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俊萍
(新疆沙灣縣老沙灣鎮水管所,新疆 沙灣 832103)
節水灌溉發展有關問題分析
閔俊萍
(新疆沙灣縣老沙灣鎮水管所,新疆 沙灣 832103)
文章以農業生產過程中水利資源的利用現狀為依托,探討了節水灌溉發展過程中的具體內容,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并以此為契機,闡述了相關的應對策略,希望能夠給予節水灌溉工作者以借鑒與參考。
農業生產;水利資源;節水灌溉;管理;調控
伴隨著人口和社會對農產品需求的日益增長,我國在農業生產方面正進行著重大的變革,如何用世界7.2%的土地,養活世界25%的人口;如何提高農作物產量;如何解決農業生產中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如何做到在提高產量的同時又節約資源成為了擺在農業生產領域的重大問題。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節水灌溉的理念應運而生,成為提高用水效率,解決農業生產中水資源供需矛盾,改善農業生產現狀,提高國民經濟收益的有效手段。
主要包括2個方面:
1.1 農業生產中水需求現狀
農業灌溉用水在水資源的整體需求中占有重大比率,幾乎所有地區的農業生產都以灌溉為主,由于灌溉所需水量的多少和自然降水量有著很大的關系,所以具體的農業灌溉用水數據呈現波動趨勢[1]。但與此同時,這些波動多會穩定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不同地區的農業灌溉用水量變化趨勢略有不同,如安徽省,農業總用水量呈逐年下降的態勢。
1.2 節水灌溉技術發展現狀
在全國的各農業生產大省中,山東省的節水灌溉工作落實較好,采用節水灌溉的農田面積占到了總量的七成以上,并且繼續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但就全國范圍內來講,受制于技術手段的落后節水灌溉的應用比例還比較低,發展狀況也不甚樂觀,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也較低。節水灌溉工程還存在著很大的完善空間和開發前景。
主要包括3個方面:
2.1 節水灌溉
所謂節水灌溉,就是在農業灌溉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輸配水管道并配合以防滲渠道工程,減少輸送過程與灌溉過程中水分的浪費和散失,從而調節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技術手段[2]。
節水灌溉技術的重點是如何減少水輸配過程中的損失,相應的技術指標也是以單位面積的輸配管道或防滲渠道來衡量。
但這并不意味著只要減少了水量損失就達到了節水灌溉的目的。節水灌溉的真正意義在于通過對農田灌溉的各個環節進行技術改進,在滿足灌溉需求的同時也符合節約水資源的目的。
2.2 節水灌溉的操作體系
節水灌溉工程來源于農業問題,在技術方法上又涉及了水利問題,落實到具體實施機制上還會包含管理問題和經濟問題,所以,節水灌溉是多種問題的綜合呈現[3]。
關于節水灌溉體系可以具體為幾個方面:
1)水資源的合理規劃和利用問題。
2)節水灌溉中的技術問題。
3)節水工程運行和管理問題。
這幾方面層層制約,相互關聯,缺一不可。
2.2.1 水資源的合理規劃和利用
水資源的規劃和利用是開展節水灌溉工程的基礎,要根據不同的地區采取不同的方法,因地制宜,制定實施性較強的規劃和準備。
首先對當地的水資源分布情況進行預先調查。然后再結合當地的氣候因素和降雨量進行相應蓄水設施的建立,充分利用天然降水。
此外,再結合農田的位置分布情況以及現有的灌溉設備,對灌溉水源—機井的數量和位置進行合理分配,確保農田的灌溉質量同時保證地下水資源的合理開采[4-5]。
2.2.2 節水灌溉中的技術
在完成前期的設計和規劃基礎上,要進一步落實節水工程方面的具體內容:
一方面,對于渠灌區,為了保障水源能夠順利的引入灌溉渠道,要對引水渠道、閘門、分水設施等進行詳細周密的技術控制,對有特殊技術要求的施工項目,要委派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進行作業。
另一方面,由于節水灌溉所涉及的技術內容十分廣泛,特別是對輸配水工程方面涉及的灌溉技術、噴灌技術、膜上灌溉技術、微灌技術等要嚴格控制,從而提高節水灌溉工程的效率。
2.3 節水工程運行和管理
在相關設施完善的情況下,怎樣將水從水源地引入灌溉渠是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能否實現高效的水利運送直接決定著整個灌溉工程能否高效運行。所以,在節水工程的運行問題上要加大管理力度。
1)應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制定與節水灌溉工程相關的規章制度。
2)要采用與節水灌溉相適合的創新管理理念。
3)對所涉及的工作人員進行思想上和技術上的培訓。
4)要建立適合的監督機制,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節水灌溉在農業領域中的應用,體現了生產力的進步和發展。但由于技術限制,人員問題,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步伐的不一致等因素的影響,現行的節水灌溉工程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這些問題不但制約著節水工程的推廣,還從更深遠的方面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
3.1 前期準備不充分導致的問題
沒有進行充分的前期準備,是節水工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很多地方往往將關注重點集中于工程的本身,沒有進行充分的前期準備和可行性論證,從而導致了工程的設計不能符合所在地區的地域特點,工程項目難以向下進行的尷尬局面。
節水灌溉的工程根據不同地方地理和水文特點的不同而呈現較大的差異,不具備很強可復制性。這就要求在開展具體工作之前對節水灌溉體系可行性進行科學論證,并結合當地農業管理水平、農業模式、農民的接受程度進行適當的修改和完善,確保節水灌溉工程的良性運轉和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3.2 管理與調控機制不健全的問題
管理與調控是工程項目得以順利運轉的保證,主要包括以下2方面的內容:
3.2.1 工程的運行管理
1)要明確節水灌溉是農業生產中的一項新技術,不同與于傳統的灌溉體系。在工程的控制管理方面有較高的要求,但與之相矛盾的事是,節水灌溉的實施地點集中于農村,基層領導干部的相關知識儲備不夠,導致在工程的運行管理方面存在隱患。
2)由于現有的農業生產體制還存在組織分散,種植區凌亂等問題,導致節水灌溉工程難以實施統一集中的建設和運行,更加難以集中管理。從而導致節水工程效率低等問題的產生。
3)伴隨著承包,租賃等運行模式的發展,相應的一系列問題也隨之產生,將注意力僅僅集中在經營管理,對工程的運行維護,資產保值增值,等問題認識不足,致使項目運行過程中經營管理斷層,管理主體頻繁更換,這些都為節水灌溉工程的順利運行埋下隱患。
4)資金管理與分配不當,導致節水工程無人維護,使用壽命減少,也會影響節水工程的開展。
3.2.2 工程的調控機制
節水灌溉工程是一項系統性強,涉及面廣的工程項目。需要配合以完善的調控機制,在節水灌溉工程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相應的促進農業節水的規章政策,但不容樂觀的是由于所推行的政策措施與實際情況脫軌,或執行力度沒有達到要求,從而使現行的節水灌溉機制沒能發揮到應有的作用。
1)在節水灌溉工程的資金投入方面,由于節水灌溉工程涉及領域寬泛,從而導致在水利,農業等方面資金分配不平衡,進而影響工程總體的發展。再加上部分地區的農業節水相關的優惠和補償問題落實不完善,也會使農民的積極性降低,不能很好的配合節水灌溉工程的進一步開展。
2)在農業用水管理方面,缺乏切實可行的用水分配和管理機制,對用水用量控制和相應的定額管理指標沒有嚴格規定,農業用水缺乏約束,致使節水工程不能大規模普及。
3)在后期服務方面,節水灌溉工程的基層服務體系還存在很多弊端,基層工作人員在技術操作和知識把握方面還存在嚴重問題,節水技術開展的水平較初級,難以形成適宜本地操作的技術措施和完善的理論體系。
3.3 技術問題
節水灌溉是一項涉及多門技術的綜合工程,所以在實施過程所包括的水資源調度,配送運輸,灌溉,蒸發和蒸騰等自然環節和人工環節還存在很多問題。
節水灌溉需要水利,農業,工程,管理等技術的綜合作用,而目前的現狀是節水工程往往將重點集中于單一技術的加強與鞏固,對多種技術的綜合作用還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水資源配置得不到最優配置,綜合節水效果不佳。
另外,基層的節水灌溉工作還存在只注重實踐而輕視科研的現象,科研力度的投入不能符合發展需求,導致許多關鍵問題懸而未決,難以形成高標準,高技術的示范模式。
發展建議與改進方案主要包括4個方面的內容:
4.1 明確工作重點
節水灌溉工程從根本上是為了解決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在保證生產需要的同時最大限度的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保證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在具體的灌溉實踐過程中還應注重水資源的優化配置,積極利用自然降水,明確工作重點,時刻以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為目的。
4.2 擬定實施計劃
在工作重點明確的情況下,還要配合以嚴謹適合的實施計劃。在開展具體的工程項目之前,應綜合考慮工程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水文狀況,農業種植發展現狀,因地制宜的制定節水灌溉工程的實施計劃。
充分體現節水灌溉工程的系統性,高效性,統籌兼顧農業新技術,使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資源與需求都能達到合理配置。
4.3 改進工程設施
雖然節水灌溉工程得到了大力的推廣,但還有許多問題沒有得到完善。配套設施不夠健全,投入與需求存在差距,技術手段不夠成熟,不同技術的配合不完善等問題依然存在,在今后的工作中應著重解決此類問題,進一步完善和改進工程設施。
4.4 鞏固保障體系
積極完善服務體系建設,建立相關規則,擬定可行政策,加強灌溉工程的后期技術服務。加大節水工程投入力度,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實施相應的優惠政策,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提高工程效益。
農田水利資源的應用,應該遵循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措施,因為農業灌溉問題,是一個長久的問題,在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下,建立良性的節水灌溉體制,有效促進糧食產業的有效發展,需要從節水灌溉的各維度出發,建設科學的節水灌溉工程,合理地解決農業用水資源的供需矛盾,這樣才能使糧食產業在良好的環境中得到發展,這也是農業生產的必然趨勢。
[1]吳瓊,向繼紅.譙城區節水灌溉發展現狀及前景[J].水利水電快報,2009,30(05):16-17.
[2]鄭公社.建立政策保障體系 推進大中型灌區可持續發展[J].陜西水利,2009(01):15-18.
[3]程建京.發展節水灌溉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山西水利,2006(05) :17-18.
[4]王曉玲,杜秀文,劉麗艷,李英能.我國井灌建設可持續發展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6(08):06-11.
[5]朱福文,周振泉.三江平原節水灌溉工程技術模式簡介[J].水利天地,2006(05):41.
1007-7596(2014)01-0217-03
2013-05-08
閔俊萍(1977-),女,新疆沙灣人,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農田水利管理。
S274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