接在泰國灣就能搞定。 “‘無人生還并未終結MH370致命航班之謎。”《今日美國》報25日以此為題稱。報道援引美國災難調查和安全專家肖恩·普魯克尼奇的話說,“馬來西亞官方公布的消息回答了一些問題,但又開啟了許多遠未解決的新問題。我們現在仍只是接觸到表面。”英國《獨立報》說,21世紀之初的馬航失蹤之謎相當于20世紀肯尼迪遭暗殺之謎。 德國《巴登日報》25日表示,馬來西亞政府想盡快結束這場危機,在沒有詳細證據的前提下公布結果,但并不會改變事實。如果馬來西亞政府未來不交代清楚,這個謎團將永遠留在全球民眾心中。誰還敢坐馬來西亞航空的飛機,誰還會繼續喜歡馬來西亞?英國《每日鏡報》評論說,227名乘客和12名機組成員的親屬所遭受的打擊是無法估量的,但讓人們更加難以接受的是,這一結論并不會讓我們距離尋找墜機真相更近。 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的航空學講師葉保羅對法新社表示,如果找不到黑匣子,“揭開謎團的機會為零”。美國26日將把能探測6000米水深信號的黑匣子定位器運到珀斯,當年該器材曾幫助搜尋法航失事客機的黑匣子。法國《費加羅報》建議找黑匣子的心態不應過于急躁,畢竟最有可能墜落的地點是深海,即便最精密的儀器也很難接收到黑匣子發出的信號,2009年墜毀的法航客機,花了兩年時間才找到黑匣子。 “即使奇跡發生,搜尋人員從萬丈海底找到黑匣子,這也許仍不能揭開航空史上的最大謎題。”法新社25日說,飛行數據記錄儀和駕駛室聲音記錄儀可能無法回答這些問題:飛機飛行為何有一小時故意偏離航線,進而開始到南印度洋的“困惑之旅”?美國航空顧問公司表示,數據記錄儀詳細記錄了飛行路徑和其他技術信息,駕駛室聲音記錄只能記錄飛機失事前兩小時機組的各種決定,“泰國灣的一小時究竟發生了什么,將不得而知”。《紐約時報》稱,最初在空中尋找這架飛機的嘗試,很快就會擴大為跨越兩個半球、涵蓋陸地和海面的多國緊急搜救行動。從那時開始的尋找飛機的努力,現在可能已經成為現代航空史上最令人困惑的案例。 “大海里撈移動的針” 據外交部25日的例行記者會通報,中國“雪龍”號極地科考船當天上午抵達中國空軍發現的白色漂浮物海區,中國軍艦也將抵達法國衛星發現的疑似海區,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協調在印度洋中部作業的20艘漁船,均未發現可疑情況。《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記者了解到,當天疑似發現馬航客機碎片海域有80公里/小時的暴風、大雨以及極低的云層。澳氣象部門稱,從25日晚間開始到未來幾天,該海域天氣情況將有所好轉。澳方稱,在南印度洋的搜尋工作將于26日重新展開。 即使天氣情況允許,等待搜尋人員的還有復雜的海況。美國《石英》雜志網站稱,可能的搜索區域面積達6.84萬平方公里,如航班確實在澳大利亞西部外海墜毀,考慮到這里到大陸的距離和洋面情況,很難找到比這更糟糕的墜毀地點了。這里的海洋渦旋導致殘骸流向高度不確定。搜索MH370殘骸不光是海里撈針,更要在持續變化、每天推移好幾百公里的世界上環境最惡劣的海域中尋找一枚細針。澳大利亞陸軍副司令賓斯金25日表示,“我們還未在草垛里找針,現在連草垛在哪兒都不知道。”▲
環球時報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