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弟,華 莉,尹雪玲
(廣東省東莞市人民醫院,廣東東莞 523000)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其本質是一種慢性氣道性炎癥[1]。哮喘的特異性免疫治療(SIT)是變應性哮喘防治策略的主要組成部分,SIT亦稱脫敏治療,是通過在確定患兒變應原后,將該變應原配制成不同濃度的制劑,劑量由小到大遞增給藥,讓哮喘患兒反復接觸來提高對此類變應原的耐受性,從而達到控制或減輕過敏癥狀的一種治療方法[2]。SIT長期療效優于藥物治療, 只有堅持規范化的長期治療才能獲得長期控制并治愈的目的[3]。綜合護理措施的目的就是“以患兒為中心”,真正解決患兒的問題,讓患兒感覺被重視、被關注,在降低兒童哮喘的危險系數、提高脫敏治療效果方面有積極意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兒科門診對65例支氣管哮喘患兒實施SIT,通過配合綜合性護理干預,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5例,均符合兒童哮喘診斷標準[4],男33例,女32例;年齡6~12歲,平均(8.8±2.7)歲;病程1~3年,病情輕、中度[4],無痛性過敏原測定為SIgE陽性,變應原點刺實驗++++以上;患兒及家長對脫敏治療及綜合護理干預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
1.2 脫敏治療方法 在哮喘癥狀緩解后1周,并在3 d前停用皮質醇或抗組胺類藥物,根據點刺實驗結果選擇3~5種較敏感的變應原混合液(德國產)進行脫敏治療。脫敏注射液采用皮下注射,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以增加對過敏原的耐受性。整個治療時長2~3年。第1療程按濃度分0、1、2、3四個階段,注射濃度從0級開始,劑量從0.05、0.10、0.20、0.30、0.40、0.50、0.60、0.70至0.80 ml,每10 d注射1次,如注射后出現局部或全身反應,則出現反應的劑量和濃度重復注射1次。90 d后,更換濃度到1級,按上述方法逐步增加注射劑量,從0.05、0.10、0.20、0.30、0.40、0.50、0.60、0.70至0.80 ml;以此類推,當注射濃度達到3級,劑量達0.80 ml后,第1療程治療結束,耗時360 d。第2療程為鞏固階段,即用3級濃度0.8 ml每月注射1次,維持時間為1年,再轉為2個月1次,3個月1次,直至停藥。
1.3 療效標準 依據哮喘臨床療效標準[5],臨床控制:患兒哮喘癥狀得到完全緩解,且不需要服用任何藥物進行輔助治療;顯效:患兒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但仍需要服用小劑量藥物進行控制;有效:患兒臨床癥狀有所緩解,但仍需要長期應用藥物進行控制;無效:患兒臨床癥狀未見任何緩解甚至加重。
1.4 結果 本組65例患兒全部完成2療程治療,其中臨床控制30例(占比46.15%)、顯效28例(占比43.08%)、有效3例(占比4.62%)、無效4例(占比6.15%),總有效率為93.85%。
2.1 建立患兒脫敏治療檔案 支氣管哮喘脫敏治療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哮喘教育、環境控制、藥物治療和特異性治療等方面。為脫敏治療的患兒建立脫敏治療檔案,一般內容包括性別、年齡、身高、體重、肺功能狀況、家庭狀況、生活習慣、居住環境等;脫敏治療卡內容包括每次治療時藥物的濃度、劑量、部位及藥物生產廠家、注射后的反應、癥狀改善情況、患兒藥物耐受情況等。本組均在患兒家長簽署脫敏治療知情同意書后即為患兒建立脫敏治療檔案。
2.2 脫敏治療護理
2.2.1 評估及準確注入藥物 護士每次注射前詳細評估患兒的病情,了解臨床癥狀是否改善、上次注射的耐受情況、注射部位皮膚狀況、患兒有無氣喘等,并詳細記錄。脫敏藥物注射時為防止抗原進入血液,進針后先抽回血,無回血時再進行注射;注射中,確保藥物濃度、劑量的準確。
2.2.2 密切觀察病情 脫敏治療仍是目前公認針對兒童哮喘的一種治療方法,其遠期療效較其他藥物治療方法持久,且療效較為肯定[6],但限制脫敏治療廣泛應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脫敏治療的安全性問題,研究顯示隨著注射濃度的加大,局部或全身反應增多,嚴重者可導致死亡[7]。其不良反應主要有局部反應、誘發哮喘發作、過敏性休克等, 大多在注射后30 min出現紅腫、瘙癢、丘疹等局部癥狀,遲發性反應發生多在24 h內,局部熱敷處理后,癥狀多可緩解,全身反應發生率雖低,但個別患兒癥狀仍較重,為了保證患兒的安全,醫院建立突發狀況應急預案,脫敏治療室備齊搶救設施和急救藥物,每次注射后至少要監護30 min,由醫生做出評價后方可離院。本組1 例出現輕微皮疹,1例出現惡心、嘔吐,2例出現頭痛,經短暫停止治療后,癥狀消失。
2.3 個性化健康教育 個性化健康教育“以服務對象為中心,最大限度滿足服務對象需要”[8]。轉變傳統健康教育觀念,根據患兒年齡、接受理解能力及興趣,采取適合的方式進行健康教育,使患兒及家長擺脫治療的盲目性,能有目的、有計劃和科學地配合治療。治療前,根據患兒個性特征、家庭狀況、疾病特點等情況,制訂符合患兒需求的個性化健康教育方案,確定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內容和健康教育方式。如對理解能力較強的患兒及家長采用發放哮喘健康教育處方形式,對其不知曉的知識進行補充教育;對理解能力較低的患兒和家長采用一對一指導、示范的方式;指導急救用藥時,對年齡較小患兒采用情景模擬方式,如設計一個小動物呼吸困難的情景,詢問患兒會怎么樣幫助它;對年齡較大患兒采用激勵方式,如成功自救1次就可以獲得1枚印花,獲得3個印花就能兌換1次獎品等。
2.4 書寫哮喘日志 脫敏治療的時間長、療程長,治療期間護士鼓勵和指導患兒及家長學寫哮喘日志,記錄哮喘的相關狀況,幫助其認識哮喘發作的規律、哮喘發作的先兆、發作的應激處理和用藥等[9],促進患兒的自我預防、自我管理和自我治療。本組患兒均建立哮喘日志,并能按要求書寫。
2.5 助理式服務 脫敏治療時,分階段、分時期,有計劃、有目的的給患兒提供貼身管家式服務,即助理式服務,做到時時刻刻提醒和關愛患兒。治療前對患兒及家長指導脫敏治療的注意事項;在每次注射前提前通知來院注射時間,告知注射治療前不能劇烈活動、不洗熱水澡等,避免因加速藥液吸收而導致的不良反應,了解患兒近期情況,如近期出現感冒、發熱、哮喘加重或注射傳染病疫苗等情況時,推遲免疫注射時間。
2.6 建立護患健康同盟 護患健康同盟是在共同參與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雙向、平等的護患關系,此關系的建立以護患間平等合作為基礎,強調護患雙方共同參與決策,有效協助患兒進行自我護理[10]。脫敏治療耗時長、費用高、起效慢,患兒和家長會有懈怠情緒。為增強患兒和家長的治療信心,減輕患兒的恐懼,護士在治療中擔任“同盟者”的角色,協助患兒進行自我護理[11]。與患兒交朋友,如就診時,護士下蹲同患兒講話,稱呼他的名字,牽他的小手,耐心聽他講話等;在電話隨診中先同患兒溝通,然后再同其父母溝通,讓患兒感受到他是“第一責任人”,通過隨訪了解患兒治療前后的身體反應、治療期間的生活狀況、心理變化等,并提供必要的協助。
兒童哮喘脫敏治療療程長,通過綜合性護理干預,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及治療效果。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有建立患兒脫敏治療檔案;脫敏治療時評估患兒,按醫囑準確注入藥物,藥物注射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發現并處理不良反應;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開展書寫哮喘日志及助理式服務,建立護患健康同盟。
參考文獻:
[1] 童建林,唐從發.脫敏治療對過敏性支氣管哮喘患者病情改善作用觀察[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74.
[2] 董曉豐.支氣管哮喘臨床治療60例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2):86.
[3] 侯超,胡曉帆,劉婷,等.哮喘長期管理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3,6(5):453.
[4]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8,31(3):177-185.
[5] 趙波.150 例兒童哮喘脫敏治療療效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28):5830.
[6] 王恩妹,徐茜茜,夏曉歐,等.院內外全程健康教育在兒童哮喘管理中的作用[J].護理與康復,2008,7(7):550-551.
[7] 葉建仙.哮喘患兒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及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2,11(1):53-55.
[8] 許偉力,喬丹.128例兒童哮喘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0,14(2):52.
[9] 李有香,魯曉花,侯瑞蓮.哮喘日志與肺通氣功能對應監測在支氣管哮喘中的應用[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11(1):53-54.
[10] 童春曉.個體化健康教育對小兒哮喘治療依從性及哮喘控制率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50(15):132.
[11] 鄭大喜.制度經濟學視角下的和諧醫患關系研究[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09,2(1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