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德國特約記者 柳直 青木 ●本報記者 劉洋 ●陳一 汪析 “我們認為,(這樣做)不論對我們還是對我們的(西方)伙伴們,都是適得其反的。”25日,俄羅斯總統發(fā)言人佩斯科夫這樣回應西方七國的一項決定——取消原定今夏在索契召開的八國峰會,中止俄參與八國集團討論的資格。這意味著已在國際舞臺存在16年的八國集團(G8)重新“降格”為七國集團(G7)。在西方輿論場,“俄羅斯被踢出G8”被認為是對“執(zhí)意吞并克里米亞”的俄羅斯合情合理的懲罰,聽到消息的俄外長拉夫羅夫顯得并不在乎,稱離開一個連會員卡都沒有的松散組織“不算大事”。西方媒體的叫好聲背后,也有人流露出擔憂,一個較新鮮的埋怨是,西方不該不理解普京,他想做的不過是讓俄羅斯將“失敗的斗篷”脫下。“不再有G8了” 24日在荷蘭首相府,日本、加拿大和歐洲四大國(英法德意)領導人,以及歐盟理事會與歐盟委員會領導人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倡議下齊聚一堂,商討如何應對“非法吞并克里米亞”的俄羅斯,1998年以來第一次將俄羅斯排除在外的西方七國首腦會議就這樣召開了。 “美國與其他大國將俄羅斯踢出G8”,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4日援引白宮聲明報道了這一消息,稱奧巴馬與其他西方大國領導人一致決定結束俄羅斯在這一全球領先工業(yè)國家集團中的角色,這是工業(yè)大國對俄羅斯的懲罰。 《紐約時報》的報道將此事形容為美國及其最親密的盟友決定將俄羅斯排除在工業(yè)民主國家集團之外,西方最專屬俱樂部里不再有俄羅斯了。此外,奧巴馬與其他領導人還決定,如果普京針對烏克蘭的行動升級,俄羅斯的能源、銀行、財政、設計、軍工等致命性領域將面臨西方更嚴厲制裁。西方七國為此發(fā)表一項宣言,名為《海牙宣言》。 “我們,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英國、美國的領導人、歐洲理事會主席和歐盟委員會主席會聚海牙,重申我們支持烏克蘭的主權、領土完整和獨立……”白宮公布的《海牙宣言》全文共8條,除譴責俄違反國際法,宣言最受關注的是第六條:“本集團因共同信仰與責任走到一起,而俄近幾周的行動與這些信仰和責任不符。在此情況下,我們將不會參加計劃中的索契峰會。我們將暫停參加G8,直到俄羅斯改弦易轍,環(huán)境恢復到G8能夠進行重要討論的地步,同時G7將按計劃在2014年6月于布魯塞爾再度舉行會議。”法新社稱,英國首相卡梅倫在會前建議討論“G8永久開除俄羅斯”,但最終是中止了莫斯科的資格。1998年G7允許俄加入,是作為對其選擇民主道路的獎賞。德國《每日鏡報》25日說,G7吸納俄羅斯標志冷戰(zhàn)結束,如今又把它排除在外,看來冷戰(zhàn)又回來了。 “如果我們的西方伙伴認為G8這種形式已沒有存在的必要,那就暫停好了。作為實驗,我們可以等上一年或一年半,看看離開G8俄羅斯是不是就活不了了。”英國《衛(wèi)報》說,就在西方七國商討懲罰俄羅斯時,剛與烏克蘭臨時政府外長德謝茨亞結束會面的俄外長拉夫羅夫對西方的威脅表示不屑。拉夫羅夫說,G8不過是個非正式俱樂部,連會員卡都沒有,也談不上能開除誰,目前全球經濟問題都由G20決定,G8的存在不過是為實現西方與俄對話,俄羅斯并不依賴這樣的組織。俄總統發(fā)言人佩斯科夫25日稱,俄暫未收到G8伙伴國推遲或取消雙邊合作的通知,“我們仍準備與G7在各層面接觸,從專家級到部長級,甚至最高級。”懲罰過后,更深的擔憂 “我都想拿把沖鋒槍爆那傻X的頭。”24日,一段據稱是烏克蘭前總理季莫申科在與政治盟友的電話中爆粗口的錄音被俄媒曝光。季莫申科在電話中憤怒地表示,“現在是時候拿起武器殺死那些該死的俄羅斯人和他們的領導人”,她還稱要攪動全世界,讓俄連焦土都不剩,至于“待在烏克蘭的800萬俄羅斯族人”則“應該直接都用核武器弄死算了”。 季莫申科與其盟友談及的一個重點話題是“如何對付待在烏克蘭東部和東南部的俄羅斯族人”。CNN24日援引美國官員的話說,在俄吞并克里米亞成為事實后,西方最擔憂的就是俄羅斯出兵烏克蘭東部或東南部,以及在摩爾多瓦等其他地區(qū)攫取土地。北約23日警告稱,俄目前在靠近烏克蘭東部邊界大量屯兵(約兩萬人),普京也許對烏克蘭東部土地仍有興趣。有分析人士稱,烏東部及東南部地區(qū)有大量軍工體系,且與俄本國軍工體系聯系緊密,莫斯科會想盡辦法確保烏東部及東南部地區(qū)在親俄勢力手中。《紐約時報》稱,如果俄出兵烏東部及東南部,西方將揮起最重的制裁之錘。 “我們希望能坐下來談,找到解決辦法,也許還能喝杯伏特加”,24日,德謝茨亞在與拉夫羅夫會面前對媒體這樣說。此次會面被美國《華爾街日報》形容為海牙峰會一項小突破,德謝茨亞稱烏克蘭臨時政府希望外交化解沖突,但必須先搞清俄的意圖。他同時對俄陳兵烏克蘭東部邊境表示極為擔憂,并稱軍隊已做好準備“保衛(wèi)烏克蘭”。 針對烏克蘭及西方的擔憂,拉夫羅夫24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俄羅斯不會向烏克蘭提出新領土要求,但西方國家并不相信。拉夫羅夫說,“我們不強迫任何人相信我們”。他同時也對西方表示不信任,稱“從蘇聯解體起,我們長期相信我們的西方伙伴,但卻為輕信承諾付出了代價”。“西方應向中國取經” “懲罰奏效嗎?”英國《經濟學家》說,西方目前對俄官員的制裁不能說不重要,但從被制裁的俄副總理羅戈津發(fā)推特調侃奧巴馬來看,這些制裁未必能改變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紐約時報》說,將俄開除出G8雖是象征性的,但這一象征性舉動也有意義,因為普京其實很在意,俄是希望留在“大男孩俱樂部”里的。 “普京到底在想什么”,英國《衛(wèi)報》以此為題說,普京最初并沒有想吞并克里米亞,與克里姆林宮有關聯的分析家馬爾科夫說,普京曾給西方領導人提出幾個條件,如確保烏臨時政府是所有政治力量(包括亞努科維奇的地區(qū)黨)都能參與的聯盟,確保俄語成為官方語言,如果這些條件被滿足,克里米亞仍會是烏克蘭的一部分。文章說,目前的克里米亞形勢是普京隱忍多年的對不公正國際秩序不滿的總爆發(fā)。 “在克里米亞,俄羅斯脫下了失敗的斗篷”,《紐約時報》24日以此為題的文章援引俄政治評論家科斯耶夫的話說,“1991年后的23年,俄羅斯被有意無意地當做冷戰(zhàn)的失敗者對待,但我們有話要說,我們不是冷戰(zhàn)戰(zhàn)敗國。” “西方媒體對普京和俄羅斯進行鋪天蓋地的謾罵,但幾乎沒有哪家媒體指出,是西方把普京逼到墻角,不給他任何出路。西方領導人曾多次向戈爾巴喬夫保證北約不東擴,可后來他們食言了。現在,西方又保證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退一步,北約不會在克里米亞建海軍基地,還有哪個俄領導人會信呢?”新加坡學者馬凱碩25日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說,西方逼普京是地緣政治智慧衰減的表現,北約不明智的擴張把俄羅斯變成了敵人,但當西方最終醒悟過來,要對付一個崛起的中國時,俄羅斯恰恰可能是平衡中國力量必要的地緣政治砝碼。馬凱碩稱,西方應當研究和學習中國,中國沒有動搖世界秩序便成了世界第二號大國,這幾乎是地緣政治奇跡。而中國依靠的是克制,如果西方能效仿中國采取克制戰(zhàn)略,就有可能結束過去十年的戰(zhàn)略失敗。▲
環(huán)球時報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