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晃 張俊鴻
(財團法人臺灣營建研究院)
臺灣之營建工程引進預拌混凝土已有50年之歷史,預拌混凝土引進初期,由于業者經營務實,且產制過程相繼引進自動化之控制及專業人員負責生產之品管,的確在當時建立良好的產品口碑,更為當時建設公司銷售房屋之重要賣點。1994年臺灣發生多起海砂屋事件,造成廣大消費者的恐慌,預拌混凝土質量也逐漸受到各界之重視,1999年921地震后眾多鋼筋混凝土建筑崩損,依據財團法人臺灣營建研究院(以下簡稱本院),損毀建物之混凝土鉆心試體試驗調查結果顯示,僅有62%的試體達到設計抗壓強度要求,預拌混凝土業者的質量受到會大眾的重視,許多矛頭都指向偷工減料、無質量技術的不良廠商
為導正預拌混凝土廠質量之逐漸低落,本院結合了相關之專家與團體,自921地震后開始推動預拌混凝土產業之質量提升運動,期能引進第三單位公正、客觀之驗證,建立專業之預拌混凝土質量驗證機制,以重拾預拌混凝土業者之信譽與消費者之信心。經過多年之努力,本院所推動之“優質混凝土(GRMC)驗證制度”,已獲得數個營建工程業主引用在其施工規范中。目前臺灣大約有20%比例之預拌混凝土業者,申請此項自愿性之產品質量驗證,除接受申請評鑒外,其后尚須接受每年4次之樣品查驗及2次的工廠查驗。
此外,為使優質混凝土(GRMC)驗證制度之推動更具公信力,本院更于2006年6月間,獲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可為符合ISO/ICE GUIDE 65:1996之產品驗證機構(證書:PCB01),落實CNS 3090預拌混凝土對產制混凝土過程之所有質量管理之成效上,更具公信力與客觀性。

因為預拌混凝土之產制特性與環境,故營建工程對于預拌混凝土質量管理方式與需求,不同于其他營建材料,衍生出質量管理上之盲點,針對其特性分析敘述如下:
一般的產品質量檢驗最常用的方式是,對最終產品之抽樣檢驗,若樣品檢驗合格,則予以收貨,并用于后續進階產品之組裝制作上。但因預拌混凝土交貨至工地時,此時之混凝土僅為半成品,并非為混凝土最終凝固硬化之型態,因此此時在工地,并無適當的檢驗方法來確認混凝土最終凝固硬化后是否符合設計抗壓強度之合約規定條件。通常工程界常用制作混凝土圓柱試體方式,經28天之養護使其凝固硬化后,再試驗其抗壓強度,此時方可與設計抗壓強度來比較。若檢驗結果不符設計抗壓強度之需求時,則以結構補強或拆除重做之方式來彌補混凝土抗壓強度之不足。
混凝土系由水泥、水、細粒料、粗粒料及摻料等4~5種以上之材料所組成,由于生產時所需原料數料較多且變異性大,因此品管人員對于預拌混凝土各項材料組成之學理基礎、各項材料之基本性質試驗、混凝土配比設計、各項材料試驗結果之統計分析等專業養成需求,應為其工作之基本條件。
但依據本院過往舉辦之預拌混凝土品管師訓練班之數據顯示,在受訓學員且從事預拌混凝土產制品管之人員中,有高達76%的比例,其專業基礎教育之養成背景并非土木或建筑相關領域。這些非土木或建筑相關領域養成之預拌廠品管人員,若未經適當之在職訓練,將無法勝任復雜且專業之混凝土產制質量管理工作。
目前在臺灣區預拌混凝土同業公會登記有案之預拌混凝土廠家數約有320余家,但根據非正式之統計信息顯示,未具有合法工廠登記證之非法預拌廠之家數,約莫為合法預拌廠家數量之20%以上。這些非法之預拌混凝土廠因設置場地與設備之環保與產制之品保需求較低,因此可夾其較低價格之競爭優勢,侵蝕合法預拌廠之市場。此外,預拌混凝土運送至工地時,尚須由營造業者另行發包之混凝土泵送業者輸送與澆置至結構體內,這些施工程序,也會影響混凝土最終凝固硬化之質量,常常造成預拌混凝土業者與混凝土泵送業者責任區分之困難,也間接助長了不良預拌混凝土業者偷工減料之投機心理。
由于預拌混凝土廠之采購合約是由營造業負責辦理,建筑物之使用者雖然對預拌混凝土質量所影響之安全性議題甚為關心,除無可靠之信息來要求建筑物賣方(即如建設公司)采購質量良好之預拌混凝土材料外,也無法以交屋時之混凝土外觀或用簡單之測試來得到混凝土質量之結果,加上目前施工監造制度仍未落實使得消費者監督之機制無法有效發揮。
長久以來,由于工程界只關切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是否高于規范規定的設計強度,以致對混凝土材料質量的誕生,充滿了許多的迷思,甚至發展出一些悖離常規的管控措施,這些措施并無助于混凝土生產技術與質量的提升,反而迫使預拌廠實行許多扭曲規范的對策。如同其他材料質量一樣,混凝土材料質量的誕生,也沒有僥幸的機會,除了決策與管理階層的充分認知,提供適切的人力、設備與管理資源以外,嚴謹的配比設計過程;良好的制程規劃、設備保養與維護;精確的量測與回饋配比設計及制程檢討的分析,以及不斷藉由分析結果,研擬改善對策與落實執行,而這些技術與管理應有的做法與標準,都已經納入國家或國際標準之中。
針對預拌混凝土之產制特性與環境所可能造成質量疑慮之影響,本院結合了產、官、學界之專家與學者,建立“優質混凝土(GRMC)驗證制度”,希能透過此項預拌混凝土產業自律之機制,提升混凝土之產制質量,也提供可靠之驗證信息,協助消費者監督預拌混凝土之質量。GRMC驗證系屬廠商自愿性驗證方式,本院將朝經費自給自足方式發展,政府就技術輔導及人才培訓予以協助。
優質混凝土(GRMC)驗證制度之服務內容,如圖1所示,包含協助預拌廠建立自律機制、辦理在職訓練及提供專業咨詢。有關優質混凝土(GRMC)驗證制度之詳細敘述如下。

圖1 優質預拌混凝土(GRMC)驗證服務之機制
本院邀請產、官、學界代表組成預拌混凝土廠驗證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指導委員會),由本院院長擔任總召集人,指導委員會下設立評鑒委員會 及秘書組,其中評鑒委員會邀請熟悉混凝土工程與驗證事務之學者、專家組成,設召集人及副召集人各一位,由總召集人邀聘之,另設評鑒常務委員會,常務委員由總召集人邀聘召集人、副召集人及其他三位資深評鑒委員擔任之,負責驗證手冊修訂、赴廠訪談、現場評鑒、樣品抽樣、驗證執行認可及后續追查。
評鑒委員共33位,負責評鑒、追查、重評作業及樣品抽驗之執行,查驗工程師共15位,負責執行樣品抽驗作業,試驗技術員共6位,負責樣品抽驗之試驗工作。另委托中央大學、桃園創新技術學院、中興大學、正修科技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苑科技大學、蘭陽技術學院等七所學校協助辦理各地區廠商追查作業之執行,抽樣混凝土試體抗壓強度試驗由取得TAF認證之實驗室來辦理,并出具認可標志之試驗報告。
(1)申請驗證:由預拌混凝土廠檢具相關文件提出申請。
(2)書面審查:由秘書組負責審查申請資料,確認為合法廠商。
(3)赴廠訪談:書面審查通過后,安排二位評鑒委員進行赴廠訪談,了解廠商之特定要求及相關作業程序/說明書,以確保本驗證要求已被了解及雙方之認知差異已解決。
(4)現場評鑒:由主導評鑒委員及二位評鑒委員負責,現場評鑒包括基礎架構、原料管制及質量管理制度運作等三大項,查驗項目共106項。
(5)樣品抽驗:現場評鑒具缺點者,在主導評鑒委員確認缺點改善復評后,將于一個月內分三天(新設廠或工地型預拌混凝土廠則每周抽樣檢驗一次,連續執行十二周)進行樣品抽驗,抽驗時不另行通知,抽驗項目包括坍度試驗、水溶性氯離子含量及圓柱抗壓強度試驗。
(6)授證:申請驗證者于通過現場評鑒及樣品抽驗,并經評鑒常務委員會復審核可后,由本院頒發驗證書。
(7)追查:追查作業包括半年追查與抽樣追查,半年追查在復審核可日起每半年執行一次,為查核各項程序之執行狀況及記錄之維持等;抽樣追查為每三個月乙次現場樣品抽驗及相關品管紀錄之查核。
(8)重評:本驗證合格有效期間為三年,取得本驗證核可登錄之廠商應于期滿前申請辦理重評。
預拌混凝土廠質量評鑒查核內容有基礎架構、原料管制及質量管理制度運作等三大項,查驗項目共106項(細項共245項),內容見表1。
為監督已取得優質混凝土(GRMC)驗證認可登錄之廠商,以維持驗證合格廠商其驗證資格之有效性,并持續確保驗證廠商產品質量,驗證合格廠商其有效期間自通過驗證后三年,這期間每年需辦理年度追查包含抽樣追查及半年追查,而在驗證有效期限屆滿前,必需辦理全項之現場重評。
其中抽樣追查為不定期赴廠做樣品抽驗,檢測其坍度、氯離子及抗壓強度是否符合規定,抽驗時間不另行通知,使得預拌廠商回歸注重產品質量,而心存僥幸之廠商也會因此不敢申請驗證,可藉此突顯預拌廠之體質好壞。

表1
本驗證對預拌廠查對標準系參照 CNS 3090《預拌混凝土》所訂定,同時亦納入施工規范對預拌混凝土之相關要求,并融合各產、官、學界之專家其專業知識及長期辦理驗廠之經驗,為預拌廠產制符合CNS標準之混凝土及執行自主品管所需維持之基本要件。
而為使評鑒委員在評鑒時能達到一致性,評鑒觀察紀錄表以勾選方式呈現,提醒評鑒委員在查核時應注意之事項,并請評鑒委員針對所發現之缺失詳細敘述,使得評鑒結果得以客觀、公正地呈現。
為符合國際標準,取得第三者認證機構之認證,本院從2005年8月開始籌備申請全國認證基金會(TAF)之準備工作,包含了驗證程序的重新制定、質量評鑒查對表的修改、評鑒委員會功能與職責之調整等,以符合產品驗證機構認證規范(ISO/IEC GUIDE 65)之要求,其中重大增訂部分為確認評鑒人員中立性、保密性及利益回避原則、對評鑒人員及委辦單位做年度能力評估、辦理管理審查會議以確保驗證能確實執行、辦理驗證制度內部稽核、提供對本驗證抱怨申訴之管道、對驗證作業不符合事項之矯正等等,建立各項作業程序之明確規定供用戶依循,確實的對其驗證廠商負起責任,強化其后續監督,以持續符合驗證標準,建立優質混凝土驗證之公信力。
本院于2006年6月26日通過審查,取得TAF產品驗證機構之認證,其認證依據為ISO/IEC Guide 65:1996及其應用之詮釋文件(IAF-PL-99-005),認證編號為PCB 01,屬于其核定認證范圍之GRMC廠商,皆可依規定于驗證證書上加注其認證標志,期能提供驗證廠商更廣泛及更優質之服務,在第三者認證單位持續監督下可促使得GRMC驗證制度能不斷進步而更佳完善,進而獲得政府部門與社會大眾對本驗證制度之認同。
目前各工程之監造單位對預拌混凝土廠的控管大多依據施工規范之規定,自行訂定查核項目,進行驗廠及審查。如此一連串的管理方式額外增加許多業主及監造單位的品管人力成本及作業時間,對工程質量及安全幫助有限,對承包商來說,只選擇最廉價之混凝土造成“劣幣逐良幣”效應,讓優良之預拌混凝土廠反而不受采用,因此,“優質混凝土(GRMC)驗證”制度之推動成為解決此一問題之最佳途徑。
1. 減輕人力負擔,節省品管成本
由各工程單位對預拌廠之管制措施來看,皆須花費相當的人力與時間,在目前講求精簡人力與組織再造的現在,并不符合最大效益。驗證制度的推行,可節省各工程單位對預拌廠查驗的時間與人力,申請驗證之預拌廠其硬設備、原料管制、品管流程等皆經過專家學者確認符合CNS標準與施工規范,
藉由驗證機構的稽查可避免選擇之預拌廠品管不佳或有投機取巧之嫌。讓各工程單位的人力調配更有彈性,同時透過驗證制度也可使預拌混凝土廠的質量能多一層保障。
2. 專業驗證,為混凝土的質量多層把關,降低工程施工風險
優質混凝土(GRMC)驗證制度之評鑒委員由各產、官、學界具多年混凝土相關實務或研究經驗之專家學者組成,每一位評鑒委員在評鑒預拌廠時皆根據質量評鑒查對標準以專業知識與經驗詳細審核,而預拌廠在授證后將持續做抽樣追查及半年追查等樣品抽驗及品管制度的查核,持續監督驗證之廠商能有效維持其各項質量管理制度,降低將來因混凝土質量不穩定所可能承受的風險。
3. 落實三級品管,提升承包商之能力
依公共工程質量管理制度之涵義,預拌廠查核工作系屬三級品管作業中之自主品管,承包商應依本身之規模或需求考量,自行提出查核報告。引進驗證制度是將品管責任落實給承包商去執行,將其制度納入施工規范內,由承包商依施工規范自我檢查,可以清楚了解質量管理的重點,并經由專業機構驗證認可,確認品管作業符合施工規范要求,藉此提升預拌廠商品管人員之素質與能力。
4. TAF認證監督,與國際標準接軌,提升工程形象
目前臺灣已邁入先進國家(地區)之林,社會大眾對各工程形象及居家建筑之質量愈加重視,混凝土供貨商是否通過驗證,而驗證機構是否符合ISO國際標準之要求則成為關鍵所在,故本院“優質混凝土(GRMC)驗證”制度已于2006年元月申請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證,接受TAF的總部評鑒,于2006年六月份通過認證。透過驗證制度之監督,可讓社會大眾了解哪些是受過驗證認可的優良預拌混凝土廠,進而更加認同其工程質量,可提升工程單位及建設公司的形象,在工程建筑界具指針性意義。
1. 符合業主要求
在質量意識的抬頭下,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業主指定混凝土供貨商須經過驗證制度認可。配合業主辦理優質混凝土(GRMC)驗證除了可獲取營造廠商青睞,后續交貨亦能取得業主較高認同。
2. 公司形象提升
臺灣合法的預拌廠約有兩百七十幾家,若加上非法經營者就超過三百家,因此各家預拌廠競爭相當激烈,為避免淪為削價競爭的犧牲者,公司形象的好壞及知名度高低成為拓展業務的重要關鍵。若公司本身能通過驗證制度之稽核,代表預拌混凝土廠之質量與能力受到肯定,亦間接證明公司符合國際標準,將大幅提升公司形象,也增加經營上的競爭力。
3. 增加外部稽核機會,促進自身能力之提升
對于預拌廠經營者而言,透過驗證制度之稽核,可找出廠內運作存在的盲點,包括硬設備之不足、易忽略之原物料管制措施及質量管理制度建立與落實,進而改善公司營運模式及提升人員能力,借助外部稽核發現潛在造成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良狀況,進而采取矯正措施,降低客戶抱怨,讓經營管理發揮最大效益。
4. 節約成本,減少浪費經由合理管制,提升材料應用管理,避免浪費,并可減少質量不良遭退車退貨之風險。
5. 市場區隔增加產品優勢
混凝土占建筑成本比例有限(15%以內),但其維系居民生命財產安全與建筑保固耐久使用之角色非常重要。在強震地區之臺灣,許多高科技業者、高級住宅、建筑公司,重品牌與優質形象,愿意采用具質量保證之預拌混凝土。
GRMC驗證制度自2000年3月起開放預拌混凝土業申請,截至目前已有68家預拌混凝土廠提出申請,涵蓋北中南各區,本驗證制度每年舉辦混凝土研討會,不定期舉辦混凝土訓練班,培育混凝土專業人員,在提升預拌產業人員之能力及素質方面,成績斐然,獲產業界熱烈回響。
本驗證制度在各混凝土專家學者及臺灣營建研究院工作團隊積極不懈的推動下,獲得許多工程單位認同,在三級品管制度的落實下,預料未來將會有更多工程單位主動將驗證制度納入規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