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金
在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上,魏宏省長《政府工作報告》回顧了過去一年的政府工作,提出2014年要以改革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對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宏觀經濟政策、政府主要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這些部署,對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系全局。《報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是政府最大的責任。要突出辦好民生實事,深入發展社會文化事業,這是今年《報告》的一大特色和亮點。不避民生難題,直面民意期待,改善民生路徑清晰,具體措施翔實有力,于細微處體現了政府對百姓民生的高度關切。我們斷定:2014年必將是持續有力有序有效改善民生的一年。怎樣看待民生熱點和難點,今年有何實際新舉措?現圍繞《報告》就加強和改善民生問題進行重點解讀。
解讀之一:
2014年民生怎么干
2014年是在新的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今年政府工作要以改革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充分釋放改革動力,挖掘經濟增長潛力,保持轉型發展定力,全面激發市場活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全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總體要求是: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總體思路,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和可持續的原則,統籌中長期目標和當前急需,繼續實施十項民生工程,突出辦好民生實事,持續保持對社會事業的重點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著力解決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努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重點為群眾辦好19件民生實事
圍繞民生事業發展變化實際,力求使民生項目更加貼近群眾實際需求,更好地解決群眾最急最盼的現實問題,是今年民生工作的突出特點。《報告》提出的19件民生實事包括教育、醫療、衛生、住房、養老、就業等,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投入更大。實施19件民生實事,各級財政將投入596億元。在此基礎上,2014年我省公共財政預算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預計將比去年提高近1個百分點。其中,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年人均提高40元,達到每人每年320元。為此,財政計劃安排230多億元,是19件實事中投入最大的一項。
二是距離更近。保障和改善民生“看得見”、“摸得著”,是實實在在的身邊事。19件實事中,包括為小學生、初中生免除作業本費,改善2000公里鄉村公路,實施2.6萬個村公共服務設施維護補助,這些事,看起來雖然不大,如小學生免收作業本費,平均到每個人身上,一年就幾十元,但能讓孩子們感受到黨委政府對他們成長給予的實實在在的關心。
三是項目更細。為1萬公里公路建設安全護欄,將30%的公租房定向出租給農民工……19項民生實事中,有很多件都是在上一階段基礎上的細化深化。
四是覆蓋更寬。安排13.2億元,對2.6萬個村內公共服務設施日常運行維護予以補助;安排5億元資金,對初次創業并吸納3名以上勞動者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一次性給予每人1萬元的創業補貼……上述項目此前基本上屬于公共財政支持的“盲區”,隨著19件民生實事的落地,這些“盲區”將逐個被掃除。
堅持改革創新統籌推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用改革思路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多樣化服務,是今年加強和改善民生的鮮明亮點。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并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并軌。加快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構建產教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高等院校內涵式發展。積極推進醫療費用異地即時結算,全面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做好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幸福美麗鄉村(社區)文化院壩”建設。辦好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紀念活動,舉辦省第七屆少數民族藝術節和首屆農民藝術節。
解讀之二:
2014年民生怎么落實
按照直接惠民、補缺補短、鮮明導向、凸顯實效的思路,全省將完善推進模式,優化政策設計,明晰權責劃分,強化制度、政策和工作保障機制。
一是堅持民生財政取向。牢固樹立民生優先理念,充分履行公共財政保障改善民生職能,加大財政投入。突出重點辦好民生實事和民生政策體系建設,解決群眾直接相關、直接感受、直接受益的重點問題,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
二是優化政策項目。按照“確保可持續發展”要求,區分輕重緩急,將重大民生政策擴面、提標和困難群眾急需急盼解決的事項作為新增民生實事,合理確定民生政策項目。細化制定實施方案,明確目標,有序推進。
三是加強督促檢查。堅持規劃引領,分類指導,強化民生項目資金管理,確保規范、安全、廉潔、高效;加大民生政策宣傳力度,激發企業、社會和廣大群眾參與民生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者單位:省委政策研究室)(責編:雷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