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楚
自從人類社會開始閱讀時起至今,閱讀載體和閱讀方式不斷地經歷嬗變。從甲骨到竹簡,從布帛到紙張,再從傳統的電視電影到上世紀90年代興起的網絡,以及以網絡和數字化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只要閱讀載體發生嬗變,閱讀方式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這種改變具有必然性、進步性、革命性的特點。
在傳統媒體時代,人們大多進行深閱讀,進行深層次思考。深閱讀是人們為獲取文化知識,提高工作能力,培養個人修養與思維能力為目的的閱讀方式。近十幾年來,由于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數字傳播技術的更新換代,人們的閱讀心理發生轉變,出現了以追求輕松娛樂為目的的淺閱讀方式。
隨著數字傳播技術的發展,傳統媒體生態結構瓦解,新媒體重構了媒體環境。深閱讀方式隨著傳統媒體環境的衰敗而不再為人們所熱衷,人們更傾向于追求更加輕松淺顯帶有娛樂性的淺閱讀方式。在新媒體時代,我們將淺閱讀定義為人們為了追求閱讀娛樂性和海量信息,利用新媒體平臺,通過快速瀏覽獲取信息的方式。新媒體語境下,淺閱讀方式以其快覽性、淺顯性和娛樂性的特點為人們帶來了豐富的視覺沖擊感和閱讀愉悅感,并提供了充裕的信息量。這是傳統媒體的深閱讀方式無法比擬的。
2009年,正在Twitter和Facebook在歐美風行的時候,新浪微博正式上線公測。在人們還沉浸于淺閱讀的愉悅之中時,一種新媒體的閱讀方式誕生了。在進入新媒體時代以后,第一次真正的閱讀方式轉變和升級發生了。與其他新媒體相比,微博閱讀方式除了具備淺閱讀的基本特征之外,有了更獨特和極致的特征,那就快速性和碎片性,筆者稱之為“瞄閱讀”。
“瞄”字義為“形容眼睛迅速地注視,迅速地看”。目前,還沒有人給“瞄閱讀”下過準確定義,筆者將其定義為人們為了獲取信息和參與信息交流,而利用微型博客等自媒體平臺分享簡短即時信息的活動。“瞄閱讀”方式的出現,不僅因為微博的特點,同時也與人們因為社會節奏快而選擇簡短化閱讀有關,同時還與手機等手持終端的發展界面局限以及時空的碎片性等因素有關。
站在新媒體時代的角度上,如果把淺閱讀當作新媒體相伴而來的基礎閱讀方式的話,“瞄閱讀”可以說是新媒體時代閱讀方式的第一次嬗變。這種嬗變是一次帶有進步性的改變,其產生主要是因為以下兩種因素驅動。
技術因素的驅動。首先是微博自身技術特征的驅動。微博作為一種新的閱讀平臺,具有碎片性和多媒體融合性特征,其文字和內容的碎片性以及具有沖擊力的圖片,淺顯易懂,人們閱讀的時候往往“瞄一眼”就可獲取信息和享受其所帶來的愉悅感。其次是移動終端的因素驅動。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迅速普及讓人們即時獲取海量信息成為常態,這些移動終端以其便攜性和即時性的優點而深受歡迎,人們利用零碎時間“瞄一眼微博”成為獲取信息的方便渠道。由于手機等手持移動終端具備輸入不方便、顯示屏幕小等局限性,它們恰好且只適合發布簡短內容。所以,我們可以說微博的特征和終端的特點決定了“瞄閱讀”方式的產生。
社會因素的驅動。社會因素對“瞄閱讀”的驅動主要來源于人們閱讀心理的改變和社會、時空的碎片性趨向。
第一,閱讀心理的改變。隨著經濟社會和科技的發展,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日趨激烈,生活壓力大,空閑時間少,人們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傳統的深閱讀,甚至以淺閱讀方式閱讀一個長篇大論的時間都沒有,所以更傾向于閱讀那些短小精悍,且具有解壓放松功能的信息。微博的特征正好契合這種閱讀心理和需求,所以“瞄閱讀”的產生反映了人們閱讀習慣的轉變。
第二,社會的碎片性。有社會學研究表明,“當一個社會的人均收入在一千至三千美元之間時,其社會就具備‘碎片性’的基本特征……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漫長時間里,傳統的社會關系、社會觀念及市場結構的完整性被瓦解,并被眾多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所分割。”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貧富差距過大現象顯現,形成多元化社會,不同階層的不同利益訴求,導致社會意識趨于多元化與碎片化。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具有碎片性的草根文化崛起,特別是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自媒體不斷涌現和發展,傳統話語權壟斷被打破,這就決定微博內容趨于碎片化。人們可以用簡短的文字,就表達出自己的愿望和感受,也使得“瞄閱讀”成為了新媒體的新閱讀方式。
第三,時空的碎片性。“瞄閱讀”產生的另一個社會因素是時空的碎片性。隨著現代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不再有完整的時間進行深層次閱讀,由于頻繁的時空移動和切換,人類生活的碎片性特點開始顯現。一個人的時空就像蛋糕一樣被切成不同的小塊,而在那下刀之后必然留下的“時間縫隙”里,人們可以借助移動設備,輕松瀏覽微博,獲取最新的信息。微博可以說正好滿足了時空碎片的信息需求。
“瞄閱讀”作為一種新的閱讀方式,除了具備新媒體的基本特征之外,還具有比其他新媒體更明顯的快速性和碎片性。
“瞄閱讀”的快速性主要體現在微博文字、圖片閱讀的快速性和微博切換的快速性。微博的語言一般淺顯易懂,口語化明顯,就像嘮家常一樣,往往是個人生活的簡單記錄和抒懷表達。“粉絲”在瀏覽微博時,只需瞄一眼就知道了其偶像的生活現狀。此外微博的文字、圖片、音視頻之間,微博的轉發、關注、評論之間也可以實現快速切換,充分體現了切換的快速性。
“瞄閱讀”的碎片性首先體現在文字的碎片性上,其本身受140字的限制,決定了只能是三言兩語的表達。其次,“瞄閱讀”的碎片性還體現在內容上。微博的內容口語化和網絡語氣化明顯,大多是日常生活瑣事,往往不加修飾,即興表達,具有零編輯、零語法、零文采、零形式特征。最后,“瞄閱讀”的碎片性體現在其可利用碎片性的時空來閱讀信息。
在新媒體時代,由于“瞄閱讀”有快速性及碎片性等特點,使“瞄閱讀”在與其他新媒體比較時,優缺點并存。與此同時,作為新的閱讀方式,它對整個新媒體發展和人們語言的表述必定帶來巨大影響。
微博語境下“瞄閱讀”的優缺點。“瞄閱讀”的特征決定了其具有快速性閱讀的優點,即能使人即時快速地獲取大量的微博信息,可以滿足人們急切了解新聞和信息的需求。比如發生地震時,很多人選擇的不再是看電視新聞,也不是百度,而是看微博。其能滿足人們在各種壓力下,實現快速獲取新奇信息的渴望,滿足淺顯輕松的閱讀心態。與此同時,“瞄閱讀”也存在許多不足,比如其信息的不完整性、碎片化,其高速傳播性也容易造成謠傳的發生和蔓延。故而,國家已經出臺相關法律遏制網絡謠言的發生。此外,其海量的娛樂化信息,往往不利于人們訓練思維邏輯,不適合學習較深的知識。由于微博比較簡短且零碎,也存在缺少文字審美情趣的缺憾。
微博語境下“瞄閱讀”的影響。首先,“瞄閱讀”進一步增加和調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眾所周知,微博文字的簡短和圖像的豐富,以及獲取的便捷性和及時性,能更大程度上調動人們的閱讀積極性。其次,“瞄閱讀”大大促進了微博本身敘述方式的變革。一方面,微博“瞄閱讀”的內容多為日常生活瑣事,語法和邏輯考究較少,所以呈現出較膚淺的娛樂化特征。新的修辭方式不斷涌現,如“淘寶體”“馬上體”“內什么體”等等。我國自主研發的月球探測器“嫦娥三號”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在西昌發射成功后,就連月球車也開通了名為“@月球車玉兔”的虛擬微博,用擬人化的方式告訴人們此次帶去月球的“行李”會有哪些,進入軌道后的“感覺”是什么,令人耳目一新。
綜上所述,在傳統媒體環境向新媒體環境轉變中,人們的閱讀方式經歷了從深閱讀到淺閱讀的嬗變,而在新媒體語境下,“瞄閱讀”又以其快速性和碎片化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淺閱讀。“瞄閱讀”的時興不僅反映了閱讀媒介的進步,也反映了人們閱讀心理的變化以及社會、時空的碎片性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