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江
(江西省民盛水利建設有限公司,江西 九江 332005)
芻議水利工程合同造價管理中材料價差的控制及計算
陳德江
(江西省民盛水利建設有限公司,江西 九江 332005)
工程材料的價格管理是工程合同造價管理的重要內容。建筑材料的價格形式主要有投標價、市場咨詢價、信息價、發票價4種類型。常用的材料價差控制方法主要有差額公式法、定額量實價調差法、價格指數調整法。文章還結合具體的案例探析出在合同簽署過程中,注意哪些問題,做好哪些工作,才能避免由于材料價差調整產生的矛盾與糾紛。
水利工程;合同造價;材料價差;差額公式法;定額量實價調差法;價格指數調整法
工程合同造價管理是指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與手段對工程造價進行合理、嚴格的控制,確保工程合同造價與實際投入相符。工程材料的價格管理是重要內容之一。工程造價的組成主要包括工程材料投入、人工投入與其他方面的支出,其中,工程材料的投入所占工程造價的比重最大,因此,工程材料的造價會對工程造價產生重大影響。然而,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工程材料的價格與合同中的價格會出現偏差,為了工程的順利進行,就要對價差進行控制。本文就水利工程合同造價管理中材料價差的控制及計算進行了闡述。
合同造價管理中,材料的價格形式決定材料的結算方式,影響著結算成果,價格形式主要有投標價、市場咨詢價、信息價、發票價、預算定額價等。這幾種價格形式具有不同的特點[1]。
1)投標價:施工單位在進行投標時,會在投標合同中注明所需要重要材料的價格,此價格被稱為投標價。投標價格具有競爭策略性,投標單位在進行競標時,工程的材料價格是影響其最后能否中標的重要因素,因此,其材料報價不會單一的考慮到材料本身的價格,更會從競標上發揮自身的優勢。投標單位會綜合考慮材料的進貨渠道、供應方式、付款方式、采購數量從多影響材料價格的因素。
2)市場咨詢價:發包方或承包方對工程材料的價格進行市場調查,從市場調查中得出的材料價格為市場咨詢價。得到最為準確的市場咨詢價需要做出大量的調查工作,如果淺嘗輒止,會由于詢問的對象、時間、地點不同,最后得到的市場咨詢價相差甚遠。
3)信息價:工程所在地的物價監管部門定期向外界公布的主要工程材料的市場價格。這種材料價格是由當地的造價管理部門通過調查總結歸納出來的,定期更新,從理論上來講,具有較高的實效性。但是其受地域所限,并且價格更新的周期長,如果材料價格在短時間內變動頻繁,就不能很好的反映出來。
4)發票價:購買材料時出具的發票上會將材料的價格標明,那么標注在購物發票上的價格就是發票價。發票價從表面上看似乎是最為準確的,但由于社會監管體系的不完善,發票價恰恰是最不能確定的價格,多數發票價都是高于實際材料價格的。
2.1 差額公式法
采用差額公式法調價操作比較容易,得出的差價值準確、可靠。但是應對調整時選用哪一時段、哪一種形式的價格應在合同中進行明確的規定。
差額計算公式為:
△P=P0(A+ΣBn×Ftn/Fon-1)
(1)
式中:△P為調整的價格差額;P0為付款證書中承包人應得的已完成工程量的金額(不包括價格調整,不計保留金、預付的扣留和支付,變更已按現行價格計價的也不計在內);A為定值權重(不調部分的權重);Bn為各可調因子的變值權重;Ftn為各可調因子的現行價格指數(付款證書相關周期最后一天前42d的價格指數);Fon各可調因子的基本價格指數(投標截止日前42d的價格指數)。
2.2 定額量實價調差法
此方法按定額含量以月為單位進行工程量的結算,同樣,人工、材料、機械實際消耗量也以月為單位進行核算,當價格發生變化時,可以及時進行調整,避免累積到工程竣工時再顯現出來。
某種材料調差額計算公式為:
Q=Σ△Pi×Mi
(2)
價格差計算公式為:
△Pi=Pi-P0
(3)
調差材料用量計算公式為:
Mi=Σmj×mij
(4)
式中:Pi為 施工期間i月材料實際價格(信息價或采購價);P0為投標材料原價;mj為調價項目i單位材料消耗量;mij為月調價項目i結算工程量;i為調價月份;j為調價項目。
2.3 價格指數調整法
如果工程所地的造價管理部門公布的材料價格與投標時價格發生較大差異時,可以使用此公式進行計算。計算公式為:
某種材料的價格指數=該種材料當期預算價
÷該種材料概算編制中的取定價
(5)
某種材料的價差指數=該種材料的價格指數-1
(6)
某工程于2012年1月份進行招投標,3月份開始工程建設,主體工期8個月,預計11月份完工,工程需要的鋼筋總量為1400t。在簽定工程建設合同時,對材料的價格有明確的協議,即材料的價格上下變化幅度應控制在±6%。2月份工程開工初期,鋼筋的價格下調,承包商積極的調動資金將主體工程所需要的鋼筋全部購買下來,3月份開工時,鋼材價格大幅度上漲,在后續的8個月施工的過程中,價格略有回落,不過幅動不大。
3.1 發包方與承包方二者的爭議所在
工程在進行結算時,由于工程主體施工時與前期投標時,價格發生了上漲,由4245元/t上漲為4850元/t,價格上漲605元/t,上漲幅度超過了6%,應對4850元/t進行結算。發包方則認為,鋼筋的實際采購價為3780元/t,而投標時的價格為4245元/t,二者相比,鋼筋的實際支出下降了465元/t,降幅也同樣超出了6%,因此,結算時應減去市場信息價變化的差額。
二者爭議的總金額計算如下:
(4850元/t-3780元/t)×1400t=1498000元
(7)
二者都不退步,爭取這份經濟利益。
3.2 二者爭取差價的理由
承包方認為其在工程主體開工前進行材料的準備并避免了由于施工過程中進行材料采購而帶來的經濟損失是其管理到位,資金雄厚的表現,是其工程施工策略正確的結果。而爭取到的價格差價理應由其占有。發包方認為工程材料價格的實際采購價與投標價超過了6%的約定范圍,實際的材料采購價格并沒有合同簽定那么多,而這部份價格差價是由市場導致的,并非由于承包商管理到位所得,與承包商沒有直接關系,因此,此部分價格差價應由其占有。
3.3 案例反應出來的問題
①合同沒有對材料的價格的變化幅度應由哪個時段的價格為依據;②合同中沒有強調如果材料價格發生調整時,應采用哪一種價格形式,是信息價,還是投標價,還是市場咨詢價;③合同沒有將材料價格發生變化時,收益或是損失應由哪一方承擔做出協商,以及收益分配與損失共擔的比例與計算方法做出規定。
對于工程建設過程中價差的產生,需要對材料價格進行調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不應回避這個問題,在簽定合同時,更不應抱有僥幸心理忽視這個問題,應在合同中將價格變化的依據、價差調整時采用的價格形式以及采用哪一種價差調整計算方法都是需要明確定入合同的,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爭議與糾紛。
[1]徐建美.淺析當前水利工程合同造價管理中材料價差的控制及計算[J].水利水電工程造價,2008(04):14-15,21.
1007-7596(2014)01-0173-02
2013-10-20
陳德江(1962-),男,江西九江人,工程師。
TV51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