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青
(長春師范大學圖書館,吉林長春 130032)
圖書館隱性知識共享機制研究
田 青
(長春師范大學圖書館,吉林長春 130032)
隱性知識對于圖書館的發展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實現隱性知識的共享,可以提高圖書館的競爭能力。本文主要介紹了圖書館隱性知識的內涵、發展概況以及隱性知識的構成要素,分析了圖書館隱性知識共享的影響因子,并構建了圖書館隱性知識的共享路徑。
圖書館;隱性知識;知識共享
當今時代,大量的信息是繁雜無序的,而用戶對知識的需求往往是個性化的、突發的、難以預測的、復雜的。在此過程中,圖書館員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解決問題,來滿足用戶的需求。擁有越多的經驗、能力、感悟等隱性知識,館員越容易解決好問題,越容易為用戶提供滿意的答案。同時,館員也可以利用積累起來的知識去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產生新的知識。隱性知識對于圖書館的發展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實現隱性知識的共享,可以提升個人的資本價值,也可以激活組織結構中的創新能力,從而加強圖書館的競爭能力。因此,使圖書館內部的隱性知識得到良好的傳承與共享,并與顯性知識共同發揮作用,是圖書館實現可持續發展、提高為讀者服務的質量與水平、實現增值服務的關鍵。
1.1 隱性知識的內涵
英國哲學家波蘭尼于 1958年在其代表作《個人知識》中提出了“隱性知識”這個概念。他指出,人有兩種類型的知識,即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人們可以通過書面文字、圖表和數學公式進行表達,可以被編碼化,并且通過一些載體記錄和呈現出來的明確的知識,為顯性知識;而與其常伴左右的另一類,不能用書面文字、圖表和數學公式進行表達的、未編碼化的,被稱為隱性知識。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隱性知識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識,而作為人類知識保存和傳播寶庫的圖書館,卻一直忽略了對隱性知識的管理。根據一些專家的預測,在現實社會中隱性知識占知識總量的90%,而編碼過的顯性知識所占的比例不到10%。因此,挖掘圖書館隱性知識、實現隱性知識共享,是圖書館實現更好發展的必要手段。
1.2 圖書館隱性知識的發展概況
在現今的圖書館中,隱性知識是大量存在的,但很多隱性知識沒有被人們意識到;而有些被意識到的隱性知識,由于圖書館組織結構不夠合理,以及隱性知識不易交流與共享的特性,沒有得到很好的延續與傳遞。從目前來看,大部分圖書館的隱性知識發展得比較緩慢,并且狀況不是很好;但也有一小部分圖書館意識到了其中的問題,從而努力地調整自己圖書館的組織結構,以促進隱性知識的共享與顯性化。總體來說,圖書館隱性知識發展將成為圖書館發展的巨大動力,只是現在隱性知識在圖書館中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
隱性知識是存在于人的腦海之中,不能通過文字、圖表和數學公式來表達,不能清晰地說出,個性化程度很高,難以格式化、規范化,不容易傳播與共享,不易被觀察與了解的未被編碼化的知識。在現實中,隱性知識通常表現為經驗、技藝(能)、特長、認知、感知、靈感、信仰、洞察力、預見性、組織文化習慣、團隊默契、價值體系(觀)等知識。隱性知識既包括個體的隱性知識,也包括群體的隱性知識,還包括從外部環境中獲取的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相比,隱性知識的特點有不易規范性、獨占性、不易模仿性、內隱性和難以表達性、指數增長性、不易共享性等。
圖書館的隱性知識是指存在于圖書館館員個體和圖書館內的各級組織中,難以規范化,無法言明和模仿,信息不易交流傳遞與共享,也不易被復制或竊取,未編碼和顯化的知識。圖書館隱性知識的構成可分為以下幾種。
2.1 館員間的隱性知識
館員間的隱性知識包括:(1)館員間所擁有的隱性知識,體現在館員個人身上主要包括館員服務和工作過程中的經驗和能力及其人生觀和立場,館員的學歷、知識結構、 思維模式、生活閱歷、人際關系及個人的理想等,以及在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新知識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2)圖書館各部門中的個體在互動、交流及工作中形成的不可言傳的經驗,主要表現為各部門館員間的默契合作和一些特殊的能力技巧,以及館員們的溝通協調能力、各崗位上約定俗成的工作方法等;(3)圖書館系統的隱性知識,包括圖書館全體員工在圖書館發展中積累起來的共同經驗、知識,圖書館員的精神風貌、圖書館的理念、服務態度等。
2.2 圖書館與其他館之間的隱性知識
圖書館與其他館之間的隱性知識包括館際合作經驗與技巧等,例如在館際互借時兩館形成默契度,以及在圖書館聯盟中,一個圖書館對另一個圖書館良好的印象,和還未表達的一些意見、建議以及幾個圖書館間的共同理念等。通過館際間的交流來獲取外部環境中的隱性知識,可以使館員學習其它圖書館的辦館思想,從而改進本館的管理模式,實現隱性知識共享,為讀者提供更科學化、人性化的服務。
2.3 讀者間的隱性知識
讀者的隱性知識,是讀者在利用圖書館過程中形成的經驗、技巧和規律等,如一些經常進入某個或某些圖書館網頁的讀者,會很熟悉怎樣查找各類文獻,也能熟練地進入一些數據庫,這便是讀者長期積累下來的經驗。讀者的隱性知識還包括交流經驗技能獲得的隱性知識等,例如在大學里,學校會組織新生參觀圖書館,有經驗的讀者如老師或者高年級的學生向傳授新生一些快速、準確查找資料的隱性知識。此外,讀者通過網站論壇等工具進行交流,探討數據庫和網站的使用心得,從而也能使很多讀者受益。
隱性知識存在于隱性知識所有者的潛在素質中,因此隱性知識共享受到人們價值觀、心理因素和文化程度等的多重影響。就圖書館本身而言,也存在著諸多的影響因素。
3.1 隱性知識維度
隱性知識多以經驗、技巧、記憶、靈感等方式存在,人們對其重要性和復雜性往往認識不足,甚至有些隱性知識存在于人腦中,但由于沒有遇到相應的問題,一直處于潛藏的狀態中。這些未編碼的隱性知識不能被顯性化,喪失了其應有的價值。同時,隱性知識具有內隱性,需求者常常因為掌握的信息不足,難以找到擁有隱性知識的人,或者由于缺乏工具和手段而無法辨別和獲取十分重要的隱性知識。擁有隱性知識的人也常常無法用語言清晰、準確地說出他們的經驗和技巧,以及該如何獲取,因此會經常出現“我們知道的要比我們所能表達的多”的情況[3]。
3.2 館員維度
隱性知識一般是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積累而形成的智慧結晶,一些特殊的技巧和訣竅更是來之不易,因此擁有者往往不愿意與其他人進行分享。一些館員由于社會壓力或者對他人缺乏信任,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經歷與感受,怕表達出來以后影響與大家的融洽關系;還有一些館員有很好的技巧與創意,但為了避免給人妒賢嫉能的印象,往往會隱藏自己的想法,不與其他人共享,導致一些有價值的隱性知識得不到表達。
3.3 圖書館維度
目前,大多數圖書館還沒有建立一個以現代技術手段為基礎的隱性知識管理系統,很多先進的技術還沒有應用到圖書館中。很多隱性知識只是存在于館員的腦海中,得不到廣泛的傳遞與應用。在為讀者進行服務的過程中,很多館員在重復探索,甚至是重復失敗。而且,不同部門的工作人員交流得較少,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館員的隱性知識的交流與傳遞范圍。
由于對隱性知識的復雜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很多圖書館沒有建立完善的激勵和鼓勵隱性知識共享的機制,使一些很有價值的隱性知識僅存在于館員的大腦中。因此圖書館應該制定相應的制度,加強對隱性知識的管理,這樣才會促進館員貢獻自己隱性知識的積極性,促進館員積極地進行交流,而不是把自己禁錮在一個圈子里工作。
4.1 營造良好的隱性知識交流共享的環境
隱性知識是圖書館的寶貴財富。圖書館應該創造一個寬松的有利于隱性知識交流、傳遞、共享的環境,形成營造知識向導型圖書館文化,使圖書館內部更加人性化,大家相互幫助、共同進步,使圖書館的隱性知識從顯性化到性化進行傳遞。
4.1.1 創造學習型圖書館
隱性知識是一項創造性的活動,它的傳播是依靠高效的溝通來實現的。學習型圖書館具有濃厚的氣氛,使館員喜歡接受新的知識與思想,喜歡創新與分享,使他們在精神上達到一個愉悅舒適的程度。建立學習型圖書館可以督促館員去學習交流,使這種氣氛慢慢延伸并滲透到每個館員的腦海之中,促使其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學習知識。這樣也就為發現、認識、共享隱性知識創造了條件,使館員充分發揮自己的知識水平,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在這個過程中,可通過監督考核等方式來督促館員,從而使圖書館發展成有利于隱性知識挖掘、傳遞、共享的學習型組織。
4.1.2 創造隱性知識傳遞的條件
因為隱性知識是無法用語言、圖像、公式的方式進行描述的,所以圖書館要為館員創造隱性知識傳遞的條件,例如安排老館員帶新館員,在資深的館員為讀者進行服務時,新館員可以通過觀察、模仿、親身體驗等方式進行隱性知識的學習。同時可以建立真人圖書館,讓一些資深員工腦中的知識盡量顯性化,將有創意的想法傳遞給大家,實現隱性知識的共享。加強與其他圖書館的交流,學習知識經驗,建立隱性知識地圖,從而使圖書館間進行隱性知識共享。讀者可以通過博客、社區服務網站等進行交流,獲得一些方便利用文獻資源的隱性知識。
4.2 建立圖書館隱性知識共享的有效激勵機制
對于圖書館員來說,很多隱性知識是來之不易的,加之當今競爭日益激烈,很多人考慮到自身的利益,并不愿意貢獻自己的隱性知識。這時圖書館應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使館員能夠自愿地交流共享隱性知識,而不能強行索取。只有這樣才能讓圖書館擁有更多的創新力量。圖書館可以通過增加薪酬、提供晉升、頒發創新獎和知識服務獎、知識署名制、樹立榜樣等方法,激勵館員傳遞、共享自己的隱性知識。同時鼓勵館員挖掘隱性知識,消除他們思想上的顧慮,使其大膽地嘗試創新型的開發與探索,使館員更加有上進心。
4.3 建立圖書館隱性知識共享的交流機制
隱性知識共享提倡主動性,是對人的智力潛在能力的挖掘。圖書館應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使各個結構組織中的文化相互滲透,在把知識應用到需要的地方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員工的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圖書館中形成很好的知識流動機制,為讀者和圖書館的交流提供更多條件,使讀者的隱性知識顯性化。圖書館間也可以建立共享平臺,將一些隱性知識進行共享,促進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4.4 建立有利于隱性知識共享的圖書館結構
我國圖書館的結構層次比較多,這不利于隱性知識的傳播,給館員隱性知識的交流與共享帶來很大的障礙。因此圖書館應建立一個趨于扁平化的組織結構,使知識交流更加便捷、靈活、快速、高效,使館員能自由平等地獲得知識,傳播并反饋知識,形成開放型的、適應性強的管理機制。圖書館也可以實施彈性管理,建立直接接觸任務的工作團隊,消除嚴格的部門界限,使每個館員都能接觸第一手信息,并有權利提出自己的決策方案。隱性知識管理要求把縱向管理結構轉化成橫向管理結構,從而使靈活度更高,適應性更強。
[1]李東林.圖書館隱性知識管理的策略研究[J].情報雜志,2007(6):57-60.
[2]陳莉華.圖書館隱性知識的管理[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11):5-6.
[3]李長玲.隱性知識共享的障礙及其對策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5(2):129-131.
[4]龍艷軍,鄒香菊.我國圖書館隱性知識管理研究綜述[J].情報探索,2011(7):27-29.
[5]施素珍,汪瓊.圖書館隱性知識管理模式初探[J].圖書館,2005(6):79-81.
[6]曾湘瓊.圖書館隱性知識管理探索[J].圖書館,2006(1):80-83.
[7]雷金民.試析圖書館隱性知識管理[J].職業時空,2007(6S):65.
[8]施雁冰.圖書館隱性知識及其管理探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8(12):199-201.
[9]劉志國.我國圖書館隱性知識研究述評[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3(1):14-18.
[10]王晨俊,葉春峰.圖書館隱性知識的導出與知識創新[J].當代圖書館,2013(1):12-14,37.
[11]馬麗.Lib2.0環境下的圖書館隱性知識轉移[J].科技視界,2013(12):98-99.
[12]楊云芳,程蓮娟,呂永紅.高校圖書館隱性知識的開發與傳播途徑研究基于真人圖書館活動的思考[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116-120.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Sharing Tacit Knowledge in Library
TIAN Qing
(Library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32, China)
Tacit knowledge has a very high strategic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 Sharing the tacit knowledge is helpful to strengthen the competiveness of librar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connotation and elements of tacit knowledge in library, and built the path of sharing tacit knowledge in library.
library;tacit knowledge;knowledge sharing
2014-07-01
田 青(1976- ),男,吉林長春人,長春師范大學圖書館網絡技術部館員,從事圖書館數字化、網絡化研究。
G250
A
2095-7602(2014)06-018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