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仁 張吉成
(裴德鎮水產技術推廣站 黑龍江 密山 158306)
團頭魴也稱武昌魚,體形與黑龍江省產的長春鳊(俗稱鳊花)相似,也被稱為鳊花,但其生長速度快遠快于長春鳊。團頭魴喜歡棲息水體中下層,屬草食性魚類,性情較草魚溫順,易捕撈。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團頭魴也吃配合顆粒飼料,所以可作為馴化養殖品種。團頭魴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很受消費者歡迎的名優魚類。由于近些年來馴化養鯉效益較差,調整品種結構是提高馴化養魚效益的一個好方法。為此,2013年我們選擇團頭魴作為馴化養魚的主養對象,開展了成魚養殖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有關試驗總結如下:
試驗魚池位于密山市裴德鎮附近,面積12畝,池深2.5m。池底平坦,不滲漏,池底淤泥厚度約為15cm。水源為深井水。魚池配備兩臺功率3kW葉輪式增氧機和一臺自動投餌機。4月25日,采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消毒,每畝用生石灰100kg。消毒后,池塘注水0.8m深。
5月1 日放養魚種,放養團頭魴魚種542kg,魚種平均規格45.2g,放養密度為1000尾/畝、45.2kg/畝。另外,放養鰱魚春片魚種96kg,魚種平均規格100g,放養密度為80尾/畝、8kg/畝;放養鳙魚春片魚種61.5kg,魚種平均規格160g,放養密度為32尾/畝、5.1kg/畝。團頭魴魚種購自肇東市澇洲鎮,為馴化培育的魚種。鰱鳙魚春片魚種為自已培育的魚種。魚種入池前用3%的食鹽溶液浸洗魚體消毒10~15min。
飼料采用配合顆粒飼料,飼料粗蛋白質含量32%。顆粒飼料粒徑2~3mm。使用自動投料機馴化投喂飼料。5~6月份,每天喂2~3次;7~8月份,每天喂4次;9月份,每天喂2~3次。根據天氣情況、魚吃食情況等因素調整每次的飼料投喂量,每次投喂時間為30~40min,以大部分魚吃飽游走為止,陰雨天、悶熱天注意減少投喂量。
每天勤巡池,注意觀察魚類活動情況。魚種入池后,7~10天加一次新水,至7月份以后,水深達到1.5~2m。15~20d潑灑一次生石灰水,每畝水面用生石灰20~25kg。夏季晴天每天中午開增氧機1~2h,陰雨天延長開機時間,上午10點開始開機,開機3~4h。7~8月份,每隔7~10d潑灑一次光合細菌。
9月28 日,捕撈出池,共養殖150d,收獲魚6483.5kg,平均畝產540.4kg,其中:
(1)團頭魴
收獲5379kg,平均畝產448.3kg,平均規格456.5g,成活率98.2%。
(2)鰱鳙魚
鰱魚收獲693.5kg,平均畝產57.8kg,平均規格760.6g,成活率95%;鳙魚收獲411kg,平均畝產34.3kg,平均規格1100g,成活率97.3%。
(1)收入
團頭魴銷售價格為12元/kg,收入64548元;鰱魚銷售價格為3元/kg,收入8322元;鳙魚銷售價格為8元/kg,收入4932元;總收入為77802元,平均畝收入6483.5元。
(2)成本
飼料:共投喂飼料9700kg,飼料系數為1.8,飼料價格為4.5元/kg,支出43650元。魚種:團頭魴購買價格為12元/kg,成本為6504元;鰱鳙魚價格為7元/kg,成本為1102.5元;支出7606.5元。人工為6600元,藥物及其它1300元。總成本為59156.5元,平均畝成本4929.71元。
(3)利潤
總利潤18645.5元,平均畝利潤1553.79元。
本試驗馴化養殖團頭魴的畝效益達到1553.79元,其效益遠高于馴化養鯉。近兩年,馴化養鯉大多保持微利、保本狀態,有的甚至虧損,漁民養殖積極性不高,本試驗表明團頭魴是值得養殖的品種。目前,團頭魴多采取套養,池塘主養很少,因此,其養殖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養殖過程中,團頭魴容易馴化,吃食情況較好,容易飼養。另外,也沒有發現團頭魴發病,可能與試驗池塘水質調控的比較好有關。本試驗團頭魴品種為普通團頭魴,團頭魴在我國已選育出優良品種“浦江1號”,它具有生長速度快、體形好、遺傳性狀穩定、成活率高等優點,今后可考慮飼養。另外,馴化養殖也可以培育魚種,團頭魴魚種銷售情況也比較好,除供應池塘養殖外,還可供湖泊、水庫等大中水面放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