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娟娟
(湖南省水利廳 長沙市 410007)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部門的公務接待費、公車購置及運行經費、因公出國(境)經費三項經費(以下簡稱“三公”經費)的消費規模大,額度高,一些黨政機關講排場、比闊氣、大手大腳、奢侈浪費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敗壞了黨風政風,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為社會廣泛關注,常常引發公眾質疑。2014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對于民眾詬病多時的“三公”經費,李克強承諾,“各級政府預算和決算都要向社會公開,部門預算要逐步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所有財政撥款的“三公”經費都要公開,打造陽光財政,讓群眾看明白、能監督”。“各級政府必須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堅持過緊日子。要嚴格執行“約法三章”;政府性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擴建,財政供養人員總量只減不增,“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啟動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李總理的講話既表明政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治理“三公”經費的決心,又指出治理“三公”經費消費的根本途徑。在此背景下,2014年4月,中央部門預算公開大幕已經開啟。中央部門除保密部門外均已經公開其2013年“三公”經費預算執行情況和2014年預算安排。除了對民意的回應,已成慣例的“曬三公”也正在成為中國推動財政預算細化以及公開透明的突破口。
“三公”經費是指財政按照有關規定,通過財政撥款安排給相關部門及其所屬單位,用于公務接待、公車購置及運行、因公出國(境)等方面的支出。實際上是政府部門為維持正常運轉和工作而開支的必要的公務性支出。“三公”經費居高不下,社會反響強烈,雖然各級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仍然控制乏力。“三公”經費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公務接待方面。
一是公務接待制度不健全、行為不規范、標準不嚴格等。二是以舉辦會議、培訓等名義列支、轉移、隱匿接待費開支。三是以招商引資等名義變相安排公務接待。四是單位轉嫁或攤派、自行調劑項目或其他支出用于公務接待。
(2)公務用車方面。
一是超編制、超標準配備公車。二是運行費用居高不下。三是車輛管理不規范,存在公車私用的現象,單位長期占用下屬單位和其他單位車輛,通過租賃等方式變相配備公務用車。四是單位無預算、超預算列支公務用車費用,轉嫁或攤派公車運行費用。
(3)因公出國(境)方面。
一是違規組織“雙跨”(跨地區、跨部門)出國考察或營利性團組。二是存在擅自更改行程、延長境外停留時間問題。三是單位超標準、超預算或超范圍列支出國(境)費用。四是由企事業單位承擔出國(境)費用。
實行部門預算是依法理財、科學理財的需要,是優化財政管理體制的需要,是源頭預防腐敗的需要。
(1)細化部門“三公”預算編制。
預算編制要按照“量入為出、收支平衡、足額預算、公開透明”的基本要求,把預算做細做實。要調整優化支出結構,著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運行成本,要合理限制“三公”經費的總量規模和比例規模,要確保各部門“三公”經費支出不超出預算。
預算編制的過程短,時間緊,在編制三公經費預算時,單位內部各部門間應充分進行溝通協調,把預算編制與具體工作相對應。年末結轉資金以及追加資金均應予以細化編制入部門預算。
應當綜合考慮經濟發展水平、市場價格水平,按當地的物價水平,結合部門的實際需要、政府財力狀況,科學制定“三公”經費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建立開支標準調整機制,增強開支標準的協調性、規范性、科學性。
(2)加強預算執行管理。
應當遵循先有預算、后有支出原則,嚴格執行預算,嚴禁超預算或者無預算安排支出,建立預算執行全過程動態監控機制。要嚴格按預算均衡支出,保持合理進度。預算下達后,各部門、各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原則上不予調整。
推進政府會計改革,進一步健全會計制度,準確核算機關運行經費,全面反映行政成本。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將“三公”費用納入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中支出經濟分類科目進行核算,嚴格開支范圍和標準,嚴格支出報銷審核,不得報銷任何超范圍、超標準以及與相關公務活動無關的費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系統及網絡技術,將“三公“經費的使用與年初預算進行對比,實時控制,及時糾偏。將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務卡報賬制有機銜接,公務支出按規定進行國庫集中支付,零星支出一律使用公務卡進行結算,禁止通過現金進行支付。
從嚴控制公務接待開支,按年初預算對接待費進行總額控制,簡化和規范公務接待活動,嚴格公務外出管控,嚴控接待范圍。建立健全公務接待審批制度,細化并嚴格執行公務接待標準,建立接待清單制度,實現接待“留痕”。
對車輛實行一車一賬,按車牌號建立臺賬,統計各公務用車的單車里程路,油耗,維修,過路過橋費,保險費,按月進行統計并歸集。使用ETC 歸集過路過橋費,公務用車保險、加油、維修等實行政府采購,降低運行成本。
加強因公臨時出國經費預算總額控制,嚴格執行經費先行審核制度。合理確定出訪國家及線路,選擇優惠機票和酒店,嚴格執行費用開支標準,壓縮國際旅費和住宿費。嚴格控制因公臨時出國(境)團組數量和規模,不能安排照顧性、無實質內容的一般性出訪,不能安排考察性出訪,不能由企事業單位出資或補助,不能攤派、轉嫁出國(境)費用。
(3)節約經費的使用。
2013年,中央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撥款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支出,合計70.15 億元,比預算數減少9.54 億元。節約的經費,如果不能從行政計劃經費中劃出并直接惠及人民群眾,讓老百姓摸得著,看得見,這種“節約”就又會被淹沒在新的各種行政支出之中,甚至會使“節約”的資金,轉移到其他項目的“浪費”之中。
“三公”經費下降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進一步打造服務型廉潔政府。節約下來的“三公”經費,應避免資金閑置,及時調整預算,將其用在服務群眾、改善民生的刀刃上。將節省的“三公”經費用于重大的公益性、基礎性設施建設,如防洪、治污、排澇等,以及用于扶貧和改善民生等支出。充分發揮公共財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質要求。
(1)要細化公開的內容,做到詳盡細致,真實可讀。
首先,要對什么是“三公”經費給出具體的界定和解釋。公務接待費是指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費用,公車購置及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是指單位公務用車購置及租用費、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因公出國(境)經費是指單位工作人員因公出國(境)的住宿費、旅費、伙食補助費、雜費、培訓費等支出。
其次,應該公開部門的基本情況,包括部門的職能職責,組織結構,部門預算、決算情況,實有人數等信息。存在二級機構的,除公布本部門所有機構的三公經費外,還應同時公開本級及所屬二級機構的“三公”經費。
最后,要將“三公”經費各項支出的數額、用途、原因、預決算對比的差異原因都公開,并附帶必要的解釋說明。如公務接待經費中發生的總額、批次、人數;公務出國(境)經費中發生的總額、組團數、人次、天數,參加的活動,達到的效果;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經費中公車購置費總額,購置的原因,公務用車運行費總額,車輛保有臺數,司機人數,每臺車的花費,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的數額,公車的用途等。
(2)及時、準確地公開政府信息。
要統一公布的時間、公布口徑、公開格式及標準,要依托現代信息手段,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的作用,確保公眾及時獲取公開的信息。
各部門公布的“三公”經費有沒有按要求進行公開,是不是真實的數據,有沒有弄虛作假,財政、審計、紀檢等部門應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監督,審查核實,及時糾正不當行為,并對不合規的部門進行問責。
要按照公共財政和統籌發展的要求,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督和管理,逐步建立健全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將預算執行情況與年初預算進行對比,對“三公“經費的使用情況進行績效評價,保證資金使用效益。強化績效評價結果在部門預算編制中的運用,將其與完善預算編制,規范預算管理,加強預算執行以及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有機銜接起來。
各級政府要推進預算支出績效評價制度,建立對“三公”經費預算執行情況的經常性考核機制、獎懲激勵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促進各部門單位積極采取節約經費開支的管理措施,建立并嚴格執行部門預算目標管理、責任追究制度及經費支出標準、審批控制等內控制度,加強財務審核,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提高行政能力。
“三公” 經費超支問題由來已久,嚴重損害了黨風、政風,因此,整治時不能一陣風,也不能“畢其功于一役”,而要立足于打持久戰。把壓縮“三公”經費的成果一點一滴固定下來,并且形成制度,才是治本之策。各級政府應認真排查,在編制新一年“三公”經費時徹底擠掉“水分”,真正做到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花。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快公共財政預算體制改革,健全支出評價機制,完善公眾監督制約,真正做到不該花的錢一分也花不出去。壓縮“三公”經費不再成為新聞之日,才是良好作風真正形成之時。
[1] 李占樂.中國政府“三公” 費公開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云南社會科學,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