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敏,錢一丹,闕建蘭
(浙江省中醫院,浙江杭州 310006)
4Fr三向瓣膜式 PICC導管因其三向瓣膜功能的獨特設計,具有避免血液反流、空氣栓塞及管腔堵塞的優點而廣泛應用于臨床。在使用過程中,發現極少數患者出現置管后導管回血,如官紅菊[1]報道,85例患者行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后發生導管回血1例。導管回血可增加堵管概率,甚至導致計劃外拔管[2],因此危害較大。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筆者對158例使用4Fr三向瓣膜式 PICC導管的患者門診資料進行回顧,發現10例患者置管后發生導管回血,現對導管回血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例,男8例,女2例;年齡34~78歲,平均64歲;肺癌6例,胃癌2例,再生障礙性貧血1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1例;均使用4Fr三向瓣膜式PICC導管,置管途徑為貴要靜脈8例、肘正中靜脈2例,穿刺部位在肘上3例、肘下7例。9例患者在本院PICC門診進行維護,1例曾在當地醫院維護后轉診本院PICC門診維護;首次發現導管回血時間:置管后15~30 d 6例,31~50 d 3例,>50 d 1例;發生堵管9例,堵管合并導管破裂1例。
1.2 導管回血判定標準 導管維護時檢查外露管腔內有血液,判定為導管回血。
1.3 導管回血處置與結果 先用10 ml注射器回抽血液,如未抽到回血,則導管內注入5 000 U/ml尿激酶1.5 ml,本組3例注入尿激酶20 min后回抽血液通暢;6例因完全堵管不能注入尿激酶,利用三通開關負壓抽吸溶栓疏通導管堵塞[3]的方法,2~3 h后再通;1例合并導管破裂,用10 ml注射器抽取配置好的尿激酶5 ml,反復抽吸導管1~2 min,將部分尿激酶留在導管內,使凝血塊略有松動,1 h后再次抽吸導管,回抽出血凝塊后通暢,并予修剪破裂導管,更換導管接頭。9例經處理后未再發生導管回血;1例處理后3個月再次發生導管回血,經對癥處理后繼續使用PICC。
2.1 胸腔內壓力增加 三向瓣膜式PICC導管,負壓時,瓣膜向內打開,可抽血;正壓時,瓣膜向外打開,可輸液;平衡時,瓣膜關閉。當胸腔內壓力增加,超過瓣膜壓力時,瓣膜向內打開,血液反流;當胸腔內壓力回復正常,瓣膜關閉,血液滯留在導管內,引起堵管。本組6例為肺癌患者,常有咳嗽癥狀,突然咳嗽引起胸腔內壓力增加,產生回血。
2.2 導管破裂 導管破裂使三向瓣膜式PICC導管瓣膜一側的壓力發生改變,引起回血。本組1例在發現導管回血的同時發現導管破裂,分析發現該患者穿刺置管部位在肘下正中靜脈,隨著患者活動彎曲肘部,使導管發生折疊的次數增加,導致導管破裂。
2.3 肌肉收縮舒張 肌肉收縮時,當導管中的壓力超過瓣膜壓力,部分封管液流到血管,肌肉舒張時導管彈性回縮產生負壓,當負壓超過瓣膜壓力時,血液反流到導管引起導管堵塞。本組2例患者家住農村,平時習慣在田間勞作,在體力勞動過程中肌肉收縮舒張頻繁及有力,擠壓導管,同時田間勞作時可以使胸腔內壓力增加,導致導管回血。
2.4 導管瓣膜失去功能 三向瓣膜式 PICC導管因其三向瓣膜的功能設計,避免了血液反流,但當任何因素導致瓣膜功能失常,都將會引起導管內回血。本組1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出院后在當地醫院進行導管維護,輸血后回家發現導管內有回血,次日即到當地醫院進行導管維護,回家后又發現導管內有回血,第2天來本院PICC門診,檢查時未發現導管脫出、破裂現象,詳細詢問患者情況,如導管維護時間、有無增加胸腔內壓力的因素、活動等均無異常改變,1周內患者通過PICC輸注紅細胞2次,沖管略有阻力,予5 000 U/ml尿激酶注入導管1.5 ml,30 min后回抽出血液導管通暢,用20 ml等滲鹽水脈沖式沖管阻力消失,再用10 U/ml肝素2 ml正壓封管,患者回家后電話聯系,未再發生回血。分析原因可能是在輸血后導管內血液未沖洗干凈,在導管瓣膜處發生了凝血,牽拉瓣膜,使瓣膜功能受到影響,導致回血,而在使用尿激酶后,導管瓣膜處凝血塊溶解,瓣膜功能恢復正常,回血消失。
2.5 導管維護不當 PICC置管后正確的維護和健康教育,對延長PICC使用時間、減少置管并發癥極為重要[4]。有研究表明[5]家庭居住地是腫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因素之一。本組1例因維護間隔時間長達21 d,且在家進行田間勞作,導致回血堵塞,追問病史時,患者家住農村,當地醫院未開展PICC置管及導管維護。
3.1 置管前的評估 PICC置管前詳細評估患者,盡量避免可引發導管回血的因素,同時充分考慮導管維護的方便性,如必須置管且當地醫院沒有開展導管維護,可以采取家屬參與護理模式對PICC導管進行維護,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延長PICC使用壽命[5];定期電話隨訪。
3.2 導管瓣膜功能的檢查 置管操作前檢查導管瓣膜功能是否正常,用戴好無菌手套的手輕輕捻一下導管側端瓣膜處,再用10 ml注射器抽取等滲鹽水后沖洗導管,并回抽,觀察是否通暢。
3.3 正確的操作及導管維護 置管過程中動作輕柔,有條件時盡量采取肘上置管,在修剪導管時避免損傷其余部分;固定導管時留在體外的部分呈S型固定[6],導管接頭處不打折和扭曲,S型彎曲的位置也要每次變換,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發生折疊;對于存在胸腔內壓力增加的高危患者,采取有效的正壓封管或使用妥協性辦法,如安裝正壓接頭、使用肝素封管等;避免高壓注射;導管維護時使用≥10 ml的注射器;從導管抽血或輸注血制品等粘滯性液體后,使用20 ml等滲鹽水進行脈沖式沖管后正壓封管。
3.4 加強患者健康教育 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相關知識教育。盡量避免影響胸腔內壓力增加的因素,如感冒引起咳嗽、便秘等;避免提重物及做重體力勞動;讓患者學會每天觀察導管的情況,一旦發現導管內有回血,立即到醫院進行維護,以免發生導管堵塞,增加拔管風險。
三向瓣膜式PICC導管因其三向瓣膜的功能設計,很少發生導管回血。但是在胸腔內壓力增加、導管破裂、肌肉收縮舒張、導管瓣膜失去功能、導管維護時間延長等情況下仍會發生導管內回血。為減少導管內回血的發生,置管前評估導管的瓣膜功能及患者的維護條件,置管后盡量避免增加胸腔內壓力的因素及重體力勞動,重視正確的導管維護,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一旦發現導管內有回血立即到醫院進行處理。
參考文獻:
[1] 官紅菊.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并發癥的護理[J].當代護士(??瓢?,2010(1):92-93.
[2] 章春芝,薛志芳,池亞麗,等.PICC在胸外科應用中被迫拔管情況分析與干預[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0):931-932.
[3] 徐瑤,賀遠嬙,陳娟,等.利用三通開關負壓抽吸溶栓疏通導管堵塞[J].臨床合理用藥,2012,5(4C):97.
[4] 秦琳,楊青,汝英.淺談三向瓣膜式PICC治療間歇期的日常維護[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2(5):114-115.
[5] 劉春麗,顏美瓊,陸箴琦,等.腫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及影響因素調查[J].中華護理教育,2011,8(7):294-297.
[6] 李艷紅,張海英,陳小瓊,等.PICC導管斷裂的處理及預防[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2):110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