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廣富
(黑龍江省水利沖填工程處,哈爾濱 150027)
概論如何使城鎮河道治理實現生態化
毛廣富
(黑龍江省水利沖填工程處,哈爾濱 150027)
大多城市(鎮)伴水而建,是因為建立之初依托有水資源的保障優勢,同時也有江河美麗景觀的優越環境。因此,城鎮河流的整治首先要考慮防治水污染,美化水環境,實現河道生態景觀及生物群落的多樣化,筆者以此提出了四點建議。
城鎮河道;綜合治理;總體平面設計;護岸結構;種植植物;生態效應
城鎮河道治理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以往城鎮河道治理比較注重護岸硬化主要從防洪、航運等效益出發,較少考慮生態保護。環保意識淡薄,污水、垃圾的肆意排放,造成生態環境的惡化。因此必須找出一條生態化的解決方案來改變現有的狀態。以下談筆者的一些想法。
河道的總平面設計即線形設計[1]。隨著城鎮的高速發展,用地越加緊張,導致河道面積不斷的縮小,寬度不斷的收縮,但無論怎么變化,也要充分的滿足泄洪的要求且不過多的減少過水面積,因此只能使河道直線化與增加河床的深度,這也就造成了駁坎強度的不斷提高以及使用費用的不斷增多,從而嚴重的影響了生態工程,河道雖然具有的較好的泄洪能力,但是并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生態化的治理需要恢復濱水地帶,更換陳舊的、生硬的渠道護岸,遵循自然的規律,宜彎則彎,寬窄結合,實現河道的生態化[2]。
自然狀態下的河道所占用的面積以及濱水地帶能夠為不同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這也是生物多樣化所產生的必要條件。
河灣以及凹岸處其本身的特點適合作為河道中各種生物的繁殖與避難的場所,而濕地、淺灘、沙洲的增加即可以為城鎮的美感,同時也促進了環境以及生物種群的多樣性。彎曲狀態的河道還可以有效的增加河道流水中的含氧量,從而直接的改善了此地域生物的生存環境。
從工程學方面探討分析,彎曲狀態的河道可以有效地消弱洪峰,降低河道中水流的速度與具有的動能,從而避免了對下游護岸的沖刷,間接的對下游護岸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
同時退地還河、濱水地帶的恢復還可以在斷面方式上有更多的選擇,避免全部應用高強度的結構模式。因此說遵循河流的自然規律對于工程經濟來說也是有一定好處的。
河道斷面的選取除了要考慮河道主導功能、土地利用情況之外,還應結合河岸生態景觀,體現親水性,盡量為水路生態系統的連續性創作條件[3]。
傳統的矩形斷面的作用體現在枯水期的蓄水能力以及洪水期的泄洪能力,因此常常建筑高駁坎,這種形式的應用有著明顯的缺陷,即使水路兩系生態系統不能達到很好的銜接,兩棲生物沒有一個很好的棲息地,從而使生物的繁殖受到了阻礙。
梯形斷面的河道其優點是有效的緩解了兩個生態系統的連續性問題,但同時也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缺陷,即親水能力比較差,且陡坡的形式也不利于生物的繁衍與生長,緩坡部分又受到了城鎮用地的制約。
復試斷面的特點在于在水下部分采用矩形或是梯形斷面,而在水上部分則是應用緩坡,這樣即滿足了蓄水的要求,又可以在非常時期進行泄洪,同時也具有親水性,在其護岸的建設上也避免了剛性結構。因此在河道斷面的選取上在無法保持天然河道的情況下,應首先選取復試斷面。
河道治理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其中心內容則是多樣化。河道斷面的多樣化不僅符合自然規律,而且促進河道產生多樣化的生態景觀以及生物群落[4]。
以往在河道護岸材質的選取,通常使用混凝土類的硬質材料,就如同給河道加上了一層防護層,這種結構著重體現在對河道的安全性問題上,而忽略了對河道生態系統以及生物生存環境的影響并且阻斷了地下水與河水的正常交換,使河道成為了一個封閉的水體,阻礙了水環境系統的功能調節。
生態護岸應該表現在種植植物或是植物與材料的相互結合,在滿足結構強度的同時又實現了多種生物的繁殖,并且具有一定的自由修復能力、凈化能力。
現階段有很多經典的護岸設計方法,例如利用植物根系加固邊坡的技術、土工格柵邊坡加固技術、石籠、生態袋、生態砌塊等。這些結構具有如下幾項共同的特點:
1)空隙率比原來有所增加,護岸上可以種植植物,間接的為生物創造了棲息的場所,而且因種植的植物而增強了護岸的穩定性。
2)實現了河水與地下水的循環,使物質、能量可以自由的交換。
3)費用較低,因其具有良好的自我修復能力,因此無需長時間的維護與管理。
4)材料的變更更加適用于彎曲的河岸。
生態護岸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在材料選取上的不同以及建造方式的差異都會使堤岸的防護能力有所差異,因此對于不同的坡面形式,應該在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選取一種與之最為合適的結構形式。
例如,如果此河段的特點為坡勢平緩,那么就可以采用生態砌塊結構。而如果此河段的特點為坡勢陡峭,那么就可以采用滲水混凝土結構。
生態護岸的防護程度在開始建成的一段時間內并不理想,它需要時間對其養護,等到植物成長之后,其防護程度會大大的增強。生態護岸在施工時間要也是有特殊要求的,即在植物休眠的季節并不適合施工。
在河道上種植植物具有多種優點。植物的根系可以對土壤起到固著的作用,并且能夠增加土壤的持水性以及有機含量,從而改善土壤的結構與性能,使河道具有更強的抗沖刷能力。而隨著時間的不斷延長,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這種作用也會隨之增強。植物的枝葉可以有效的截留雨水,在水邊生長的植物能夠直接降低波浪對堤岸的沖刷能力,并且還可以有效的凈化水質。
在植物種類的選取上,要與本區域內的地理環境、天氣氣候相符合,不能造成外來物種的入侵,體現在以下幾點:
1)在靠近水的邊緣區域應種植根系發達、抗逆性良好的植物。
2)在存在污染嚴重的河段應種植具有消除油污、氮等化學物質的植物。
3)有種植槽或濕地的地方,可以根據水生植物適應水深的情況,配置多種水生植物,重構水生植物、魚類、鳥類、兩棲類、昆蟲類動物的良好棲息場所,比如蘆葦、荷花等。
綜上所述,生態化的河道整治工作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從平面設計、橫斷面與護岸的選取到植物物種的選擇,都需要我們進行科學、精心的探討與研究,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城鎮河道的生態化,使之更好的為人們服務。
[1]朱永祥,彭月琴.太原市生態河道護岸初探[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7(05):279-280.
[2]朱靈峰,張玉萍,鄧建綿,等.河流修復技術應用現狀及生態學意義[J].安徽農業科學,2009(07):3221-3322.
[3]葉碎高,王帥,張錦娟.河道植物措施與生物多樣性研究進展與展望[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08,6(02):41-43.
[4]李新芝,王小德.論城市河道中直立式護岸改造模式[J].水利規劃與設計,2009(06):60-63.
1007-7596(2014)01-0198-02
2013-09-04
毛廣富(1958-),男,山東荏平人,工程師。
TV85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