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志
摘 要:森林病蟲害是森林資源的不定時炸彈,基于對整個森林生態的保護以及林業資源的發展,病蟲害的防治是林業建設中的重要一項。為了讓病蟲害問題不至于成為林業發展的制約性因素,也為了保障森林健康成長,每位工作者都應當總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處理的方法,文章也根據從事病蟲害防治工作所積累的知識,提出自己的見解,拋磚引玉,了解更多的知識。
關鍵詞:營林工作;森林病蟲害;生物技術;防治方法
前言
森林昆蟲的生存如果不蔓延,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可看作是正常的生物系統,而被稱為病蟲害的蟲類泛濫則能給森林造成可怕的后果。由于病蟲害的存在,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的損失一年就有十億左右。這種災害的損害性甚至超過了火災、水災、地震等。是森林生態穩定的殺手,受害森林的面積變小,直接導致以森林為依托的林業發展事業受損害,無論是經濟效益還是生態效益都成了空話,所以,要強調森林病蟲害的嚴重性,以及應對的必要性。
1 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現狀
1.1 現階段我國常發性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持續上升
病蟲害問題越來越嚴重,和我國林業發展規劃不當也有關系,例如人造森林在選種問題時為了輕便工作把問題簡單化,不注重搭配性選擇樹種,模擬正常的生態環境,而是選擇同一樹種大面積種植,這樣的森林系統缺少抵抗自然的能力,一種有害物種的生存可以迅速蔓延,大面積出現。并且,人類在選擇采伐對象時往往是已經成型的天然林,過重的開采造成森林超負載,森林數量減少的同時,林內的生物群以及周邊環境都遭受很大變動,原來的生命結構受到影響。一些原有的林木盡管沒有遭受砍伐,也出現生命退化的現象,抵抗力大不如前,此時,某一蟲種的生長過于強勢,侵害了其他物種的生存,就成為病蟲害。
1.2 在全球環境惡化的影響下,我國的森林病蟲害發生的程度嚴重
環境惡化的一個表現是全球溫度的升高,使得原有的氣候等自然條件受到影響,自然災害經常發生,為病蟲害繼續流行提供了溫床,異常的氣候給樹木等的生長也帶來了不利影響,以前懼怕低溫的害蟲能安全過冬,生存數量失控。
1.3 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盡管病蟲害已經較為嚴重,但與之配套的法規制度仍不健全,森林防護缺少基本條件,病蟲害防治不能落實。對于一些明顯的自然災害例如火災-水災-泥石流等,因為這類災害特征比較明顯,災害結果也得到相關部門的注意,森林防御已經有了明顯成效,并能得到部門的嚴肅應對,但病蟲害具有損害潛移默化的特征,時常被忽略。
1.4 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還不成熟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做得不夠充分,由于技術等條件的限制經常高頻率大范圍的出現。后來工作人員意識到防治的首要條件是盡量選擇多種樹木搭配種植,種植混交林。林木的生長期間也要經過悉心照料,從生長環境的問題上給予限制。
1.5 森林病蟲害檢疫工作力度不夠,致使森林病蟲害不能控制在較小范圍內
現在,從總體上講森林病蟲害防疫工作在中國做得并不算成熟,一個是理論體系的欠缺,一個是監控工作較為片面,苗木生長方式還比較粗獷不能保證高生長率。一些片區有進口外國林木的意識值得表揚,不過,隨之被引進的還有國外的病蟲害,也是帶來災害的一個項目。
1.6 長期使用化學農藥防治不能很好地多方面結合其他防治方法使用
病蟲害發生時首先想到的應對政策是殺蟲藥,但殺蟲藥的副作用顯而易見,第一是蟲害的天敵也將一并被殺死,第二害蟲有了抗藥性之后會更加瘋狂地生長,實施不當竭澤而漁,大量化學藥劑的使用反倒會傷害環境,適得其反。
2 森林病蟲害的幾點防治對策
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一定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和“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
2.1 培育健康森林,從根本上控制森林病蟲害的發生
根據應對森林病蟲害長期以來的經驗,建議病蟲害防治一定要有一整套體系性措施,一步一步實現全面控制。種樹時,選擇合適的位置與合適的樹種,注意實現混交林。杜絕因為樹種單一給蟲害造成蔓延環境。培育林木時,擴建適應性的優良品種,接入科學手段,使用基因工程和其他能優化樹種的方法,使樹木群自身的生存能力加強。經營管理時,避免粗獷時經營,要精細對待植物,提高營養,進行撫育性的清除雜草以及松土等工作,實現良性管理,提高林木生存率和存貨質量,林木本身質量提高,也增加應對病蟲害以及其他災害的能力,病蟲害防治逐漸從針對性治療到全面防控的狀態,從表面的治療到內部的根本杜絕。
2.2 切實加強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為科學防治森林病蟲害提供決策信息
建立完備的預測預報系統是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關鍵措施。只有全面、及時、準確地預測預報森林病蟲害的基礎信息,才能及時高效地開展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因此在森防工作中必須堅持把病蟲害的調查監測工作放在首位,對所負責的全部森林資源進行全面、及時、準確的調查監測,準確掌握森林病蟲害動態,力求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除治。各級部門要加大預測預報儀器設備等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手段的提高和規范制度的健全,盡可能做到儀器設備現代化、技術先進、管理科學規范,務必定期發布監測情況,提高監測結果的準確率,使監測和測報能力能夠適應防治工作的需要,真正實現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及早發現,及時除治,做到治早、治小、治少。
2.3 加強植物檢疫工作力度,確保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成果
由于經濟往來的加多,現階段一些外來的重大病蟲害傳人導致本地區大面積、大規模爆發森林病蟲害的可能性在不斷增加。因此必須做好植物檢疫工作,提高檢疫技術水平,杜絕或減少森林病蟲害的外來侵入。認真抓好種苗產地檢疫檢驗,經檢疫合格后方可用于造林。國外引進種子、苗木及繁殖材料要進行隔離試種,發現危險病蟲及時處理或銷毀。堅決杜絕類似美國白蛾在我國大范圍爆發的現象再次出現。積極宣傳《植物檢疫條例》等法規和森林植物檢疫工作重要性,不斷增強人們的法制觀念和對檢疫工作的支持力度,為更好地開展森林植物檢疫工作提供良好的平臺。
2.4 加大科技森防,努力提高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
每個部門,對于現在防治工作開展時出現的難題和重要問題,應與他人有合作意識,共同聚集力量,攻克森林病害防治問題,提升森林防護能力,加強高科技因素的介入,使防護工作成為前沿性技術類工作。
2.5 在確保防治效果的同時,重點推廣應用生物防治技術
森林病蟲害防治是人與自然災害做斗爭、保障林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千百年來,人們在防治各種森林病蟲害的生產實踐中,探索出大量好的經驗和辦法,如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綜合防治和森林植物檢疫等,在一定的時間內有效地促進了我國林業生產的健康發展。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必須以維持森林生態平衡的為出發點,在防治方式上,應大力推廣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實現可持續控制森林病蟲害的重要手段,可以保護天敵,維護生態平衡,實現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長遠利益與短期利益的一種平衡。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營林管理、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我們要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并做到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防治。在維持森林生態平衡的同時,采取多種有利措施,使森林的正常生產經營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楊春瑜.淺論森林病蟲害的防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
[2]張慶文,杜秀峰.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
[3]王迎.我國重點國有林區森林經營與森林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