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高曉聲文學年譜

2014-03-29 04:44:00張春紅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14年2期

張春紅

高曉聲文學年譜

張春紅

(宿遷學院教師教育系,江蘇宿遷223800)

1928 年,1歲

7月8日(農歷五月二十一日),高曉聲出生在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鄭陸橋鎮董墅村一個農民家庭。董墅是個很大的村莊,高曉聲在散文《我最熟悉的地方》里寫道:“我出生的村莊,叫董墅。進草塘浜兩里路,有一條闊而短的叉浜向西伸,叫芳泉浜。一共不過半里長,船劃到芳泉浜的溝梢,上岸就是我的家門口。”①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水邊出生、長大的高曉聲充滿了智者的靈慧之氣。

高曉聲的父親高崖青系早期大學畢業生,高家第一代知識分子,后來做“中學里的語文老師,愛好文學,并且對中國詩的音韻有研究”②,這樣的家學淵源使高曉聲很早就有機會接觸文學,愛而入迷,遂有作家之志。

常州在滬寧線中段以北,是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的魚米之鄉。高曉聲童年時期,“家里有十畝七分田,一間樓房,二間平房……按小農經濟的觀點,算是不錯的人家了”③。但由于父親經常失業,又不大會種田,再加上高曉聲的弟妹眾多,所以“經濟內虧已極,門面已很難撐持”④。這讓小小年紀的高曉聲早早就品嘗到了生活的艱辛。日后,他的小說也常常敘述掙扎在溫飽線上的底層農民艱難生活的故事。

1931 年,3歲

9月,高曉聲開始在私塾里跟著父親學古詩,讀古文。

也許正是蒙學時期古典詩文的熏陶,形成高曉聲小說語言凝練精粹,富于韻律感的風格特點,在新時期文苑中獨樹一幟。高曉聲曾說:“語言來源于你的情緒。你寫作這篇小說的情緒怎樣就會有怎樣的語言。當時你是歡樂的,或者是憂郁的,或者是沉重的,那么你筆底下就會流出相應的語言。”⑤又說:“從文學的角度看,愈是普通的語言便愈平淡愈蒼白,愈需要充實它、豐富它。那就只有不斷從群眾語言中去覓取營養。”⑥他的老友章品鎮稱其小說語言“全象在說話,順溜溜流淌出來卻又粘又糯,很有咬嚼,吸引著讀者非看不可”⑦。90年代以后,錢中文先生甚至提出“高曉聲文體”⑧的概念,認為高曉聲的小說使用的是經過改造后的江南土話,具有十足的泥土味,富有地方色彩,生機盎然。

1934 年,6歲

9月,高曉聲進入武進鄭陸橋小學讀書。

那時,高曉聲的外公家在鄭陸橋鎮上開一爿中藥鋪,母親就把他送了過去,一方面可以讓他在鎮上讀書,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鎮上有一爿專門出租連環畫的書店,高曉聲很快就愛上了它,“每天上學去,總要扭股糖似的揪住外公討兩個銅板;放學以后,就直接從學校上書店,租了連環畫坐在書店的門檻上(那里暗得最遲),一直看到天黑才回去”⑨。如此幾年,高曉聲的腦子里裝滿了許多故事,寒暑假回鄉下家里就講給小伙伴聽。講著講著,遇到遺忘的地方就自己找情節湊合過去。從那時起,高曉聲就已經顯露出在編故事方面的才華,小伙伴們的贊揚讓他覺得很得意,“認為自己是天才,將來做個編故事的倒不壞”⑩。

1937 年,9歲

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高曉聲寧靜的鄉村生活再也沒有了。“不久抗戰開始,家鄉淪陷,小鎮上時時有鬼子來搗亂,不及鄉下安穩,我就又回到了鄉下家中。這時學校也沒有了,父親就在村子上辦私塾。我開始接觸文言文,記得父親教我的第一篇古文,竟是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促織》。之后我就愛上了蒲松齡,《聊齋志異》是我少年時代讀得最熟的一本書。我家里有一部版本很好的《聊齋志異》,在不懂的詞語底下都注有解釋,我幾乎就是靠著這本書學通了文言文。”

1939 年,11歲

7月,高曉聲在武進鄭陸橋小學讀完五年級。

從1934年9月至1939年7月,在武進鄭陸橋小學學習期間,高曉聲天資聰慧,敏而好學,尤愛文學,加之幼時讀私塾受到古典名著的熏陶,所以“我在學校里的語文成績當然很好,每寫成一篇作文,老師總要稱贊。于是我就認為將來長大了,當然要當文學家”。

9月,家里賣掉了一畝田,供高曉聲進入常州織機坊小學讀六年級,至次年以優等成績畢業。

1941 年,13歲

9月,高曉聲的父親到江陰澄西中學任教,把高曉聲帶去直接插入初二年級學習,跳過了初一年級。高曉聲雖以優等成績小學畢業,卻意外沒有考上縣中。讀私立中學家里又交不起學費,所以只好失學一年。

從小學到初中這一階段,是高曉聲集中閱讀的一個時期。他將家中所有的文學作品都看完了,沒什么目的性,完全把讀書當玩耍。“我看過許多小說,各式各樣都看,既有《紅樓夢》、《水滸傳》那樣的名著,也有《濟公傳》、《四才子》那樣的俗物。我也說不出我究竟受了些什么影響,不過愛好文藝的習慣已經養成了。現在回想起來,覺得許多舊小說中,往往都有寫得好的篇章,例如《說唐》中‘賈家樓’一段,《岳傳》中‘小教場私奪魁’一段,筆法極其精彩,至今對我的創作都有影響。我還認真地自學過《綱鑒易知錄》,也是當小說看的,但對我注意語言的精煉是有影響的。”多年之后,當有人再次詢問高曉聲的閱讀時,他仍然說:“我從小愛讀‘閑書’,創作也很有傳統文化的影響。如果你把《儒林外史》中‘馬二先生游西湖’這一篇的人物語言和陳奐生的相比較,就會覺得很像。”這種廣泛的閱讀,一方面使高曉聲具備了扎實的文學創作功底;另一方面,這樣的閱讀趣味也使他在日后的小說創作中非常偏愛細節的選擇與描繪。

1942 年,14歲

這年暑假,高曉聲正準備升入初三,母親卻因病去世(大概是肺結核病,因為高曉聲的兩個舅舅都死于肺結核病,成年后的高曉聲也飽受此病的折磨)。臨終前,母親囑咐高曉聲以后沒有錢讀書就種田或做工,高曉聲非常難過,覺得從此再也不能當文學家了。當時高曉聲有一個兩歲的弟弟鐵生(后夭折),還天真地偎依在母親的懷里,不懂得生離死別。一年以后,高曉聲在初三語文課本上讀到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的一首詩:“我生三歲我母無,叮嚀難割襁中孤。登床索乳抱母臥,不知母歿還相呼。”詩人的真實情感極大地觸動了高曉聲失母的巨大悲痛,他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文學強烈的感人力量,覺得自己不能再和文學分離了,“也許就是這一首詩發動了我決心去做一名作家”。

1945 年,17歲

母親去世后,高曉聲的家庭經歷了一連串艱難的日子。父親在澄西中學只教了半年書就鉆到宜興山里去抗日了,家里剩下的盡是孩子,高曉聲不但沒錢讀書,連生活也沒有著落。最后,依靠父親同澄西中學的關系,高曉聲欠了學費才勉強讀完初三,之后就在家里耕種勞作,混混日子。

1944年下半年,高曉聲的父親回到家中。1945年上半年,父親重又回澄西中學教書。澄西是初級中學,父親無法把高曉聲帶在身邊繼續學習,便預支了一石米薪水,讓高曉聲到武進龍虎塘鑒明中學插班讀高一下學期。“在這半年里,又發生了兩件值得一記的事情。一件是我愛看小說,有一次在早讀課上,被教導主任章志良發現……不久以后我就懂得了,的確有好書和壞書的分別,所以看書應該有選擇,并且接受有經驗人的指導。我今天寫上這件事,就因為它很有現實意義。另外一個事,就是臨近學期考試了,學校規定不交清學費不許參加升級考試,我趕到澄西中學找父親,兩次都沒找到……在回校路上,離校還有三里路,在大巖橋邊墳窩里,有身穿紡綢衫握長槍的人把我截住,拿槍對著我的后腦勺,逼我承認是黃殼隊的探子或新四軍的密探。”關于這段經歷的記述,后來成為高曉聲長篇小說《青天在上》的后記《一段往事的聯想》。

1947 年,19歲

7月,高曉聲從武進鑒明中學高中畢業。

從初中讀到高中這幾年,高曉聲前后失學三次。“在校則學在家則耕;教員農民,都是老師。高曉聲的平民思想和作風,就是這樣形成的。”那段時間他根本“沒法認真讀書,也很少去想自己的前途,要當文學家的念頭,好像變成了一個愈來愈遠的幻夢”。

1948 年,20歲

9月,高曉聲考入上海法學院(1950年8月并入上海財經學院,即現在的上海財經大學)經濟系。著名學者王彬彬曾說:“在高曉聲的小說中,總有一把小算盤在響著。某種意義上,不妨說高曉聲是一個用算盤寫作的作家。”高曉聲的小說之所以頻繁出現賬目,并表現出對數字的敏感,大概就源于他青年時期受到的高等教育的影響。

中學畢業后,高曉聲想報考文學系,但父親堅決不許,說文學系畢業出來就是失業,沒有飯吃。“后來我進大學讀了經濟系。那是無可選擇的選擇,反正是為了將來混飯吃。所以根本就沒有認真讀。愛好的倒還是文學,始終在做著文學的夢。”上大學費用又高,這對原本就窮困潦倒的家庭來說更是一場災難。高曉聲只得勤工儉學,白天讀書,晚上到“國民教育班”去教書,靠每月二十八元的收入維持個人的生計。過度的勞累使高曉聲對貧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受,他感到身上被壓得太沉重了,他急切地盼望著早日解放。

1949 年,21歲

6月,高曉聲赴無錫惠山蘇南新聞專科學校學習,這是一所抗大型的革命學校,學員經常會到鄉下參加勞動。從這時開始,高曉聲抓緊一切時間學習,夜以繼日地沉浸在書海之中,有意識地彌補自己在外國文學及社會主義文學知識方面的缺陷。“在短短幾年內我讀了數量不少的書,得斯大林文學獎金的作品,高爾基、契訶夫的作品,巴爾扎克的作品,凡有譯本的我差不多都讀過。其他還涉及托爾斯泰、莫泊桑、德萊塞、馬丁·安德遜、尼克索、雨果、梅里美、小林多喜二……等人的作品。”“我也大量閱讀了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后的中國革命文學作品,如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風驟雨》、趙樹理的短篇小說、歐陽山的《高干大》、柳青的《銅墻鐵壁》,以及杜鵬程的《保衛延安》,等等。這些名著,不僅使我的思想、藝術修養有所提高,還因為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對農村比較熟悉,所以感受是更為深刻的。就是在這些作品的直接影響下,我開始創作反映農村生活的作品。”

1950 年,22歲

5月,高曉聲從蘇南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后,在蘇南文協籌委會擔任編輯和創作工作,一直到1952年6月。“真是一連串心滿意足的日子。我參加了革命又被分配去干上了文學這一行。天空是那樣明朗,大地是那樣平整,空氣是那樣芬芳,我的心底是一片光明。我懂得了革命的理,我愛上了共產黨,我認準了自己要走的路,我下定了決心開步走。”至此,高曉聲少年時代就懷揣著的文學夢終于可以變成現實了!

這一年,高曉聲的第一篇短篇小說《收田財》發表在上海《文匯報》的副刊上(發表時署名“凡丁”)。高曉聲的小說有著濃重的地方色彩,如他自己所說:“在寫東西時,凡是與其它地區相同的東西,我就不寫。我一定要寫具有蘇南特點的風景,否則,我就不寫。”這樣的創作理念使高曉聲在寫作中非常關注民俗的描寫,“收田財”就是他家鄉農村耕田的一種老風俗。“在小說中,高曉聲把蘇南農村古老的略帶迷信色彩的風俗加以改造,賦予新的生活內容,既保留了古老的傳統美,又提高了農民的科學思想。”

在寫小說之前,高曉聲已經寫了不少東西,如小戲、散文、說唱、詩歌、彈詞開篇等等,什么都有。但那些都是為了適應當時宣傳工作的需要寫的,有些則是領導上作為具體的任務要高曉聲完成的,因此都是宣傳品,是文藝為政治服務的產物。那時高曉聲根本不懂藝術品和宣傳品的區別,只知道寫,連自己寫得好不好也沒有數,認為能刊出就算好,不能刊出就算不好。正因為不懂,所以寫來也不覺得難,要戲就戲,要詩就詩,無不“精通”。

1951 年,23歲

該年,詩集《王善人》由華東新華書店出版。

高曉聲小時候曾主動要求父親教他寫詩,可惜父親斥之“小孩子懂什么!”。這種冷漠的態度竟把高曉聲的詩心給終身禁錮了。《王善人》中的詩都是高曉聲看了某些詩集之后,明白了“原來這樣就是詩”,才照著樣子寫出來的,所以詩集出版以后,他再也沒有寫過任何一首詩了。

1952 年,24歲

7月,高曉聲調到蘇南文化局工作。

秋天,高曉聲帶領20人左右的文化工作隊到宜興搞文化普查工作,他們走遍了宜城、徐舍、張渚、丁蜀、張澤、大浦等地,接觸到了許多民間文化,還推薦芮全富等民間藝術家到省里工作。1989年,高曉聲撰寫了《竹刻藝術求傳人——常州徐秉方成孤軍》一文,再次為民間文化的傳承問題而呼吁,顯露出知識分子的責任意識。

從1952年7月至1957年4月,高曉聲先是在蘇南文化局任文化科員,后又在江蘇省文化局從事群眾文化工作,再后來擔任《新華日報》文藝副刊編輯,一直從事著基層的文化宣傳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也為以后的寫作準備了素材。

1953 年,25歲

冬天,與葉至誠一起“在松江鄉下體驗生活,住在山陰一間又矮又小又破舊的小屋子里,夜里酷冷難當,兩人合睡一張小床,彼此把對方的雙腳焐在自己的兩個胳肢窩里(每邊一個),如此度過了整整一個冬天。我們的合作,有過成功的喜悅;而更加愉快的是我們沒有因成功而爭名奪利”。這樣的友誼自然促成了他們共同去探求理想的文學。

該年,高曉聲與葉至誠合作撰寫大型現代錫劇《走上新路》,錫劇的振興,此劇是個里程碑。

從1953年開始,中國農村掀起了“社會主義的革命運動”——農業合作化運動。這一當時社會政治中的重大事件,極大地激發了作家們的政治熱情和創作熱情,對他們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在這種形勢下,高曉聲與葉至誠合作撰寫了劇本《走上新路》。1954年9月,該劇在上海舉行的華東區戲曲觀摩會演中榮獲劇本一等獎、優秀演出獎、導演獎(許應、葉至誠)、舞臺美術獎(美術設計陳潤康、徐佩珩),主演姚澄獲演員獎一等獎,可謂名噪一時。

江蘇素稱戲劇大省,自1953年1月正式建省之后,即由省文化事業管理局主管戲劇事業,對各地文工團和戲曲團體提出了要多創作演出反映人民新生活的劇本,全省迅速掀起了戲劇文學創作的熱潮。而葉至誠的夫人姚澄女士又是著名的錫劇表演藝術家,所以,在政策的鼓舞下,高曉聲與葉至誠便水到渠成地共同創作錫劇劇本。

《走上新路》,顧名思義仍可看出該劇為政策宣傳服務的意旨。劇作寫了江南某地新建的農業合作社里,中農張伯文及兒子學才受富農周洪發挑撥退社,讓周竊取會計大權,正副社長劉炳根、李瑞珍意見分歧,區委批評劉炳根的右傾思想,支持李瑞珍清除富農,團結中農,農業社走上了新路。這種關于兩條路線斗爭的戲劇沖突的設計,是符合十七年文學中農村題材作品的選材要求的。

1954 年,26歲

2月,在《文藝月報》(1958年改名為《上海文學》)上發表短篇小說《解約》。這篇小說可以看作是高曉聲文學創作的真正起點,他也因這篇小說而引起了文壇的關注。

建國初期,作家在反映農村生活時喜歡將視點放在家庭和婚姻問題上,側重揭示在歷史和社會制度的變動中,新舊兩種思想價值觀念的矛盾和沖突,以表達個人幸福與社會進步一致性的共同主題。《解約》的故事模式也如此,農村青年張翠蘭和陳寶祥在新思想的感召下,相互理解,共同解除了由父母包辦的婚約。小說的價值在于作者“在歌頌農村青年戰勝封建包辦婚姻,獲得愛情婚姻的自主權的同時,還涉及到了他們的愛情道德觀,從另一個側面表現了他們的新思想、新作風的成長”。小說雖然還沒有脫去稚氣,但已經能夠見到高曉聲在后來所形成的創作風格的端倪。

1955 年,27歲

在《劇本》第3期(總第37期)上發表常錫劇《走上新路》。5月,該劇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單行本。7月,由華東戲劇研究院主編,新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華東地方戲曲叢刊·走上新路》。1965年,北京通俗讀物出版社又出版了《走上新路》。

7月,短篇小說集《解約》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這一時期高曉聲的寫作,用他自己的話說“基本上是繼承現實主義傳統。但作品反映的是社會主義生活,基調是開朗的,方向是明確的。這些作品也反映了我當時思想比較單純,對黨對社會主義完全是一片赤誠之心”。

長期的勞累嚴重地損害了高曉聲的身體,這一年,他到無錫市肺結核防治院接受治療(其實高曉聲1950年就有肺結核病),自此,他開始終身飽受肺病的侵擾。

1956 年,28歲

5月13日,在《新華日報》發表文學評論《談話劇“浪潮”的人物創造》。

該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高曉聲與李鴻興合著的短篇小說集《小青龍》,內容多是一些民間故事。高曉聲對民間故事情有獨鐘,這不僅是因為他經常接觸到民間文學,而且還因為他堅信“民間文學對于文學創作的巨大意義”,他認為“民間故事往往很動人,往往很出奇,往往很能啟發人的智慧,使人變得聰明,它使得我能夠賦予它新的形象和內涵”,新時期文學中,高曉聲寫了不少哲理小說,其中都可以看到民間文學給他提供的素材給養。

這一年,高曉聲加入華東作家協會。

1957 年,29歲

5月,高曉聲進入江蘇省文聯創作組,開始從事專業文學創作。“那段時間,他沒日沒夜地讀書與寫作,學習寫作各種形式的作品,如詩歌、說唱、短篇小說、歌劇、電影劇本。”隨著政治思想水平的提高,隨著對社會生活了解的逐步深入,高曉聲越來越發現生活中有各種各樣急待解決的問題,他要思考,要進行探索。

6月6日,高曉聲、葉至誠、方之、陸文夫四人在葉至誠的家中“縱論文藝界的天下大事,覺得當時的文藝刊物都是千人一面,發表的作品也都是大同小異,要改變此種狀況,我等義不容辭,決定創辦同人刊物《探求者》,要在中國文壇上創造一個流派。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之后,便由高曉聲起草了一個‘啟事’,闡明《探求者》的政治見解和藝術主張”。提出“運用文學這一戰斗武器,打破教條束縛,大膽干預生活,嚴肅探討人生”的口號,提倡創作現實主義文學。隨之,體現創作宗旨的短篇小說《不幸》在《雨花》第6期上發表,這篇小說“把筆觸伸向了革命隊伍的內部,描寫了一個滿口革命原則,而實際上靈魂卑污,給妻子制造痛苦和不幸的偽君子形象,從一個側面提出了知識婦女同樣存在的婦女解放問題”。不久,小說被打成“毒草”,高曉聲執筆撰寫的啟事也被譏笑為“當代奇文”,是“想拎著自己的頭發離開地球”。高曉聲本人也成了掛帥人物,該辦的“首惡分子”。

8月8日至31日,江蘇省文聯在南京召開十多次座談會,就高曉聲、陳椿年、陸文夫等“探求者”的思想做了批判,并對他們進行辨明大是大非的原則性的斗爭。

12月,高曉聲被錯劃成右派分子,在南京中山路307招待所挨文化界左派人士批斗,后遭公開點名批判。

高曉聲和“探求者”文學社團的同人一共“探求”了18天,流派還未來得及形成,反右派就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探求者”成為全國有組織、有綱領的典型的反黨集團,幾個主要成員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牽連,高曉聲為此在農村吃了22年的苦頭。

1958 年,30歲

3月10日晨,高曉聲“被剝得光光”地離開南京。

“我被踢出了文學隊伍。我在‘三十而立’的時候被打倒了。”高曉聲在風華正茂的時候,黯然來到武進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監督,進行勞動改造。生活貧困,疾病纏身,再加上惡劣的政治環境,使高曉聲斷絕了與文學界的一切往來,許多人以為他早就死了。此時,極左路線把文藝創作帶進了死胡同,高曉聲因為脫離接觸倒很少受到它的影響。“他既沒有受‘粉飾太平的現實主義’的污染,也沒有受‘天花亂墜的浪漫主義’的污染。”所以,當他一旦重新提起筆寫作,他仍舊是一個現實主義者,這也是他在新時期文學開始之初,能夠在創作上保留自己原有的、獨特風貌的根本原因。

1959 年,31歲

前妻鄒主平病逝。

鄒主平是高曉聲大學同學,因有肺病而不宜結婚。高曉聲被打成右派發配回鄉務農時,鄒主平毅然拋棄教師工作跟高曉聲結了婚。成家以后,在歧視、貧窮、繁重的體力勞動和自身疾病的折磨下,不久就郁郁而死。高曉聲非常痛惜,自此他保留了一個生活習慣:將前妻的遺像擺放在自家閣樓的佛龕前,初一、十五總要上去點幾炷香,“下來時臉色嚴峻,仿佛身在異處”。他認為如果自己“不參與籌組《探求者》同人刊物、不被打成右派,她就不會跟著自己下鄉、不會死。后來他雖然娶了一位樸實的農婦作后妻,但卻缺少愛情、缺少幸福。他埋怨這一切都是社會釀成的不幸,卻要他這個時代的受害者來吞下這全部的苦果”。所謂“憤怒出詩人”,當人們在高曉聲的作品中讀到那些幽默生動的描述時,誰也不會想到他的“生活”竟是這樣令人心酸。1988年,高曉聲以他與前妻的婚戀故事為素材創作了長篇小說《青天在上》,以此告慰亡妻的在天之靈。

1960年,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高曉聲曾有三個月的時間,每天只能吃到四兩糠,真正嘗到了沒有吃的滋味。后來,他以一個作家特有的敏感對農村中的這種現象進行認真的分析、反思、提煉,終于在“文革”結束后寫下了《“漏斗戶”主》,以此探求農村經濟體制和結構的癥結所在。

1962 年,34歲

2月,高曉聲摘掉“右派”帽子,被派往武進縣三河口中學擔任高中部語文教師。先是代課教師,后來才轉正。教學時,高曉聲在古典文學和指導學生作文方面下了許多功夫,這倒也增強了他的語言文字基礎。又因為他的特殊身份,當語文教師如履薄冰,隨時都有可能被隨便什么人鉆空子,所以他在學校時講話特別小心,字字斟酌,講課前常常先一字一句寫下來后再去講。“我教書不能隨便講,我是右派,人家會抓辮子。因此,我講課大都先寫成文字的,實際上做了大量的筆頭工作,這對我是很有好處的。”這種被逼無奈的、謹慎的做事風格,反而有效地鍛煉了高曉聲日后行文語言的精練和準確性。

“右派”帽子摘掉后,高曉聲按捺不住,又寫了一些小說,但都沒能發表。“聽說這個中篇和那幾個短篇,在后來的大風暴中都被毀掉了。1963年的形勢不允許高曉聲這樣的人回到省文聯。”

1965 年,37歲

2月初,高曉聲因嚴重的肺結核病,在蘇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動了大手術:切去一葉肺,鋸掉四根肋骨,從此落下了一肩高,一肩低的殘疾。出院不久,又飽嘗了無產階級“鐵拳”的滋味,被押到農村勞動改造了三年,本來就虛弱的身體頓時垮了下來。

“五七年以后,我一年一年地努力丟開創作的念頭,到文化大革命開始就完全‘死’了這條心。我安于其他工作,并且努力作出了成績。為文學的心死去了,為人民服務的心總不能死去啊!”

1968年秋,武進全縣中學教師被集中在前黃中學清理階級隊伍;冬天,高曉聲又被送往三河口公社梧崗村接受“勞動改造”。

1970年春,高曉聲奉命從勞改所在地回到原先任教的三河口中學,當了一名勤雜工。回校一年多的時間里,高曉聲“萬金油干家”的本領迅速顯現出來,以致于三河口鎮上的瓦木工再也無法攬到學校的活計了,全被高曉聲承包了。

(待續)

注釋:

①高曉聲:《高曉聲散文自選集·我最熟悉的地方》,作家出版社,1999年,第4頁。

⑤連云港教師進修學院編寫:《高曉聲研究資料》,1981年,第70頁。

⑥高曉聲:《序言二則》,《雨花》,1996年第3期,第57-59頁。

⑧錢中文:《〈青天在上〉與高曉聲文體》,《文學評論》,1989年第4期,第78-86頁。

責任編輯:莊亞華

2014-03-11

張春紅(1969—),女,副教授。

宿遷學院2013年科研基金項目(2013KY4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国产福利|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91视频青青草|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1欧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欧美性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色噜噜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三级在线|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嫩草在线视频|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欧美国产中文|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亚洲va视频| 免费在线一区|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视频欧美| 国产精品19p| 国产不卡网| 亚洲aaa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制服丝袜亚洲|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国产丝袜91|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四虎永久在线|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一二区|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欧美a在线视频| 欧美在线黄| 国产精品中文免费福利|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 性欧美精品xxxx|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 九九香蕉视频| 久久性视频|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91久草视频| 欧美精品另类|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青青国产在线|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