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祥 胡光燦 朱祚亮 黃傳宏 朱宏海
(1.宜昌市植保站 443005; 2.宜都市植保站 443300)
宜昌市地處鄂西南山區與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境內兼有山區、崗地和平原,經濟作物柑橘、茶葉、蔬菜等是宜昌市農業的優勢產業,是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經濟來源。2013年,全市柑橘、茶葉、蔬菜種植面積分別為125 760hm2、50 300hm2、117380hm2,產量分別達到 276 萬t、5.6 萬t、384 萬t,產值分別達到 71.39 億元、19.93 億元、117.68億元,三大產業產值占全市農業總產值70.54%,在全市農業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宜昌市水稻、柑橘、茶葉、蔬菜等主要農作物在生產中長年受到多種蟲害的嚴重威脅,而傳統的防治方法主要依賴化學防治措施,大量使用化學農藥,不僅防效差,也帶來了害蟲抗藥性上升和暴發幾率增加等問題;而且還增加了防治成本,農產品質量難以得到保證,污染了農業生態環境。
為改變傳統的防治方法過分依賴化學防治的局面,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和“綠色植保”理念,我們從2002年開始以柑橘、茶葉等特色經濟作物為重點推廣應用新型寬譜殺蟲燈,到現在全市范圍內已廣泛使用殺蟲燈誘殺農業害蟲,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先后使用黑光燈、高壓汞燈,進入2002年后,主要使用太陽能殺蟲燈、交流電殺蟲燈等寬譜殺蟲燈。
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因棉鈴蟲等害蟲發生嚴重,主要在棉花上使用殺蟲燈;后逐步發展到水稻、柑橘、茶葉、蔬菜等多種作物上使用。目前使用殺蟲燈面積較大的作物是柑橘、茶葉、水稻、蔬菜等,食用菌、煙葉等有少量使用。非農領域也有不少使用殺蟲燈誘蟲的,如不少養殖場(戶)已使用燈光誘蟲,增加高蛋白飼料,喂養魚類、禽類、蛙類;還有少數城市高檔小區使用殺蟲燈誘殺環境昆蟲。
近幾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日益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重視,在“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的推動下,殺蟲燈的使用量不斷增加,宜昌市使用殺蟲燈防治農業害蟲現已成為常規手段。截止2013年底,全市殺蟲燈達到38290盞,應用面積127 633hm2,其中水稻已始普及盞,柑橘21228盞,茶葉13432盞,蔬菜409盞,棉花270盞,其它86盞(表 1)。
為促進殺蟲燈的推廣應用,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表1 2013年底宜昌市殺蟲燈數量統計表單位:盞
早在2002年,宜昌市就在當陽市草埠湖鎮的棉花上開展了新型殺蟲燈(頻振燈)防治棉花害蟲試驗示范,當時推廣應用1000多盞,面積3 500hm2。后來先后在水稻、柑橘、茶葉等作物開展田間試驗,特別近幾年來,隨著“綠色植保”理念的普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得到全面應用,各級農業部門每年均辦有綠色防控樣板和“三園”建設示范樣板,應用殺蟲燈是其中物理防治的主要措施。

表2 2013年宜昌市享受國家農機補貼的殺蟲燈購置數單位:臺
近幾年來,殺蟲燈的推廣應用普及,從資金來源上看,主要還是得益于國家項目投入和農機購機補貼以及三峽庫區移民補助資金。如我市東部水稻主產區(當陽、枝江、夷陵、遠安等),全部來自國家農業開發項目資金、國家土地整理項目資金,且以高價格的太陽能殺蟲燈為主(表1)。農機購機補貼政策對殺蟲燈的推廣應用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如宜昌市2013年享受國家農機購機補貼政策采購殺蟲燈16297臺(盞)(表2)。還有三峽庫區(秭歸、興山、夷陵)移民補助資金、農村科技示范、扶貧開發項目等中部分采購了殺蟲燈。
為加速殺蟲燈的推廣,全市各級政府都做了大量工作,逐年加大了地方財政資金投入額度。在“三園”(柑橘、茶葉、蔬菜標準園)建設中,把殺蟲燈應用作為一項重要措施;特別是2013年宜昌市提出創建全國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后(書記、市長工程),殺蟲燈采購達到歷史高峰(表2);2014年市政府和夷陵區、宜都市等政府為加快茶葉產業發展,市、夷陵區財政分別拿出1000萬元專項資金、宜都市300萬元,連續三年,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是其內容之一。夷陵區著眼于創建全國無公害柑橘、茶葉生產示范區,2010年實施了萬盞殺蟲燈推廣應用項目,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了“推廣殺蟲燈1萬盞,基本覆蓋主要農業產業基地”的目標任務,統一規劃布局,規模推廣應用,科學使用管理,到2013年底全區累計推廣殺蟲燈達16759盞,有效控害面積達55863 hm2。
全市農業部門每年通過召開現場觀摩會、舉辦技術培訓班,印發技術資料等方式,開展技術服務,為殺蟲燈推廣應用提供技術保障。在報紙、電視、廣播、三峽手機報、互聯網等大眾媒體,廣泛宣傳殺蟲燈防蟲技術的有益性和重要性,營造聲勢。
殺蟲燈不僅殺蟲譜廣,誘蟲量大,誘殺成蟲效果顯著;而且害蟲不產生抗性,對人、畜安全,保障了農業生態平衡;此外還有安裝簡單,使用方便,經濟效益高等諸多優點。
3.1.1 殺蟲譜廣
據有關文獻[1],殺蟲燈誘殺害蟲,殺蟲譜極廣,能誘殺13目67科的150多種農業害蟲。宜都市植保站和特產中心2006年~2007年試驗調查,殺蟲燈誘殺各農作物主要害蟲為:
a)水稻害蟲:稻二化螟、稻三化螟、稻螟蛉、稻蝶蛾、稻蝽蟓、葉蟬、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稻蝗等等。
b)棉花害蟲:棉鈴蟲、煙青蟲、金龜子、紅鈴蟲、螻蛄、地老虎、玉米螟、盲蝽象、造橋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等等。
c)柑橘害蟲:吸果夜蛾類、潛葉蛾類、卷葉蛾類、金龜子類、蝽類、葉甲類、天牛類、蟬類、食心蟲、尺蛾、尺蠖、桃蛀螟等等。
d)茶葉害蟲:茶毛蟲、茶尺蠖、茶刺蛾、茶蓑蛾、茶小綠葉蟬、茶毒蛾、茶網蝽等等。
e)蔬菜類害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小菜蛾、天蛾、菜螟、刺娥、黃曲條跳甲、馬鈴薯塊莖蛾、豆螟等。
3.1.2 誘蟲量大
4月~10月,柑橘園平均每晚每燈誘殺害蟲618頭;茶樹園平均每晚每燈誘殺害蟲512頭,水稻田平均每晚每燈誘殺害蟲722頭。害蟲發生高峰期柑橘園平均每晚每燈可誘殺害蟲 2000頭~3000頭。
3.1.3 害蟲蟲口減退率高
宜都市植保站在柑橘黑刺粉虱、潛葉蛾、矢尖蚧、惡性葉甲四種主要害蟲成蟲高峰后10d調查,蟲口減退率都在84%以上,最高達到90%(表 3)。

表3 2008年宜都市柑橘園應用殺蟲燈后主要害蟲的蟲口減退率表
使用殺蟲燈后,應用區每年可減少防治蟲害2次~3次,減少化學殺蟲劑用量30%~50%。
柑橘園掛燈后用藥成本減少38元~56元/667m2,挽回害蟲為害損失20元~40元/667m2(柑橘按1元/kg計算),二項相加共增收節支58元~96元/667m2,全市柑橘園掛燈21228盞,覆蓋面積 70 760hm2,每年可為全市柑橘產業增收節支元667.12萬元~10189.44萬元(沒減殺蟲燈投入,下同)。茶樹園掛燈后可增收節支 65元~110元/667m2,全市茶葉掛燈13432盞,覆蓋面積 44 773hm2,每年可為全市茶葉產業增收節支4365.4萬元~465..6萬元。水稻田掛燈后可增收節支40元~60元/667m2,全市水稻田共掛燈2865盞,覆蓋面積9550hm2,每年可為全市水稻產業增收節支573萬元~859.5萬元。
殺蟲燈使用成本(太陽能):每盞殺蟲燈購置及安裝費用合計4500元,使用壽命按15年計,每年每盞燈折價300元;電瓶壽命按5年計,每年投入成本折價100元;另加清蟲維護等管理費每盞50元,共計450元。按每盞燈有效控制面積為3.3hm2計算,折合每年每667m2投入成本9元。
通過多年的應用殺蟲燈防治農業害蟲,可節約能源,減少了農藥的使用,極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農藥中毒事故明顯減少,人畜及農產品質量安全進一步得到保障,農作物產量和品質得到明顯改善,增強了產品市場競爭力,有力地推動了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農民收入增加,社會效益顯著。
3.4.1 對天敵影響小
殺蟲益害比1:80~125,可有效保護天敵,促進農業生態平衡。
3.4.2 農藥使用減少
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減輕了對環境和農產品的污染;無人、畜中毒現象,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
a)從殺蟲燈采購資金來源來看,主要是國家農業開發項目資金、國家土地整理項目資金、農機購機補貼、庫區移民補助資金、各地政府標準園建設資金等;一些農業(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基地有少量采購;農戶自籌采購殺蟲燈較少。或者換句話說就是上頭(政府)熱,下頭(農戶)冷。
b)一次性投入較高;有些零部件壽命短,維修、保養工作還沒跟上。
c)殺蟲燈周圍及燈下害蟲相對集中,增加防治工作量和難度。
應用殺蟲燈防治農業害蟲,具有殺蟲譜廣、殺蟲量大,對天敵傷害小,無環境污染,經濟效益好等優點,是替代化學農藥防治害蟲,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最佳綠色防控方法;也是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綜合效益的動物高蛋白飼料收集方法。因此,殺蟲燈值得大力推廣。
a)要繼續爭取各級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由于我國目前農業生產仍以家庭承包經營為主,單個農戶耕地面積小,田塊分散,加上殺蟲燈一次性投入成本較高,農戶采購使用殺蟲燈防治農業害蟲積極性不高,因此,殺蟲燈采購使用,必須爭取各級政府扶持,以項目帶動為主。
b)殺蟲燈必須大面積使用。大面積使用效果好,小面積使用效果相反。
c)殺蟲燈使用年限越長效果越好;維修、保養工作還需加強。
d)殺蟲燈科學使用。研究種養結合和燈光誘蟲配套生態農業集成技術。
[1] 楊普云.趙中華.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指南[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
[2] 羅漢鋼.湖北省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現狀及對策[J].湖北植保,2011(1):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