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供電公司黨委書記 李國立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路線,也是黨所有工作的生命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廣闊背景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蓬勃開展,特別重要、必要、及時,對于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意義重大。
電網保障能力和供電服務水平,關乎群眾切身利益。作為基層供電企業黨員干部,必須緊抓教育實踐活動契機,用“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做為民務實清廉表率”,凝聚共識、引領行動,實現自我教育、自我凈化、自我校正、自我完善,著力解決好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切實做到服務群眾、滿意群眾、造福群眾。
必須心系群眾、強化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也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心里裝著群眾,方能真正服務群眾。要“真學”。把宗旨教育貫穿始終,以中心組學習為引領,以專題學習、理論研討、專家輔導等為手段,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和上級文件精神,扎實開展黨章學習、黨課教育、黨性剖析等活動,加強修養、陶冶情操,強化群眾觀念、群眾情懷,筑牢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思想基礎。要“精思”。結合行業特點、電網現狀和崗位實際,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思考角色定位、決策統籌、工作得失和群眾期盼,積極順應民生用電需求和改革發展要求,以新觀念、新思路,創新方式方法,增強為民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善行”。立足“四個服務”宗旨,始終把發展電網、保障民生、優質服務作為履職盡責的根本前提,突出大局意識、群眾意識、服務意識和效率意識,積極踐行企業核心價值觀,以實際行動兌現“你用電、我用心”承諾,把為民服務要求落到實處。
必須貼近群眾、務實為民。只有貼近群眾、深入群眾,方能了解民情、暢達民意,發現不足、完善提升。現階段,濟源市立足打造中原經濟區新興中心城市,率先在中原經濟區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在河南省實現城鄉一體化,即“一個中心、兩個率先”目標,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強力推進,電力基礎能源作用更加突出。要“正風氣”。立足“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入查找有無辦事拖拉、推諉搪塞,報裝報修不及時、窗口服務不規范,以及違規停電、“三指定”和吃拿卡要等問題,以觸及靈魂的態度、刮骨療毒的勇氣和高度的政治感、責任感,去“沉疴”、樹新風,堅決杜絕“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和各類違規行為。要“接地氣”。以“深入基層、為民服務”活動為主線,務實開展“問診”調研,廣泛征求社會意見,有針對性地“消缺補差”,著力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切實保障民心工程、項目建設和城鄉居民等用電需求。要“強底氣”。圍繞經濟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加快實施110千伏玉泉、濟水、坡頭等輸變電工程,突出抓好城市、農村、居民小區、用戶接入“四類配網”建設,優化電網構架,增強為民服務底氣。
必須滿意群眾、提升質量。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唯一準則,做到群眾利益無小事、為民服務無止境。要“能服務”。電網運行水平是服務民生、服務大局的根本。以科學管控、精益運維為主線,突出加強安全管理,扎實做好春檢預試和度夏工程建設,筑牢安全可靠供電和優質服務根基。要“會服務”。以供電服務指標系列競賽活動為抓手,務實提升95598人工接通率、投訴處理及時率、搶修達到現場及時率、客戶業擴報裝時限達標率和營銷服務規范率,不斷增強服務能力。要“服好務”。加強共產黨員服務隊、青年光明服務隊、電力雷鋒志愿服務隊等品牌建設,精心打造為民服務特色品牌。圍繞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優化一站式、打包式、流動式等服務機制,實現電力保障與社會民生高效銜接、無縫對接,實現真誠服務零距離、客戶信賴百分百,著力打造群眾滿意的“濟源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