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與風險控制
——記“城市軌道交通公共安全研討會”
2014年10月15日,由上海市科協和上海市老科協主辦、同濟大學老科協承辦的“城市軌道交通公共安全研討會”,得到了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地鐵與輕軌研究中心、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公安局治安總隊,以及同濟大學《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雜志社的大力支持,與會的專家們就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的法律體系建設、減少列車運營故障的技術手段以及如何改進現有的車站安檢模式等熱點、難點問題提出了建議。
目前,安檢工作已成為城市軌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的常態化工作。上海軌道交通全長520多km,日均客流量超過700萬人次,安檢員的工作強度大,乘客的逆反心理也強。如果認真實施安檢,不利于客流順暢通過,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時段,會造成客流積壓、擁堵;如果放松安檢,又會使安檢流于形式,公眾的安全沒有保障。既能為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又高效便捷的安檢方法是城市軌道交通安檢的難題,也是發展的方向。
上海市公安局治安總隊任海處長認為,唯有最大限度地減少安檢乘客的數量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難題。他提出了實名制分流安檢方案,將乘客分為“實名乘客”和“匿名乘客”。假設每個軌道交通車站有10個閘機口,將其中的7個改建為實名制乘客免檢快速通道,3個改建為匿名制乘客安檢通道,上海軌道交通每日的700萬人次客流中便有500萬人次免檢通過,這可大大減少無用無效安檢的數量,提高有效安檢的質量,進而提高軌道交通的便利性和乘客的滿意度。
“實名乘客”可采用手機卡(比如手機錢包等)或銀行信用卡等進行實名關聯,并刷卡進出站。為獲取更全面的實名乘客的信息,更可充分利用快速免檢通道、安檢通道等處的視頻監控系統,獲取乘客更加清晰的體貌特征,即使少數實名乘客攜帶危險品被漏檢,事后也便于及時查找。
實施實名制對現有售檢票系統改動不大,需要的投入較少,但卻能改善乘客服務體驗,減少安檢壓力,同時也有助于建立乘客基礎信息數據庫,有利于大數據管理與智能交通建設。
城市軌道交通特點是運量大、速度快,一旦發生事故,就會造成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同濟大學《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雜志社主編、社長孫章教授認為:“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安全管理與風險控制應該成為城市軌道交通管理的重中之重。”
孫章教授以《國內外城市軌道交通事故案例評析》一書中所收集的事故為案例,分析了當前世界各國軌道交通所面臨的安全形勢。自1863年倫敦地鐵誕生以來的150年中共發生了99起重大事故,其中火災、爆炸、毒氣這3項占城市軌道交通事故數量的40.4%,占事故死亡人數的90.6%。近年來,針對城市軌道交通的恐怖活動有所上升,其主要形式就是爆炸、生化及放射性恐怖襲擊和縱火等。
截至2013年底,我國內地已有19個城市開通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共2 764 km,2014年軌道交通在建城市40個。如此龐大的建設規模,又面臨異常嚴峻的安全形勢,但是我國國內還沒有一部專門針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和運營的安全法規。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地鐵與輕軌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燕申在對照美、英等國的城市軌道交通法規體系時表示,美、英等國通過安全立法,實現了自法規發布以來的城市軌道交通事故率持續下降。通過“安全法規加技術規范加安全認證”構成城市軌道交通安全法制體系,并設置專門的安全監管機構。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安全法規更多的是以部門規章、通知、標準等形式出現,罰則較弱。
陳燕申認為,只有確立深入細致的立法原則,才能從法規上回答什么是安全“紅線”,并建立起真正的“紅線”。高質量的城市軌道交通安全法規、專門的安全監管機構,以及實施安全認證是當前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法制建設的重要任務。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這是安全管理理念的核心。
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畢湘利總工程師提出,為應對城市軌道交通日常運營中所面臨的安全挑戰,需要建立一整套應急保障體系,而且還要進行應急機制的設計。應急保障體系包括應急預案體系、安全防護體系、組織體系和應急預警體系。應急機制主要包括應急運行機制和應急保障機制。其中,應急運行機制是對突發事件進行應急處置,以排除故障、恢復運營為目的;應急保障機制是為應急處置作業順利進行而提供保障。
孫章教授提出要加強風險控制與應急管理。開展RAMS(可靠性、可利用性、可維護性和安全性)管理,大力提升固定設施、移動設備、控制系統的可靠性與安全性。事故應急管理包括編制應急預案和現場應急處置兩個方面。應急預案主要有故障應急預案、事故應急預案、突發事件應急預案3類。事故應急預案,如行車事故應急預案、外部人員傷亡事故應急預案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如火災、爆炸、投毒、恐怖襲擊應急預案,車站大客流應急預案等。圍繞應急預案的工作主要有建立應急救援組織體系、配備救援設備器材、組織救援培訓與演習等。
同濟大學徐金祥教授認為,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的第三方獨立評價是政府管理和監督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的有效方法。這是上海市政府在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上的創新。政府通過向社會購買服務,定期開展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方獨立安全評估,掌握城市軌道交通的安全現狀,監督安全制度的落實情況。政府監管是城市軌道交通安全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刊編輯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