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衛梅 顧曉飛
(常熟理工學院圖書館,江蘇 常熟 215500)
經過長期觀察發現,高校科研量與高校教職工的年齡、職稱之間有些數學關系,這種關系是否科學和諧,本文將從統計學角度,運用統計方法作一定深入探討。
選取常熟理工學院圖書館作樣本,但在統計分析中注意到點只能反映面而不能代替面的特征。以1997年至2007年11年間常熟理工學院圖書館職工為樣本,統計總人數及年齡分布、科研論文發表量、職稱及變動情況。根據圖書館人員性質及學校科研處統計口徑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相關數據的修正。圖書館人員性質包括在編事業編制和合同制工人,根據人員自身的學歷狀況及學校對其是否有科研要求,對總人數進行修正,剔除合同制工人數。職工年齡統計劃分為三個區間,即小于等于29周歲,30周歲至49周歲,50周歲以上。職工職稱情況分為初級、中級、副高級和高級幾種。把某個年齡區間內發表的科研論文數統計作為科研量分布年齡頻次,把某種職稱級別區間內發表的科研論文數統計作為科研量分布職稱頻次。
依據表一作統計指標計算,即,
①科研量區間頻率=年某區間科研頻次/該年科研總量;
②區間人均科研量=年某區間科研頻次/該年該區間人數;
③科研量區間頻率趨勢,即依據科研區間頻率作線性分析趨勢圖;
④區間人均科研量趨勢,即依據區間人均科研量作線性回歸分析趨勢圖。
從絕對數來看,1997---2007年間科研量總數、職工總數、各區間職工數呈現增加態勢。各區間科研頻次都有上下波動情況,但在≦29歲和30-49歲以及初、中級、副高級職稱區間,該指標呈明顯增加態勢;其他區間,該指標態勢不明晰。從“3中的①②”指標分析,科研量區間頻率在高級職稱區間呈現恒0情況,在其他區間都呈現上下波動變化。

表一 常理工圖書館科研分布年齡及職稱頻次統計

圖1:科研創造能力的年齡分布模型圖
依據“3中③④”指標分析,在初級和副高級區間、30—49歲區間,很明顯該指標呈上升態勢;在50歲以上區間該指標出現劇烈波動又回歸為0現象;在其他區間,該指標呈現下降態勢;高級職稱區間,該指標仍為0.
5.1 無論是從絕對指標還是從相對指標看,科研量大多數指標都呈現上升趨勢的區間是30—49歲、初級和副高級。對樣本30—49歲區間一次求導后發現,30--40區間上升趨勢速度逐漸加快,40—49歲上升趨勢速度逐漸減緩。對照圖一看,樣本30—49區間呈現上升態勢符合客觀規律。樣本在初級和副高級區間呈現上升態勢的主因有二,一是燈芯引力原理,現有政策條件下,高校職工的固定收入跟職稱呈正相關關系,而科研是晉升職稱的主要條件,高級職稱區間恒為0狀態是極不正常的,但這種不正常正對燈芯引力原理進行了有力佐證;二是職稱從初級到副高級的發展變化與年齡的增長呈現一致性,一般職工從初級到副高級的職稱變動的相應年齡都落在30—40歲區間,而該年齡區間的科研能力本身就處于上升、成長和成熟階段。
5.2 單從職稱區間看,中級區間先升后降,副高級區間頻率先降后升。究其升降的原因符合馬斯洛需求理論,如果將職稱與得到尊重程度匹配,初級為不尊重,中級為一般尊重,副高級為較高尊重,高級為非常尊重。一部分職工認為自己雖然得不到最高尊重,但自己也不會不被尊重,所以這部分人在達到中級和副高級后,職稱科研指標上就表現為降;一部分職工希望自己的尊重層次能不斷上升,這部分人在職稱科研指標上就表現為升;高級職稱區間恒為0狀態是極不正常的,但這種不正常正說明部分職工在得到職稱最高尊重后,學術無建樹情況,反映了職工自我滿足思想,也暴露了現行學校對職工的評價體系過于偏重職稱卻缺失學術評價方面的規定等問題。
5.3 單從年齡區間看,29歲以下區間指標呈現下降態勢。究其主因有該區間學術思想和水平本身就處于培育萌芽階段,其次是因為現行職稱晉升體制中職稱比例緊縮控制,再者就是許多人剛踏入工作崗位,心理落差較大,工作方向感不強。
為了提高高校的科研學術水平,從根本改變科研在年齡和職稱上分布不合理的現實,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國家應逐步完善職稱的評價體系,改革職稱終身制度。
職稱相對于科研而言,它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促進科研,又可能抑制科研,所以學校在科研政策評價體系中要科學對待職稱作用。引導職工樹立健康正確的學術觀、職稱觀,引導全體職工積極的向上意識,營造濃厚科研學術氛圍。學校領導應重視科研在職工工作中的評價比重,學校應制定科學合理的科研政策和評價體系,建立合理的學術獎勵機制,提高職工科研積極性,鼓勵職工多科研。學校應提倡并推廣尊重科研學術人員的理念,提高科研人員受尊重感、榮譽感。
職工自身應樹立危機意識,建立與時俱進,終身學習觀念。新職工應學會心理調適,盡快使自己找到工作著力點。
[1]周山等.從我院“九五”科研統計看高學歷人員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J].海軍醫學雜志,2002,23(3).
[2]薛風平.科研創造能力的年齡分布摸型[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4,(6).
[3]王紅等.淺析新時期高校圖書館人員結構建設—以大連理工大學為例[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