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酷酷的李斌
金牛座 血型A 關鍵詞:傳奇人物、非洲鼓
經歷豐富的李斌說起自己的故事時繪聲繪色、滔滔不絕,像一臺站在時代前沿的留聲機,緩緩流淌出的節奏時而歡暢悠揚,時而低調沉靜,眉飛色舞間不時透露出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期待。
年輕時的李斌血氣方剛,骨子里透著一絲輕狂,帶著一顆獵奇的心,嘗試了各種各樣的職業,除了攝影以外還做過門市、廣告設計,開過酒吧、客棧、攝影工作室等,麗江、成都、香港等地都留下了他探索未知的足跡。大大咧咧的性格好“拉幫結伙”,而且永遠精力充沛,所以朋友多得數不清;永遠像個大男孩一樣愛玩、貪玩、會玩,認為玩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誰在一起玩。
大條神經的取經路
第一次在工作中遇到瓶頸時,他剛到影樓工作不久。當時公司和婷美內衣有合作,只要購買“婷美”內衣的顧客就送一張公司的免費拍攝卡。“‘婷美的顧客年齡基本都在35歲以上,身材自然也不是很好。有許多來拍攝的顧客,拍到興起時就會把衣服脫了說:‘我穿著婷美你給我拍兩張。你能想象那種情景嗎?像那樣的顧客每天至少要面對二三十個,拍到后面我看見肉都想吐。”李斌一邊回憶起自己攝影路上的第一次瓶頸,一邊用調侃的語氣對我說,“每天都這樣拍,持續了三個多月,到后面就麻木了,純粹為了走量,為了拍攝而拍攝。”每天像機器一樣的工作讓李斌感到茫然,另外,在那個時代,攝影師們的寫真照拍攝風格和水平都差不多,無論是在行業內小有名氣的攝影師,還是資歷略深的前輩們,幾乎沒有誰的寫真照是拍得特別有特點的。于是,李斌開始感到迷茫和疑惑,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自己所追求的東西是什么?自己想要拍出的作品又是什么?困惑中的李斌把自己和幾摞雜志、幾箱啤酒關在一起,試圖讓自己平靜下來。
“我屬于那種很容易被環境影響、被環境改變的人,所以當遇到瓶頸或感到沒東西可拍的時候,就會先考慮換個環境,于是我就去了麗江。麗江是一個我向往了很久的地方,在還沒有到那之前,就在自己的腦海里勾勒著那邊的生活,小橋流水人家什么的。”李斌笑著說。麗江是個最容易讓人綻放幸福的地方,在麗江的幾年時間里,李斌開始慢對婚紗攝影的真諦有了一些初步的領悟。
來到烏托邦之后,他便有了更多機會來把自己在那段時間里悟出的一些成點的領悟應用到婚紗攝影之中。在隨后的一年時間里,自己思考的結晶在不斷的失敗和歷練中變得成熟,慢慢的由點連成線,再由線擴大到面,就這樣,屬于自己的拍攝理念和風格的雛形逐步形成了。
回憶起自己的攝影歷程,李斌說:“婚紗照在中國早已形式化了,大家都沒有理解到婚紗照的真正含義。我大概在2000年入的行,直到2012年初,才真正領悟到婚紗照的意義,期間長達十年之久。從中國的傳統來看,中國人留下的紀念永遠是完美的,如雕塑、繪畫、刺繡等,所以導致中國式的婚紗照永遠也在追求那種形式上的完美。我理解的婚紗照并不是記錄一種形式上的完美,而是記錄兩個人當下的情緒、情感。許多來拍照的情侶都顯得很緊張,不知道要怎么樣去拍,只知道要漂亮、要美。像牙齒不太好的顧客,就不敢大笑。而我要拍的照片不但要笑,而且要笑到在照片上到能看到空中的口水。拍照時的情緒是很重要的,以一種祝福的方式,把情侶的情緒引導出來,最后照片中看到的就是情侶幸福的情緒、感覺,那種感覺是會傳播的,在不知不覺中就會感染到看照片的人,觸動大象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別看李斌一副“內酷”外穿的樣子,對自己的寶貝兒子可是寵愛有加的,表面上秉承“窮養兒”“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中國傳統教育理念,但只要兒子一使出殺手锏——哭,李斌瞬間就心軟了,那個時候也只能放下“屠刀任兒宰割”了。李斌告訴我,他最想要的生活就是一家人能移民到地中海附近的一個小國家,簡簡單單地開一家中餐店或者賣過橋米線,每天打開房門就是藍天白云和一望無際的大海,車不用買太好,一輛小貨車偶爾進個貨就行,平時就騎著一輛小摩托到附近去送餐,老婆在家料理家務,兒子放學回家就能吃飯,再養一條狗,飯后一家人到海邊遛狗、散步。李斌說:“我就一簡簡單單的樂觀派,沒有大的理想報復,只想像尋常百姓一樣安居樂業,認真、幸福、開心的過好每一天就行,我的人生不必太輝煌,那樣太累了。”
小個子大能量
正式接觸專業攝影是在2001年,那時的黃平中專剛畢業,便來到影樓當學徒了。“說起來挺心酸的,由于我不是專業學攝影的,所以那時的學徒不但沒有工資,反而要交學費,而且每天要做許多工作,但只要能接觸到自己喜歡的攝影,學到專業的攝影技術,這些我都不在乎。”在回憶起自己近三年的助理、學徒生涯時黃平告訴我,“在攝影師成長過程中,最難熬的也就是那段時間了,你會覺得特別辛苦,特別累,會受許多委屈,會遇到許多困難、挫折,會感到困惑、迷茫,甚至會想要放棄。如果挺不過來,你就永遠的卡在那了,就永遠看不到后面的風景;但當你挺過來再回頭看時,會發現那只是起跑線,未來的發展是無限的。”
由于自己個子比較小,加上那時的膠片比較珍貴,所以作為學徒、助理的黃平接觸相機的機會并不多,這樣先天存在的問題讓黃平產生了放棄攝影的念頭。直到有一天,影樓老板在與一位臺灣的攝影師聊天時無意間問:“你說黃平和朱磊兩位攝影助理,誰成為正式的攝影師更快?”臺灣的攝影師說:“我覺得應該是朱磊吧,形象不錯,技術也還行,成為攝影師會比較快;至于黃平嘛,要么就不行,要么就會做很好。”沒想到剛巧路過的黃平聽到了這段對話,就是這次不經意的談話,幾乎改變了黃平的人生。在這三年間,臺灣攝影師的那句話一直縈繞在他心頭,讓他奔著自己的夢想一路向前,跌倒了,爬起來,繼續走,不論遇到再大的困難都不再動搖自己心中的信念。
在那段艱苦的日子里,黃平遇到了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攝影老師——朱華,剛開始時,由于黃平骨子里的桀驁不馴并不太被朱華老師理解,但隨著時間的推理,朱華老師和公司老板都看到了黃平攝影天賦,并開始把他作為重點培養對象。
沒過多久,“小個子”的黃平就迎來了自己攝影路上的第一個轉折點。人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黃平就是這樣的人。在自己的不斷努力下,黃平身上的閃光點越來越多,它們都蓄勢待發,只等一個機會,而機會也就在不經意間悄悄將臨到了他的身旁。
那天,作為攝影助理的黃平像平時一樣協助攝影師完成了一天的拍攝后,相機內還剩七、八張底片,攝影師就交給黃平,讓他來完成剩下的拍攝工作。黃平也沒想太多,接過相機后就像平時一樣為新人拍攝。到了選片的時候,所有照片全都洗出來放到了桌子上,影樓老板剛巧經過時不經意的瞟了一眼,便就看出了其中幾張照片的拍攝風格和表現手法略勝一籌,而且絕對不是出自那位攝影師之手。于是,便指著桌上黃平拍的幾張照片問是誰拍的。就這樣,黃平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攝影師。
回憶起自己成為攝影師的經歷,黃平的眼里充滿了激動的神情:“在很早以前,我就在我的日記本里寫過一個‘夢想計劃表,上面列著我的夢想和我的人生規劃,其中第一項就是‘成為攝影師。成為攝影師后的第一時間,我就拿出我的日記本,翻開‘夢想計劃表,在‘成為攝影師后面畫一個勾,作為完成我第一個夢想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