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芝
(湖南省水利廳 長沙市 410007)
我國古代老祖宗們發明的算盤具有結構簡單、運算簡易、攜帶方便等優點,因而被廣泛采用,歷久不衰,后來陸續流傳到了日本、朝鮮、美國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人們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使用算盤,除了運算方便以外,還有鍛煉動手能力、提高思維能力的作用。因為打算盤需要手、腦、眼的密切配合,是訓練綜合反應能力的一種好方法。在計算器未現世之前,會計的計算工具就是“算盤”。
算盤的形狀非常形象地詮釋了會計人員的工作性質。算盤外圍是木框,象征著會計人員必須保證本單位經濟活動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嚴禁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新中國第一部 《會計法》,對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法律責任等問題做了明確規定,是我國會計領域的一部基礎性法規。它的頒布實施是我國會計規范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標志著我國會計規范建設開始走上法制化軌道。
算盤里面固定著的一根根小木柱,象征著會計人員必須依法依規行事的特點。針對會計行業,為規范會計行為有很多規章制度,如: 國務院頒布的《總會計師條例》《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 財政部發布的部門規章,主要包括各行業的會計制度、企事業會計準則等;有地方政府在與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不相抵觸的前提下,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在本地區范圍實施的地方性會計法規,如2002年11月29日湖南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2003年3月1日施行的 《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辦法》;還有各單位根據本單位具體情況制定,在本單位范圍內有效的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如:××單位財務管理辦法、××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辦法等。
算盤珠子好似會計人員。會計,簡單地說:就是一項幫個人或單位管理財務、與數字打交道的工作。報賬、記賬、算賬、理財,是會計的主要工作內容。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主要依據,借助于填制記帳憑證,處理帳務,編制財務報表等專門的技術方法,對資金運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的核算與監督,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參與經營管理和經濟管理活動的工作人員。一個單位無論是什么性質,不管單位大和小,只要開展了工作和經濟活動,就必須有會計人員進行記錄、反映和監督。
要當一名合格的會計,你就需像那一顆算盤珠子,受木框和木棍約束,必須在條條(法規)框框(法律)規定的條款內進行經濟活動,還必須在法律的框架內順著部門制定的規章制度開展工作,會計人員就是算盤檔位上的一顆算珠,你的活動范圍就是在木框的約束下沿著直柱上下移動,你的工作職責就是保證單位的經濟活動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如果你硬要突破“條條框框”橫著走,把廉潔自律的要求和接受監督的要求置于腦后,等待你的是離開會計隊伍,違規違紀,身敗名裂。會計人員警示教育帶給我們的思考是沉重的,留給我們的教訓也是極其深刻的!
內部控制好似珠算文化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隨著管理會計的需要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因為行政事業單位不以營利為目的,其主要工作目標是以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公眾為宗旨。一直以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無論是在理論研究還是在實踐應用方面都滯后于企業。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會計基礎工作薄弱。
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編制少的不到10 人,多的有幾百乃至幾千,有的小核算單位沒有單獨制定內部的財務管理制度, 許多財務事項的運作僅是按照慣例或者參照執行,而沒有相應的適合自己單位的制度保證, 管理的隨意性較大。有的單位對原始憑證審核馬虎, 原始憑證管理不規范,原始憑證規定的時間、品名、數量、大小等內容填寫不齊全,甚至沒有售貨單位蓋章;特別是印鑒保管上的漏洞較多,有的單位將財務章和法人章全部交由財務部門負責人, 還有的單位將空白支票、財務印章同時由出納一人保管,資金管理工作中存在重大疏漏。有個別領導簽字過于隨意,只畫大字,不看內容,有的實物購買憑證只有領導簽批, 沒有驗收人簽字, 報賬手續不嚴密。還有一些單位的自制原始憑證, 其格式和內容缺胳膊少腿,會計基礎工作管理不規范,存在不少薄弱環節。
(2)部門預算追加項目過多。
預算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但有的省、市、縣編制的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涵蓋范圍有限,尚未包括單位全部財務收支事項,彈性較大, 對需要財政資金安排的大型會議費、專項設備購置費等具有不確定因素的項目, 需臨時申報,特別是基本建設項目資金還未納入部門預算,許多部門單位預算執行結果是超預算,影響部門預算的實施效果。這種部門預算的范圍有限的現象, 使得部門預算執行起來大打折扣,年中追加人員及公用經費、追加辦公設備經費、追加會議及年終獎勵經費、追加津貼補貼經費、追加重大項目經費、追加基本建設專項資金等,追加的項目越多, 則預算的隨意性越大, 權威性受損,約束力就越差。
財政對部門單位是年年有預算, 但有的部門單位內部并沒有按組織行政結構對財政部門預算進行分解細化, 仍是“實報實銷”,吃大鍋飯。也就是說,雖然財政對各部門單位有了預算約束, 但部門單位內部并沒有對各科室的工作人員責任進行平衡,對部門預算進行約束,造成有的科室錢不夠用,有的科室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其結果就是總量超預算。
(3)資產家底不清。
有的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混亂,日常管理不規范,沒有建立定期財產盤點制度。多年不對固定資產進行清理,賬面上有記錄但實物早已不存在了, 如有的個人電腦賬面記錄兩三臺,也不及時處置報廢,購置了新的不處置舊的。機構變更、人員異動時未辦理或不及時辦理資產移交手續,也未作相應的實物保管人變更記錄,另外也存在著行政事業單位相互之間的資產轉移, 如汽車早就送給外單位使用,卻未規定辦理相應資產調撥手續, 未反映到資產明細臺賬中等現象,造成賬賬不符、賬實不符的現象。
(4)內控體系不完善。
業務流程和控制方法體系是內部控制的核心環節, 其合理、有效與否直接決定著能否實現控制的目的。在實際工作中, 有些單位內部財務與會計控制方法體系很不完善,基于編制有限、人手緊張等原因,單位不合理兼崗現象較為普遍。不相容職務分離是內部牽制制度的精髓。按照《會計法》的規定, 一般情況下,以下這幾類崗位屬于不相容職務:授權與執行、執行與稽核、執行與記錄、保管與記錄、清查與保管等。但有些單位會計記賬還兼任復核,有的單位出納兼任記賬,出納先付款會計后記賬,出納兼任會計檔案保管等等,沒有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不相容職務未能合法合理分離。
有的單位流程控制體系很不完善。財務與會計的基本功能是核算與控制(或監督),但在實際工作中, 有些單位的負責人把財會部門當成 “內部銀行”,會計人員總是扮演著“付款員”的角色,無權參與單位的重要決策乃至業務管理活動,對單位重要決策的過程和結果均不了解。財會人員對于經濟事項的流程控制僅僅局限在事后審批上, 缺乏事前控制的程序, 影響財務控制的實際效果, 并使單位內部的財務監督稽查流于形式。
這些問題的存在, 制約了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迫切需要引起重視和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規范執行。2012年11月29日,財政部以財會〔2012〕21 號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要求每個行政事業單位依據本單位的特點和管理模式制定的內部控制規范框架,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機制,使行政事業單位各項工作得到規范、有序地運行,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服務公眾的水平。
自從進入20 世紀中后期以來,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廣泛應用,迎接我們的是一個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和以知識驅動為基本特征的嶄新經濟時代,計算機應用到會計數據處理,使會計工作的效能發生了很大變化,它擴大了會計信息的范圍,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精確性和及時性。現在的會計有了電腦和財務軟件,實現了會計電算化,會計核算的計算工具“算盤”也悄然離開會計人員的辦公桌。
算盤雖然可以不用了,但她的那種“無規矩不成方園”的精髓卻永遠的留了下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就是會計制度建設的一個新起點。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是2014年的一個重要工作。目前財政部門并沒有發布有關內部控制手冊模板,也沒有提供內部控制參考依據。各單位只能根據財政部內部控制規定的有關要求,按照梳理業務流程、確定風險點、選擇應對策略的工作流程,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組織實施,制定有針對性、操作性的各項單位內部控制管理規范,建立適合本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和體系。
算盤雖然可以不用了,但內部控制信息化的實施,可以針對業務風險點,通過設定預警規則,追蹤重點、疑點,阻止財務風險,確保資產、資金安全運行,會計人員的地位和作用將隨著會計工作規范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而日趨完善。
算盤雖然可以不用了,但會計人員將會繼續堅持降低行政成本、厲行節約、制止奢侈浪費、注重資金使用效益的財務管理原則,提升會計工作質量。算盤這個會計文化的形象代表將會以會計法律法規的形式如“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等具體規定永遠的發展和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