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翔
(常德市水利局 常德市 415000)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變了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性資金管理方式、收支管理方式和會計核算方式。它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資金撥付的集中支付為主要形式,所有財政性資金都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進行撥付、結算的一種財政資金管理制度。該制度的全面實施給行政事業單位傳統的財務管理理念和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單位財務管理也由此產生了諸多新的變革。
(1)財政資金撥付使用由層層轉撥變為直達最終收款人。以前財政資金層層劃撥到各預算單位,資金存放在預算單位賬戶,由預算單位將款項支付給收款人。實行集中支付后,取消預算單位實有資金賬戶,財政資金存放在國庫單一賬戶上,對預算單位下達用款額度,通過集中支付系統將資金支付給收款人,單位對資金的管理由過去的資金流,變成現在的信息流,即單位用錢不見錢。
(2)單位財務管理的重心由資金管理轉變為全面預算管理。實行集中支付后,財政資金不再劃撥到預算單位賬戶,單位安排資金使用依據的是年度預算和分月用款計劃,只有符合年度預算的用款計劃,才能辦理財政直接支付或授權支付,這加強了單位預算對于財政支出的約束力,突出了財務預算在單位財務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1)會計核算科目的變化。對于財政直接支付,不再通過銀行存款科目核算財政資金的領取及使用,對于財政授權支付,新增了“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科目,為便于年終結余資金的賬務處理,新增了“財政應返還額度”科目。
(2)賬務處理的變化。預算單位賬務處理中支出的相關科目需要按照政府預算收支科目設置明細科目,并做好明細賬的歸類核算工作。
(1)集中支付是財政四項改革的核心,其他財政改革最終通過集中支付得以體現,因此要求單位會計人員對國家政策法規和財政改革知識進行全面理解和掌握。
(2)集中支付對單位會計核算要求逐步提高,核算也進一步細化,要求會計人員熟悉會計知識和財務制度,更加強調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
(3)集中支付通過先進的信息系統實現電子化業務流程管理,這要求單位會計人員必須熟練掌握信息技術。
(1)部分單位還停留在傳統預算的思想觀念上,預算編制不夠科學合理,主觀隨意性較大,預算編制不細化,沒有將預算與單位管理活動有效結合起來,前瞻性不強。
(2)預算實際執行中約束力不夠,如部分單位支出不按預算規定執行,一方面為彌補公用經費的不足,挪用、擠占項目資金,另一方面一些項目支出由于項目未落實或資金被挪用,造成項目結余過大。
(1)單位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特別是部分領導內控意識淡薄,過度依賴財政、審計、紀檢等外部監督,認為資金通過集中支付實行全方位動態監控以后,沒有必要再設置內部監督崗位,不按要求建立內部監督體系。
(2)單位內部管理信息溝通不暢,財會人員對單位業務管理活動信息掌握不及時、不準確,一方面導致財務管理獲取信息與業務管理活動實質存在偏差,另一方面導致資金在使用過程中偏離了預算管理規定,改變了資金使用用途,財政資金難以發揮有效作用。
(3)內部控制措施不到位,控制流程不規范。實際工作中,單位由于編制緊張,人手有限等原因,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崗現象普遍存在,不相容職務未得到合理有效分離。
(1)沒有按照集中支付制度的有關規定設置會計核算科目,如沒有按規定設置“財政應返還額度”科目核算年終結余資金,而將結余資金記入“暫付款”或“其他應收款”科目。
(2)集中支付系統支付業務與會計核算沒有進行有效銜接,會計核算沒有準確按照支付業務反映的經濟內容進行核算,與單位管理活動的業務實質存在偏差。
(1)人員素質有待提高。部分單位財務人員對于財務工作的變化認識不到位,缺乏對新理念、新技能的系統學習,財務管理工作依然停留于舊模式,單位領導對財務人員后續教育重視不夠,人員素質跟不上新的財務管理需要。
(2)信息系統基礎支持不夠。實行集中支付制后,預算單位用款申請、財政支付和代理銀行支付資金、賬務處理等均通過網絡來進行,部分財務人員還沒有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對業務軟件使用不熟悉,影響了財務管理的效率。
(1)預算是單位資金管理的關鍵,有預算才有支出,因此必須加大宣傳培訓力度,讓單位樹立全面的預算管理理念。
(2)強化預算編制的科學合理性。財政部門要對單位實際和未來資金需求進行認真調查研究,編制切合實際的預算,提高預算的準確性和前瞻性,深化綜合預算,提高預算的全面性。
(3)做好預算執行控制。單位要按照預算嚴格執行,不得隨意改變執行中的預算,并建立財政資金使用動態監控機制,加強支出管理,避免資金浪費,及時發現和處理預算執行中的問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1)全面推行集中支付全覆蓋工作,實現集中支付“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使所有財政資金都在集中支付系統中流轉。
(2)推行公務卡改革,規范單位公務支出報銷管理,確保國庫支付業務反映的經濟內容與單位管理活動有效銜接。
(3)建立健全集中支付動態監控系統,對支付業務中出現的異常情況進行預警,防范財政資金支付風險。
(1)充分發揮國庫的預算執行監督作用,在集中支付系統通過直接或授權支付完成了財政資金的撥付以后,為了對支付業務背后反映單位管理活動的業務單據等實施有效監督,必須創新監督模式,搭建國庫支付系統全方位監控平臺,以法律法規約束、規范會計核算、外部監督檢查、內部審計等組成的監控防線,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制定統一的監督檢查程序,將風險降到最低限度。
(2)單位財務部門應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規范日常會計管理工作,熟悉單位管理活動,加強資金收支情況的監督,確保資金有效使用。
(3)單位應結合集中支付的要求與本單位實際,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根據業務需求設置科學合理的崗位,配備足夠的人員,嚴格分離不相容職務,建立崗位之間相互約束機制,確保內部控制發揮應有的作用。
(1)根據集中支付改革的有關規定,規范會計科目設置,對財政授權支付和年終結余資金的核算分別設置“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和“財政應返還額度”科目,提高會計核算質量。
(2)嚴格按照政府預算收支科目設置明細,做好集中支付與賬務處理的銜接工作,使單位財務信息與集中支付業務信息保持一致。強化單位內部信息溝通,讓財務部門及時、準確、完整地獲取單位管理活動信息,提高財務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
(1)單位應強化會計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對財務人員后續教育培訓力度,強化信息技術應用培訓,促進技能更新,培養一批既精通財務管理知識、又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2)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鼓勵財務人員主動學習業務知識,熟悉掌握新的業務操作方法和流程。
(3)強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
(4)加大對財務信息系統建設的投入,促進財務管理工作信息化,盡快實現單位財務信息系統與集中支付系統的有效對接,提高財務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