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茶
(惠水縣水利局,貴州 惠水 550600)
城市河道治理和防洪現狀及治理探討
田 茶
(惠水縣水利局,貴州 惠水 550600)
城市河道的治理不是簡單的防洪,而是通過有效的治理措施,對河道水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改善城市河道的生態環境以及防洪能力,保證整個城市的不斷發展。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環境的重視,對城市河道的治理也變得越來越重視。但是目前城市河道治理以及防洪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還需要不斷的進行探索。文章主要闡述了城市河道治理和防洪現狀及治理探討。
城市;河道;原則;防洪;治理
隨著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的人口也在不斷的增加,生活垃圾以及工業垃圾變得越來越多,河道的污染變得越來越嚴重,不僅影響了整個城市的形象,還對城市人們的健康產生嚴重的威脅。所以,進行城市河道綜合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城市河道治理原則有4個:
1.1 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的原則
應該以相關準則和要求為指導依據,將城市河道的上下游、支流以及兩岸之間的關系進行較好地處理,并且將河道生態環境保護與河流資源的利用之間的關系進行較好的處理,還應該注重河道的防澇以及地質災害的防護等。
1.2 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的原則
在進行城市河道治理時,必須要以城市人民為出發點,對人民的生命以及財產進行保護,要將河道的洪水出口留足,對縮小河道的行為進行嚴格的禁止,并且對河道的防洪導線以及提距進行合理的確定[1]。
1.3 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
根據城市以及河道的整個整體情況,根據城市的防洪要求以及河道的特性,制定出多種治理方案,并且在多種治理方案中選擇最為合理的方案,確保達到最好的治理效果,與此同時將工程的經濟性能以及安全性能進行較好的處理。
1.4 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原則
將河道治理與當地的環境結合起來,對治理方案進行優化,在選擇河道治理所用的材料時,應采用就近原則,對本地材料進行優先利用,盡量使用生態材料,使得對環境產生的影響達到最低。
2.1 跨河建筑不符合防洪要求
城市河流中存在的沿線跨河道路均不同程度存在問題,無防洪設施,小石橋年久失修,橋洞內淤塞,一些道路無涵洞,這些都極大影響了河道的行洪能力。
2.2 部分河段設障嚴重,洪水下泄困難
由于河道長期斷流,各種建設侵占河道,形成行洪障礙,有些河道兩側的各種建筑幾乎完全阻塞了河道,一旦洪水來臨,河道內的建筑受損,沿岸群眾遭殃,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難以避免。
2.3 生活污水無序排放,污染嚴重
目前,城市中的很多河流匯集很多生活污水。因沒有專用排污通道,這些污水被分段積四處洼地,污水就地入滲導致異味散發、污染地下水、一旦下雨,匯集的雨水與污水匯合,四散漫溢,附近耕地受淹,居民苦不堪言。
2.4 工業園區的污染影響居民生活
城市中工業園區的噪音、灰塵、異味等污染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影響。
3.1 城市河道防洪措施
3.1.1 防洪工程
加強建設防洪堤,并以此為輻射加強沿河兩岸農田的防洪護岸,另一個是以建立縣城防洪堤體系,拉動小江下游沿河兩岸的防洪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河段河道整治。
3.1.2 防洪排澇
根據河流汛期水位變化、外海潮汐條件,以及河網內城市、鄉村、農田保護標準的不同,可以對其進行合理布局以及必要的調整,作出最優的排澇方案;并根據新的防洪排澇形勢重新規劃,建立完備的排灌系統。
3.2 城市河道生態治理措施
應進行統一規劃,先制定出流域的綜合規劃和各河流的獨立規劃,按照重點突出、點面結合、分批實施的治理方案逐步實施。應以河流流域治理為目標,以生態學治理為主線,科學地進行綜合治理。
3.2.1 生態護岸的建設
生態護岸以“保護、創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自然景觀”為前提,在考慮具有一定強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時,充分考慮生態效果,把河堤由過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為水體和土體、水體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養,適合生物生長的仿自然狀態的護坡,是融現代水利工程學、環境科學、生物科學、生態學、美學等學科為一體的水利工程。
3.2.2 水生態修復技術的采用
在進行城市河道治理時,不僅要治標,還應該治本,做好標本兼治。通常來說,應該通過以下3個步驟進行河道生態修復:
3.2.2.1 將對外界的污染源進行減少,消除河道水的黑臭作為進行河道生態修復的重要前提
對城市河道產生污染,并對其生態環境進行破壞的主要來源是城市中大量的生活以及工業垃圾和廢水、污水、因此,對這些垃圾、廢水、污水進行減少以及治理是對城市河道生態環境進行改善的最根本的手段。
3.2.2.2 將河道的內污染進行消除,在達到消除黑臭的同時將河道的水質進行提高
采用多種手段使得河道進行自身凈化以及生態工程得以改善,還可以利用外在的一些手段,比如利用外界水源將河道的流動水量進行增加,將水體進行稀釋,對污染物進行輸移,以此將河道的整個生態環境進行改善。
3.2.2.3 模擬自然生態,修復河道水生態系統
在繼續城市河道的治理中,可以人為創造一些自然環境,對河岸兩邊進行建設,營造出一個生態河岸,不僅實現河道中的生物多樣性,還能夠實現水邊以及水底的生態多樣性,對整個河道的生態多樣性進行修復和實現,并且通過食物鏈之間的相互作用,對外來的污染進行吸收和消化,將整個河道的自我修復能力進行不斷的提高。
3.2.3 采用綜合措施,美化水域景觀
3.2.3.1 選擇天然材料作為河道護岸工程的材料
在進行河道護岸工程施工時,應該盡可能的采用天然生態材料作為施工材料,并且能夠對河道的整個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可以將河道的整個自然狀態體現出來,展現自然美。
3.2.3.2 設置親水平臺,創造“人水和諧”環境
城市河道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應該將河道創造成為一個人與水和諧親近的環境??梢栽诤拥郎辖ㄔ煲蛔?,供人們在河道中央感受河道的氣息;還可以在河道周圍布置一些座椅,供行人們散步、休息、聊天,創造多彩的水邊風景和優美城市環境、滿足人們入河戲水、欣賞自然界美的要求。
城市河道治理與防洪是一項融現代水利工程學、環境科學、生物科學、生態學、城市規劃學、園林學、美學等多學科為一體的跨地區、跨行業的綜合性系統工程。我們要結合國內外城市河道治理的成功經驗和技術,因地制宜,建設生態型的城市河道,保持城市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恢復城市生態系統,把河道兩岸建成為綠色生態長廊和市民的休閑地。
[1]何松云,韋亞芬,楊海軍.城市河流生態恢復的研究現狀與問題[J].東北水利水電,2005,23(12):44-45.
1007-7596(2014)01-0213-02
2013-11-21
田茶(1984-),男,貴州沿河人,助理工程師,從事水利施工、設計及管理工作。
TV85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