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章
(大方水利局,貴州畢節551600)
水利工程和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故而對于水利工程建設市場的信用體系建設就緊密關系著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只有抓好水利工程建筑市場信用體系才能夠更好的促進相關企業以及個體單位遵守信用,形成市場約束,從而避免由于眾多的利益關系而導致的不良的市場競爭[1]。
對于農村水利工程而言,如果在項目法人、施工、監管、勘察設計、材料供應等任何一方面出現了差錯,損失最大的都是廣大的農村群眾,同時由于這些環節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都會使得工程的某些部位存在一定的危險。故而建立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對于農村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是極為必要的,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建設市場信用體系才可以解決普遍存在與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息的不對稱現象而導致的不公平競爭現象[2]。
從而使得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息越來越透明,競爭越來越公平,老百姓能夠得到的福利越來越多。另外對于和本單位所在的較為偏遠的一些地區,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能夠更好的有利于相關的水利行政管理部門對相關行業的系統數據進行科學、全面、合理的統計,從而能夠給予較為偏遠的地區在修建水利工程時其建設市場的相關行情進行預估評價,確保其整個項目工程能夠合理的實施。
目前,由于大多數在農村修建的小型水利工程的各個階段的設計文件是不符合設計規范的,甚至很大一部分的圖紙是從其他的地方進行抄襲然后將各種圖紙融合拼湊在一起即成為了該處的設計圖紙。
這樣的圖紙在實際施工中時,往往會由于圖紙錯誤,而導致與實際工程不符,使得在實際施工前無法進行正確的材料采購、以及準備措施,而且在施工時,也會由于尺寸、工序等各個方面的問題導致施工不合理,只好臨時修改或者停工進行修正,這樣既延誤了工期,又導致了材料浪費,人工浪費,從而使得預算超支,在這一情況下,投資方更會苛刻的進行施工,力求在其他的方面把損失補回來,從而導致整個水利工程施工質量嚴重不合格。
而且即使是根據實際勘察設計的圖紙,在實際的施工中,投資方由于節約投資成本,也會要求設計者在某一些建設工序中進行隨意的修改,甚至投資方有時不通過設計者直接對建設方案進行修改以試圖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
由于大部分的農村水利工程都屬于小型的水利工程,這一類的小型工程由于本身的投入資金少,如果是專業的水利工程相關的公司前去進行建設施工,成本過高,它的投資經費根本無法保證正常的施工,故而這一類的水利工程多是被專業的水利工程施工企業進行承包之后,在將其細分,對主體工程進行分包或者二次轉包。
也正是由于如此,原本具有合格證件的水利工程建設單位變為了可能只是具有執業資格人員的建設團隊進行水利工程建設。
也正是由于如此,這些二次轉包或者分包單位為了壓低投資成本,取得更大的受益,在建設過程中經常使用一些不合格的建設材料,并且在建設中,為了盡快的完成建設,縮短工期,對于工程建設質量以及現場的工作人員的安全管理均全部的置之不理。更有甚者,在工程結束之后,原本正規的水利工程建設企業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惡意拖欠分包單位以及勞務人員的工程款。
通常在水利工程決定要修建時,多會由縣級的水利局下發現場勘測設計委托書,但是當設計書等所有的資料都準備妥當之后,在現場施工時,卻常常發生現場的監理機構根本不能夠履行監理工程師所必須要履行職責,這多是由于這一類小型的施工單位為了節省成本,大多數監理機構人員配置較少,嚴重缺位。
且其中還有個別的腐敗分子直接和承包單位存在關系,共同對于工程施工中的一些不合格的工序和質量問題進行隱瞞,并從其中謀利。總而言之,就是工程施工現場監理機構不完善,且監理人員的整體素質以及職業素養有待提高。
上文中也曾提到過,很多的農村水利工程很有可能是經過二次轉包之后的工程隊來對其施工,故而在施工現場,現場監管以及施工要求就會近一步的降低。
同時大多數的小的農村水利工程施工隊伍自身并不了解質量的危害,以及在施工過程中材料的選擇,通常都會選擇較為便宜的材料,以及施工機械。從而使得整個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得不到應有的質量,潛伏著諸多的安全隱患,而且這些隱患多無從查起,想要在若干年之后進行維修補救根本就來不及,故而當水利工程出現安全隱患之后,只能夠立即停止使用該水利工程,故而使得該水利工程的經濟壽命大打折扣。
對于工程勘測設計過程,多半是有水利局下發委托書給專業的水利勘察設計所。例如在貴州省大方縣大方鎮白石、余石村、東關鄉羅寨七家田飲水安全因旱水源枯竭重建工程的勘測設計則是由大方縣水利局直接下發委托書,由改設計所的到現場實施勘察,并進行設計。在整個勘察設計過程中該設計所具有對該水利工程的設計責任,一旦日后水利工程由于現場勘察設計出現問題而導致該水利工程在有效期內出現故障,就需要設計所承擔相應的責任。
必須要嚴厲禁止對水利工程進行分包轉包等情況,需要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能夠積極和各相關單位進行合作,對于這一類工程及早發現,及早修正,嚴厲制止相關市場的蔓延,保證施工單位在施工時的質量。
加強施工質量監管部門的責任以及其專業素質時極有必要的,要求定期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讓他們深入了解其危害的嚴重性,對于個別的過于不負責任的質量監管人員,采取殺一儆百的政策,嚴厲告誡廣大的質量監管部門,必須要嚴格擔負起自身的責任來。
[1]譚舒燕.水利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建議[J]. 治淮,2009(02):32.
[2]劉歆,王揚,吳明龍.淺議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的構建[J].江蘇水利,2010(0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