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是中國工業發展中的“痼疾”,化解現有過剩產能尚需多少時日?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3 545家企業的調查顯示,67.7%的企業認為,要消化目前的過剩產能,需要“3年以上”的時間,其中認為需要“5年及以上”的企業占到22.7%。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指出,中國經濟正在由工業化中期進入工業化后期,持續多年的低水平低成本產能擴張到了轉型換擋階段,一些不適應這種轉變的產業和企業面臨新的洗牌。
對于多年來屢次調整產能屢次過剩的“怪圈”,張立群認為,這與市場和成本條件變化有直接關系。隨著市場由供不應求到普遍供大于求,工資、土地、排污等價格明顯提高,中國更加注重單位GDP的“含金量”,提升發展的內生動力,提質、增效、減量成為必然選擇。
“化解過剩產能需要較長一段時間,”張立群預計,隨著適應新經濟要求的產業發展起來,中國將進入新一輪更高水平、更小代價、更可持續的增長,產能和市場需求也將通過調整達到動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