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蕾

隨著城市的發展,我們對空間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有——天,地面不適合了,我們自然會找到另外—個空間。只要內容足夠吸引,無論是在30樓還是在地下倉庫,都能建起一番天地。
什么是半空人
在離開地球表面25米到250米的空間,住著這樣一群人,在距離地球表面180米的電梯公寓里吃飯、睡覺、休息,在距離地球表面200米的寫字樓上工作、加班、開會,在距離地球表面30米的地方購物、看電影、泡吧……他們就是半空人。
中午12點,面目僵硬地從寫字樓格子間走出來,按電梯,箭頭往上。11樓,進入一個風格明快的西餐廳,解決午餐,幾位好友順便小聚一番;20樓,赴一個一周前預定好的約會,發型師今天要為你設計一個表現“力量”感的發型;17樓,一場抽象畫展在等著你;或者,上升至29樓,一場本地創作人組織的主題Parcy即將舉行,歡迎任何有興趣進來的人,也包括你,但你必須事先E-mail預約……
這不是科幻片里面的未來都市,而是一個大城市里的普通白領都有可能碰到的場景。當城市向高空尋求發展空間時,城市生活中的許多環節,也開始尋求懸在高空中的解決方案。
廣州的高空生活,來得隱秘而低調;而香港的高空生態10年前已經出現。中環畢打行,早就以“高級名牌二手店”的艷名遠播,吸引各路社交名媛與新貴。而旺角恒隆大廈,有近10層成為特色咖啡店所在。有的Fans眾多,生意景氣,竟然還要加租另一層作為擴充。于是,你甚至有可能在電梯里碰到端著咖啡到另一樓層傳菜的侍者。
在北京,曾有建筑師規劃出一個“未來城市”的概念模型,南7座巨大的塔樓組成,在不同的高度由橋連接在一起,來減輕城市人口密度過大的問題。
越往上,鋪租越低廉,獨立性更高;人流少,就必須有自己獨特的東西吸引人。于是,可以挖掘的好玩的空間其實更多。城市在不斷膨脹發展中,向高空發展是必然的。
半空人檔案
姓名:半空人
職業:白領、IT、程序員、公務員等
所在位置:距離地球表面25米到250米之間
特點:幾乎不接觸地面
半空生態的特點
隱秘·私人性
與樓上鋪相似,它有種隱秘的味道。路人是不會知道的,需要熟人帶路口耳相傳。這些半空中的所在,大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姿態,否則如此高樓,誰會專程登門造訪?但—進入這個空間,便如同來到一個符合私人趣味的圈子。所以,相應的,它其實在選擇每一個走進來的人,只有氣味相投的人才會欣然進入。
高空·設計性
這樣的空間往往也是所有者的一件設計品。因為不在人流熙攘的臨街地鋪,空間所有者必須想辦法突出自己的特色,吸引人流。這樣反而促成了各自鮮明的特色。
坐在窗邊,看地面的車流變得小小的,是一種很自由的感覺。創作的靈感也更豐富。幾乎所有此類空間,都突出高空的自由感。
自由·獨立性
這些由高樓里普通單位改建而成的空間,往往面積上不如商業地鋪,可以一字排開地擴張,空間不免較為狹小。喜歡獨立空間的人,可以在這里找到安全感;當然也有人覺得空間太小會有壓抑感,心情郁悶的時候不能常去。
半空人現狀
城市在不斷膨脹發展中,半空人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了中國白領人數的絕大部分。向高空發展是必然的,半空人之中,有很大一部分屬于高危人群,當然這不是因為他們住的高。
據一項調查顯示,住在高層電梯房或是在高層寫字樓工作的人絕大多數屬于中、高層白領,如IT、教師、公務員等。他們由于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沉重,因此很容易會有職業病,而且,心理枯竭程度也比普通職業要高。
所以,騰空出世的半空人也極易騰空出事。牛頓的地球引力讓我們知道,海拔越高壓力越小。而現實告訴我們,海拔越高,壓力就越大。在這巨大的壓力下,空中人一不樂意就變成了空中飛人了。
半空人中的IT一族容易患上“強迫癥”。IT企業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不斷追逐新的技術,非常強調發展。因此,IT一族工作量大,經常加班、熬夜,造成感情生活、性生活缺失,苦逼的程序員只能靠擼管解決生理問題,本來工作壓力就大,早晚還不能陰陽調和,只能以陽克陽,或是以毒攻毒。當他們的眼里只能容下自己的左手的時候,就真的成了生理問題了,在由生理問題轉變為心理問題。而且,IT業從業人員以年輕人居多,他們對自我成功的追求高、對職業發展的要求高、對知識更新的緊迫感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職業危機感都高于其他行業人員。
據一項對中關村企業員工的心理調查表明:46%的被查者存在心理健康輕度異常,58%的人承認自己有強迫癥狀、敵對情緒。此外,84.2%的人承認工作壓力很大,莫名其妙地心煩意亂,遇小事容易生氣、緊張、恐懼、多疑,遇事喜歡往壞處想,喜歡強迫自己達到目標。
而其中的電信工作人員則極易“情緒化”,說電信行業是服務業一點不為過,每日與客戶溝通和為客戶服務是電信一族工作的一部分,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對服務業不尊重的心理定勢造成了從業人員的工作壓力。比如,客戶的態度、情緒、言行、客戶的特殊要求、專業詢問、壓力轉嫁以及不理解,都會嚴重影響工作人員的情緒。
人民教師的“壓力感”也不會低,社會對教師的要求可從北京師范大學的校訓略窺一斑:“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可以看出社會對教師的期望是要有較高的道德水準、人格力量、學術知識。當老師所扮演的角色與學生和家長的期望不符時,老師就會產生角色沖突與壓力。
近年來,醫院中公務員病人有增多的趨勢,其中,承擔著教育子女、贍養老人等多重生活壓力的中青年公務員壓力感較大。專家分析:“公務員是一條從政的道路,但從政的不確定性是非常強的,職業升遷受到很多非可控因素影響,公務員容易產生失控感。公務員接觸的人際關系也比較復雜,打交道的人既有領導、同事,不同部門人員,還有各種辦事對象。因此,公務員需要八面玲瓏,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到,壓力大了,就容易產生煩躁、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
廣州半空生態地圖
城市的生活地圖,如今開始要向上仰望。高樓大廈,不僅僅作為寫字樓或公寓存在,還要呈現出不同面貌不同趣味不同氛圍。把這些趣味“點”連起來,城市半空就會形成一幅新的生活地圖。環境改變,心情與狀態也會改變。其實城市從20層以上的高樓看去。會更美。因為沒有了地面雜物的干擾。你會看到很好的植被、錯落有致的建筑,對城市的感覺與平面上的截然不同。
20樓畫廊
農林下路電車站后面,人來人往中,一些藝術青年會目標明確地奔向一座現代的大廈的頂樓。位于20樓的畫廊,陽光可以從有天窗的坡屋頂灑進屋里,落地窗戶和陽臺,能看到外面的馬路和行人。這里有天窗,光線好,租金只有一樓地鋪的1/3,做一個有特色的畫廊很合適。其實城市的發展可以有更多可能性。在香港,到十多層的高樓里去吃飯、開parcy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廣州,平攤開來的城市規劃,把人流分散,城市兩點之間變得很遠,需要交通接駁。如果眼光向上,往高處發展,可以把空間盡可能利用起來。
24樓ShoppingTime
淘金路,一座大廈低調地立于在友誼商店對面,這里是所有小資老資愛到之一地。6樓24樓,集中了20多家外貿服裝、箱包、波鞋小店。
說是小店,每一家至少也有50平方米,大的店鋪打通了2個相鄰單位,有將近200平方米。某家店,放著印度風味的舞曲;某家店,大廳一角放著張紅色沙發,累了,就靠一靠,或者發呆或者等人,店員們都會很親切地微笑,很家常的感覺。
年輕的保安說,這里每天有很多人進出,非業主每個人進出都要登記,一個星期就會用掉一本厚厚的登記本。正在放租的一個3房2廳的單位,月租3500元,而就在門口臨街的一個鋪位,月租要35000元。
29樓咖啡館
作為白領餐廳概念的時代29咖啡,一直是附近的白領飯堂。“這里有好多間風格明快的小房間,午飯、下午茶,可以順便與朋友小聚,調整一下緊張工作的情緒。”在時代新世界上班的OL容小姐說,每天中午飯點,這里幾乎人滿為患。很可惜,經營1年多之后,幾個月前關了。其實,天河附近這樣高樓里的私房菜其實不少,不過,與廣州飲食業競爭激烈情況相符,往往更迭頻繁。
30樓Salon-SAKA工作室
下午3:00,陽光還很猛烈,室內卻很安靜,只有剪刀揮舞的聲音。因為在SAKA的發型工作室,每次只能為一位客人剪發。
找SAKA剪發,必須要提早一周預約。最忙的時候,有一個客人約了2個多月才Book到。剪一個頭至少300元起,客人還必須自助洗頭,但還是有很多明星和城中潮人預約。這里永遠不會出現,大家坐在一排,頂著剪了一半的頭發面面相覷的場景。
還能再高點
假如我們的生存空間不足,人類膨脹過快,理所當然,我們就會由半空人變成高空人。
高空,距離地球便有一萬英尺的地方,天空的氧氣很薄弱,所以穿的、賣的都是有氧氣層的衣服,它通過身體傳到身體需要氧氣的部位。建筑樓房用的紅磚也會傳播氧氣,不僅僅是這樣,它還能保持室內的溫度和冬暖夏涼的功能。
這里沒有交通工具,因為這里的人們都可以在空中飛翔,像在水中游和坐飛機的速度而且還很自由呢!這里還分別分了通道和道路。這里的居民,無論是吃的、住的都很放心。不過,也有可能每天擠飛機,飛到地上買菜,買防曬霜等。
人口膨脹導致我們就算來到高空也只能單獨居住在一個個被黑玻璃包圍的虛擬格子屋子中,大家都在各自的各自中生活,工作,交流則通過強大且巨大的虛擬網絡,人們有自己的虛擬形象,只需要動動幾個手指頭就可以給自己的虛擬形象換裝。
格子屋里沒有窗戶,因為當你打開窗戶飄進來的不是美麗的云朵,而是凜冽的寒流。角落里的微型空調為你傳輸新鮮的空氣。殺手們有了新的殺人方式—黑網絡,只要你的網絡被黑,你就只能間著污濁的空氣慢慢渴死或餓死,或者你在7天之內成功“反黑”。如果你被有關部門判了死刑,也是同樣的斷水斷電斷糧,這樣你就可以關關電腦出門溜達了,或許,你住的也不高,也就372樓,你可以一邊下樓,一邊享受你人生的最后時光,如果你有幸沒有死在樓道里,那么就將會幸運的成為近100年間唯一以一個死在地面上的人類。
空城十二記
當空城不再是空想,當半空人已空降到你我之間,我們正在走向一個半空時代,我們的未來是什么樣?我們的未來到底能飛多高?這里小編就為大家介紹12座有趣的空中城市設計。
No.1:Tolgahan Gungor的懸浮之城
在濃霧籠罩下的藝術家Tolgahan Gungor磺鴯城仿佛是水中的倒影一般,除非靠近一點觀看。這座懸浮之城漂浮在大山之上,與地面上的城市相對,它為人類描繪了一幅未來的全景圖景。
No.2:Buclmqinster Fuller的九霄云外
Buckminster Fuller經常會有奇思妙想,比如一座懸浮城市,這座懸浮城市可以讓東京海岸6000名居民在此安家。這座球形的城市漂浮在天空中,被命名為“九霄云外”,每個直徑一英里的球體可以裝下上千人。它的功能與熱氣球一樣,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來回使用太陽能飛機。
No3.宮崎駿的空中城堡
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天空之城》描述了格列佛游記中的飛行浮島,以維多利亞時代為背景,講述了當時神秘天空里的故事。空中城堡是超越自然的先進文明,對于蒸汽時代來說還是未來式的。
No.4:《魔塔大陸》的懸浮之城
PS游戲《魔塔大陸》的故事被設定在一座漂浮的大陸上,這片大陸叫做“sol Ciel”,周邊還有Phtma@市和一些塔。魔塔大陸通過各種細節呈現了詳細的概念圖,在背景中可以看到土地和火車軌道,這種軌道宛如過山車,不過它們貫穿各個大陸。
No.5:Alex Popescu的云之城
從外形來看,仿佛是鏡中倒影。藝術家AlexPopescu的云之城有點星球大戰的味道,從它的名字也可以或多或少的表現出來。據Popescu說,他是為了一個羅馬尼亞的音樂視頻而設計了云之城。
No.6:Ralph McQuarfie的奧德藍懸浮之城
首席設計師RalphMcQuame為星球大戰設計了眾多形象,受到很多影迷的喜愛。并且要感謝McQmme,這些影迷們才可以看到帝國首都奧德藍在被邪惡勢力摧毀之前的樣子。
No.7:John Berkey的魚形懸浮之城
像Ralph McQuarrie-樣,John Berkey同樣是作為星球大戰藝術家而聞名。但是他的很多設計甚至比星球大戰海報藝術還前衛,還怪異。這個奇特的天空之城好像是飛行的魚,身上有嘴巴和一只眼睛。
No.8:JF Liesenborghs的穹頂懸浮之城
這個壯觀的城市是藝術家JF Lieserbohgbs設計,看起來好像可以與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相媲美,但是它整個都在宇宙飛船般的穹頂下,遠離地球。
No.9:遷移流動花園
在城市地區,綠色空間已經從地面轉移到屋頂,不過,有個建筑師相信,這種綠化還可以更高,他就是Rael SanFratello,他想象出了一種“遷移流動花園”。“遷移流動花園”是大型的遙控飛機,能夠在城市上方漂移,甚至可以季節性的漂移,移動到溫暖的地方。
No.10:Avatar的浮動山
靈感來自于中國的黃山,Avatar的浮動山是小說虛構的潘多拉星球上的山,現實中并不實際,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它們一定很漂亮。其實,中國人非常喜歡他們,打算重新命名,叫它們為“哈利路亞山”。
No.11:懸浮的房子
有多少氣球可以拉的起一棟房子?皮克斯動畫室的電影里,一大束氣球被綁在壁爐的煙囪上。這是一部虛幻的動畫電影,需要計算多少氣球能夠提起來這座房子。他們的結論是,105854個氣球,每個氣球的直徑是3英尺,可以提起來10萬磅的房子。
No.12:通天塔泰拉
他們也許與地面的聯系較少,但是直達云霄的通天塔具有各種城市功能。城市里的居民在空中可以遠離地面污染,共享公共公園,慢跑小徑,游泳池,露天劇場。通天塔可以提供燃料,具有地心引力,也許是最接近我們長時間生活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