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桂珍 樂 曦 趙永紅 胡 彬 魏大瓊
1.重慶三峽中心醫院內分泌科,重慶 404000;2.重慶三峽中心醫院老干科,重慶 404000;3.重慶三峽中心醫院護理部,重慶 404000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1]。目前,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不斷上升,分布在醫院其他科室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也在不斷增加, 占糖尿病住院患者的10%左右[1-2]。 然而,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在非內分泌科住院期間,在接受其他疾病治療的同時往往忽略了自己的糖尿病,使得血糖控制效果差。 非內分泌科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本科室相關疾病護理的時候也忽略了糖尿病的相關護理,因此,這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始終處于異常水平。為了提高非內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護理質量,合理有效利用護理資源,使患者真正享受同質護理,重慶三峽中心醫院(以下簡稱“我院”)于2013 年5 月成立糖尿病學組, 至2014 年5 月,運行效果良好,現將具體實施方案報道如下:
成立糖尿病學組,組長由內分泌科護士長擔任,組內學員在醫院內44 個護理單元各選業務骨干1~2名,采取自愿報名與科室推薦的方法。 納入標準:①職稱要求護師以上、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授課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和熱心于公共事業者;②入組成員對整個研究過程及時限知曉,確保能堅持到最后,中途不會離開糖尿病學組。最后糖尿病學組正式成立時學組成員共76 名, 加上組長共有4 名成員接受過系統的糖尿病專科護士培訓, 并取得糖尿病專科護士資格證,將其命名為核心成員,除了內分科護士長擔任組長外, 另外3 名均擔任副組長一職。 組內成員年齡22~46 歲,平均(31.0±1.7)歲;其中本科學歷45 名,專科學歷31 名;職稱方面:副主任護師13 名,主管護師33 名,護師30 名。 所有成員均為女性,無男性。
1.2.1 核心成員擬定學組成員職責并制訂年度培訓計劃 核心成員共同設計出一份問卷,對組內其他成員進行摸底測試,以了解組內成員對糖尿病知識、技能的知曉情況, 以及對培訓方式和內容有何意見和建議[3]。 根據調查情況、考核結果,同時結合糖尿病教育指南制訂培訓計劃。第1~6 個月,每月舉行1 次培訓,第7~12 個月,每2 個月舉行1 次培訓。
1.2.2 實施計劃,履行職責 學組按計劃實施,培訓1周前由學組組長向護理部匯報學習內容,護理部通過內網發布信息通知各護理單元護士長,護士長通知科室的學員參與,學員的出勤率與護士長的管理質量相關[4];學組副組長負責聯絡與收集、整理資料;學員接受培訓后1 周內將培訓內容傳達到科內每名護士。
1.2.3 培訓內容 內容包括:糖尿病相關的基礎理論及專科知識,包括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血糖控制標準、飲食管理的重要性、 口服藥物的種類及正確服用時間、自我管理的內容、胰島素的種類及保存應用、胰島素泵的優勢、低血糖的處理、常見重癥并發癥護理等;糖尿病專科護理技能,包括規范化的血糖監測、胰島素注射、胰島素泵的操作流程等;健康教育指導,包括溝通技巧、評估患者(詢問患者平時飲食、運動、血糖控制情況、用藥情況、低血糖發生情況、皮膚情況、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等)、 教育方式的選擇使學員能運用理論及技能知識獨立完成糖尿病專科護理工作及健康教育[5-7]。
1.2.4 培訓方式 培訓方法有課堂講授、個體化教育培訓、技能操作培訓、實踐演練、情景課堂、現場指導、QQ 群及微信群交流平臺等。
1.2.5 全院糖尿病專項護理質量檢查及相關流程規定學組核心成員定期召開學組工作會議,制訂院內糖尿病專項護理質量標準和相關工作流程,不斷分析討論小組工作進展情況。根據相關質量標準定期同護理部到臨床科室檢查:胰島素的保存、胰島素注射規范性、血糖監測規范性、胰島素泵管理規定的執行;成員培訓本科室護士的情況,包括培訓學習的簽到冊、抽查非組內成員護士對糖尿病相關知識及糖尿病專科技能的掌握,檢查結果納入病區護理質量考核與績效工資掛鉤,以引起各科護士長對糖尿病護理質量及學員再培訓護士的重視[8-10]。 制訂的流程包括低血糖的處置流程、規范注射胰島素筆的操作步驟、血糖監測流程、非內分泌科胰島素泵使用管理規定、糖尿病護理會診流程。核心學員根據檢查情況制訂改進措施指導學組工作,同時確定下一階段工作方向和目標,年終撰寫學組工作總結交護理部,依據評選標準選出優秀學員給予表彰。
1.2.6 全院糖尿病護理會診 各護理單元有糖尿病護理方面的疑難問題時,可根據糖尿病護理會診流程申請會診,學組成員負責匯報患者病史、已采取的護理措施及效果,學組安排糖尿病專科護士到床邊了解患者情況后,提出個性化的指導和建議,并指導較復雜的專科操作。
1.2.7 糖尿病教育門診的開設 由糖尿病專科護士坐診,為患者提供個性化、一對一的健康指導,服務對象主要為出院后和門診的、非內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服務內容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健康指導、化驗結果解讀、糖尿病飲食指導、運動指導、服藥指導、糖尿病足防護、心理疏導、胰島素筆和便攜式血糖儀的示范操作及指導、 幫助糖尿病者集體訂閱糖尿病雜志等,并為部分患者建立了健康檔案[11]。
1.2.8 糖尿病護理微信群及QQ 群的組建 為了給糖尿病學組成員提供交流平臺,核心成員不定期編制糖尿病護理內容、典型案例護理經驗及新信息、新技術發布到微信群及QQ 群,使學員共享;學員無法解決的糖尿病護理問題也可發布到群里共同探討解決。同時廣泛吸引其他護理人員及患者進入群內,讓大家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進行相互交流學習, 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惠及更多的護士及患者,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院糖尿病護理專業化水平。
糖尿病學組成立1 周年時,對學組成員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進行評測, 并與成立前作比較分析;以100 分為總分,評價非內分泌科病區糖尿病專項護理質量檢測的得分情況,并作比較分析;糖尿病護理會診流程的完善情況。
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 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以培訓前、 培訓后表示學組成立前和成立1 年后。 培訓前后學組成員理論知識達標率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培訓前后胰島素筆注射操作、血糖儀操作及胰島素泵操作達標率比較,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 見表1。
表1 培訓前后學組成員相關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考核達標比較[n(%)]
培訓前對院內43 個非內分泌科病區糖尿病專項護理質量進行了檢測,得分為(65.00±10.23)分,培訓后為(95.00±6.18)分,培訓前后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
經過1 年的時間,完成院內疑難糖尿病護理會診28 次、糖尿病教育門診接診788 人次,規范了5 項糖尿病護理流程,微信及QQ 群共有成員321 人。 學組成員共同完善了糖尿病的會診流程具體見表3。
表3 糖尿病護理會診流程
隨著醫學的發展,專科醫師及專科護士逐漸成為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方向。 對于專科護士來說,強調發展專科護理,培養專業人才。當然,糖尿病專科護士作為糖尿病防治教育工作的主力軍,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及其重要。雖然住院患者中有一成的患者同患糖尿病,但因有部分患者并非就在內分泌科住院,而分布于其他非內分泌科,非內分泌科專科護士的糖尿病相關護理知識又比較欠缺,使住在非專科護理單元的糖尿病患者得不到專業的指導而影響護理質量[1]。 為使不同護理單元的糖尿病患者得到相同質量、安全的護理,提升全院糖尿病專科護理水平,我院才成立了糖尿病學組。
從本研究的效果評價可以看出,院內糖尿病學組成立后,學組成員的糖尿病專業知識和護理技能得到顯著提升,培訓后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均較培訓前明顯提高,為提高全院糖尿病專項護理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2]。 同時也得到了患者、家屬和同行的認同與肯定,提高了全院非內分泌科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總體滿意度和糖尿病專項護理質量,規范了低血糖的處置、胰島素注射、血糖監測、胰島素泵的使用。由糖尿病專科護士主持負責的糖尿病護理會診、糖尿病教育門診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幫助和后續護理。以上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糖尿病學組整支護理團隊的共同努力,糖尿病學組對非內分泌專科護理人員實施的糖尿病知識與護理技能培訓可以有效提高對糖尿病患者的護理質量[13]。
[1] 步紅兵,羅平,尹衛.糖尿病專科護士在提升醫院專項護理水平中的作用和地位[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12):72-73.
[2] 熊學勤,羅碧霞,鄭曉玲.糖尿病護理小組在糖尿病人臨床護理中的作用[J].西部醫學,2013,25(7):1095-1097.
[3] 朱小敏,周小龍,劉亞紅,等.糖尿病聯絡員在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35):4235-4238.
[4] 王立偉,程小俠,欒曉麗.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綜合管理對血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現代儀器與醫療,2014,20(4):83-86.
[5] 蔣國萍,趙錫麗.非內分泌科護理人員糖尿病相關知識與胰島素注射技能掌握現狀的調查分析[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4,6(2):78-79.
[6] Varma S,Boyle LL,Varma MR.Controlling the ABCs of diabetes in clinical practice:a community-based endocrinology practice experience[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8,80(1):89-95.
[7] 徐勤容,陳育群,吳麗琴.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提高專科護理質量的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27-29.
[8] Koshiyama H,Ogawa Y,Tanaka K,et al.Integrated network systems and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endocrinology [J].Med Hypotheses,2010,74(1):132-138.
[9] 張紅利,汪必會,李淑梅,等.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內分泌科護理中的應用[J].醫藥前沿,2014, 5(10):124-125.
[10] Ryan EA. Diagnosing gestational diabetes [J]. Diabetologia,2011,54(3):480-486.
[11] Cao MM,Tong NW. Stratifying and tailoring HbA1c control targets for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sensusproposed by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ndocrinology [J]. J Diabetes,2011,3(3):201-207.
[12] 康榮葉.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內分泌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2(3):67-69.
[13] Ingram DG,Bachrach BE.U.S. News and World Report's rankings of the top 50 children's hospitals for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reflect reputation more than objective measures[J].J Pediatr Endocrinol Metab,2011,24(9-10):75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