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蘇培
(新疆伊犁州伊寧縣水務局,新疆伊寧835100)
葉爾羌河流域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西南部,塔里木盆地的西南邊緣。流域地處歐亞大陸腹地、東隔塔克拉瑪干沙漠與和田地區相鄰;西靠帕米爾高原的沙里闊勒嶺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兩國接壤,再接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縣,喀什地區的英吉沙、疏勒、岳普湖、伽師等縣;南以喀喇昆侖山與巴基斯坦及印度與巴基斯坦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為鄰;北接天山余脈,與阿克蘇地區的柯坪縣、阿瓦提縣毗連。
流域地跨和田地區的皮山、喀什地區的葉城縣、塔什庫爾干縣、莎車縣、澤普縣、麥蓋提縣、巴楚縣、岳普湖縣、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縣、阿克蘇地區的柯坪縣、阿瓦提縣及阿克蘇市等4個地州12個縣市,是新疆境內跨地州縣市最多的流域。
流域范圍介于 E74°28'~ 80°54',N34°50'~ 40°31',總面積87300km2(不含國外部分84400km2)。其中山區面積58400km2;平原區面積28900km2。葉爾羌河流域灌區總面積為16042km2,灌區東西兩側處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與布古里、托克拉克沙漠的挾持之中,呈帶狀分布,寬40~80km,長400km。
葉爾羌河流域灌區水資源開發歷史悠久,現已發展成為我國第四大灌區,灌溉面積3.6萬hm2。耕地面積39.8萬hm2,高山荒漠草場98.1萬 hm2,荒地91萬 hm2(其中宜農荒地約22.7hm2)。
葉爾羌河灌區是一個古老的灌區,也是位居全國第四的特大型灌區。
在流域規劃的指導下,葉爾羌河流域灌區修建了一大批骨干工程和灌區蓄、引、提、排工程,灌區在水資源管理上基本形成了有序的制度化管理,灌區的經濟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灌區管理單位的經濟實力也得到壯大。
現有的水利管理機構在地區的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1]。
雖然葉河局范圍內的水庫已除險加固。渠道已在塔河項目防滲改建,但目前存在一定的隱患(渠堤道路難以通行及閘門難以正常提升)水閘工程啟閉設施老化損壞,閘門銹蝕、漏水、止水橡皮損壞等。
流域到目前為止已建成大型引水渠首5座,中型渠首3座。
流域灌區共有總干渠8條,長514km;干渠與支渠103條,長2244km;共672條,長5172km。支渠以上渠系防滲率為30%,斗渠和農渠僅進行了較少的防滲。
流域的排水總干渠分東、西岸兩條,兩大排水總干渠總長為300km,規劃控制面積16.7萬hm2,但由于諸多原因沒有能實現。現有排水干、支渠僅有125條,長度1481km,而且淤積嚴重。
目前全灌區因鹽漬化而形成的低產田,中、重鹽漬化耕地仍約占總耕地面積的 45.3%(6.67萬 hm2)。
流域共有平原水庫40座,隨著下坂地水庫的建設,準備逐步廢棄的效益低、對環境影響大的水庫16座現逐步完成除險加固任務,原規劃保留的24座水庫的座數增加。
現計今后隨著長期運用以及阿爾塔什水庫的建設,以上已除險加固效益差的平原水庫必須逐漸退出運行。
流域目前共有地下水開采機井6666眼,遍及整個平原灌區,主要用于農田灌溉及城鎮生活和工業用水,總提水能力10億m3/a,機井完好率 85%以上。
由于目前葉爾羌河山區尚無控制性水庫工程,干流河支渠均無水庫控制調節,巨大的洪峰不能調控削減,直接進入平原區河段,使平原灌區形成頻繁的大范圍的災害。
防洪工程設施簡陋,防洪標準低,抗洪能力差。部分引水設施設置在行洪河道內,嚴重影響河道行洪。
防洪、泄洪體系不完善,排洪不暢,洪水無出路。防洪戰線長、農民負擔過重。
全河段上的防洪戰線長達400km,加上支流及大型引水渠系的防洪,全線長達800余km。每年汛期需投入青壯勞力3~6萬人防洪,防洪工料用款使全流域人均年負擔近百元。
對農業生產影響極大,每戶農民的直接負擔和簡介付出達870元/年,因此使灌區農民收入減少。
葉爾羌河尚有20余處臨時引水龍口未改建,每年在河道上堵壩引水,更加重了防洪負擔,主要有澤普縣的皮羌其渠,莎車縣阿瓦提渠,麥蓋提縣的大賽渠、吾依布代渠、五零渠、包孜渠和西墩渠,巴楚縣的躍進渠和瓊庫恰克渠的都為臨時性渠首,每年攔河堵水,導引主流,河岸受到嚴重沖刷。
存在的問題有:流域水資源分配、工程運行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和流域水利管理自動化水平低。
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體制不順,責權利不明;管理設施及技術手段落后;投入機制不健全,水價形成機制不合理。
3.1.1 體制不順,責權利不明
葉爾羌河流域水利工程有一部分公益工程,承擔著水利工程安全運營等社會公益性任務,而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卻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既無事業經費,又無經營自主權。造成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難以完全到位。
3.1.2 管理設施及技術手段落后
現有的工程大多為20世紀60-70年代所建,限于當時的技術、經濟條件,標準低、質量差,配套設施、管理設施不健全,加之后期投入不足,導致很多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破壞嚴重,效益衰減[2]。
另外,由于投入不足,缺乏先進的勘測、觀測、交通通訊等管理與施工設備。在條件的限制下導致,“重建輕管,只建不管,只建沒有能力管”的現象嚴重。
3.1.3 投入機制不健全,水價形成機制不合理
國家投入極少,地方財政基本不投入,工程運行管理和維護經費無來源,工作人員生活無保障。
供水價格形成機制不合理,與成本嚴重背離,同時水費征收不到位,致使水利工程管理單位長期虧本運行,沒有辦法按照正常的維修養護進行工程養護,更談不上進行高標準的搶修、大修等[3]。
流域內水資源調配有局限,流域內水資源調配不完全,調水工程僅局限在引葉爾羌河到提孜那甫河的引葉濟提工程,而沒有實現葉河與提河的水資源互調。
另外在水能開發和利用上應實行水和電的協調,應首先考慮流域管理局對水資源統一調配,確保灌溉及河道安全運行的前提下考慮發電,此外根據灌區用水季節來進行發電,這也解決灌區用水問題及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主導思想。
近幾年,雖然局屬范圍內的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流域管理與灌區管理職能不明確,沒有建立起國家對流域及灌區改革所要求的管理實體和機構。
同時由于水利工程運行管理經費嚴重不足,制約了水利工程的進展。在長期運行中山區與下游河道之外范圍內的工程在利所能及的情況下,每年從水費支出也安排了一定的維修養護經費,但永不能滿足工程運行管理工程老化失修嚴重、效益衰減加快。
主要表現在:
1)水利信息化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十分薄弱。
2)尚未形成水利公用信息平臺,急需建立規范的數據庫系統。
3)灌區信息化應用系統開發水平較低,難以滿足灌區管理的需要。
4)信息化技術人才隊伍不健全,管理水平相對落后。
灌區民主管理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強,提高用水戶自主經營管理能力,調動農民參與灌溉管理的積極性。
應建立健全流域內與水有關的水土保持,環境保護及水資源保護的各項制度及相應的機構。目前雖然已經成立了水鹽監測中心,但僅局限于反映現狀,應配合流域內水資源保護部門進行分析論證及采取長期有效的措施達到興利除弊的目的。
此外,由于觀念落后、水商品意識差、認識不到位,水費收繳體系不順,水費的管理使用性質不明確,直接影響到水費的收繳,造成水費收繳率低。跨地州、山區控制管理及葉爾羌河下游河道管理工作薄弱。
葉爾羌河流域的水利管理范圍包括葉爾羌河、提孜那甫河、烏魯克河、柯克亞河等葉爾羌河水系所覆蓋的區域。
目前管理的范圍為流域內平原灌區的管理范圍,受管理權限限制,加之人力、材料不足,跨地州管理及葉爾羌河下游河道管理協調工作困難。
山區和下游河段包括入河口管理職能需進一步加強。下游河段、山區應建立相應的管理站增加編制經費和制定管理制度明確管理職責。
目前灌區雖具備了一定的工作條件,有大量的骨干工程和田間工程以及管理量測設施,單在山區段主要是指喀群渠首上游灌區的灌溉工程及管理量測設施應盡快建設,避免無限制和免費使用有限的水資源,實行取水收費制度。
目前,該區域存在的問題有:
1)塔里木河下放生態水量不足,塔河及葉爾羌河下游生態頻臨危急。
2)平原水庫過多、蒸發滲流損失巨大、庫區附近土壤鹽漬化嚴重。
3)現有水利基礎設施老化失修,渠系水利用率低。
4)調蓄能力嚴重不足、廣大平原灌區仍受著洪旱災害的威脅。
5)灌區內生態脆弱,受三大沙漠的夾擊。
1)按照統一管理和分級垂直管理相結合的原則,水行政主管部門下設專業管理機構(各處),由管理機構(各處)對流域水利工程進行統管;管理局在各縣(區)下設分支機構(處),該分支機構的人、財、物直接隸屬流域管理局管理。上下自成一體,實現對流域水利工程的統一、有效管理,達到科學調度、優化配置的目的。
同時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定崗標準》,核定管理局及各分支機構的編制,實行定員定崗,嚴控超編,使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真正建立起充滿活力、務實高效的運轉機制。
2)流域水利工程部分為公益性工程,按照國務院體改辦《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應納入事業單位范疇。事業性質確定后,實行水利工程運行管理與維修養護分離。
新的管理機構不再進行具體的工程維修養護,而專門從事工程的運行監管。將養護維修任務,通過實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和項目監理制的建設管理方式交給市場,由專業化的養護維修隊伍來完成。其他后勤服務工作也實行獨立,協調好“管理、維護、后勤”三者關系,真正實現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
3)按照政事分開原則,流域管理部門對水利工程管理負責,監督檢查水利工程的管理養護和安全運行,并對直管的水利工程負有監督資金使用和資產管理責任。專管機構(處)負責水利工程的維修養護和管理,參加防汛抗洪搶險,保證水利工程安全運行。通過明確各自職責,規范管理,達到上下聯動、協調有序的目的。
[1]鄧文澤.營口市主要河流及其堤防工程現狀[J].現代農業科技,2011(06):265
[2]陳海紅,季凱.中小河流河道整治工程地質勘察的現狀和發展探討[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2,12(09):179 -181.
[3]齊鑫,趙斯野.河流生態型護岸工程的現狀研究[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2,40(01):194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