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


城市在日新月異地發展,鱗次櫛比的現代化小區、傳統老式的住宅區都需要這樣一個人群——保安。說起保安,你可能立刻會想到每天進出小區大門時,他們一句溫暖的問候;可能會想到夜歸路上,他們巡邏的身影;也可能會想到和他們的一次爭執、一場誤會……本期,讓我們走近他們,了解我們身邊這群最熟悉的陌生人。
“脾氣好,讓我和業主關系好”
被采訪者:岑東38歲新聞物業公司保安
采訪地點:紅星國際
記者找到岑東的時候,身著筆挺制服的他正在紅星國際小區花園里例行巡邏。“毛姐,買菜回來啦。”“岳婆婆,你眼睛不好,走水池那兒的時候小心點哦。”“浩浩,又跟爺爺下來耍了?今天乖不乖?”一路上,岑東和小區住戶熱情打著招呼。上到七八十歲的老年人,下到幾歲的孩童,都和他熟絡。看見記者來采訪,幾位在花園散步的大媽主動過來聊岑東:“這個小伙子沒得說,脾氣好、性格好,又是個吃苦耐勞的人。小區里的大人娃娃都喜歡他!”岑東在一旁不好意思地連說:“應該的,應該的。和業主們把關系處好,讓他們高興,也是讓我的工作環境更愉快。”
被公認為好脾氣的岑東,也和業主發生過爭吵。有住戶總是把電瓶車停在樓門口、過道上,影響了大家的通行;有住戶亂接電線,造成很大安全隱患……和住戶吵得最厲害的一次,岑東印象深刻:一位新來的租客沒有帶門禁卡,要求岑東開門。他禮貌地對來人提出:“請報一下名字和住的房號,我先核實一下。”對方當天似乎心情不好,還沒等岑東把話說完,脾氣就“炸”了,厲聲嚷嚷:“核實啥子?我就是住在這兒的!我是壞人嗎?”岑東趕緊笑著解釋:“請理解,這是我們崗位的規定,不是看不起你。”但租客揮起拳頭示威,還開始了謾罵,情緒越來越激動。岑東氣得漲紅了臉,拳頭也捏緊了,但知道不能沖動,只能提高聲音分貝壓制對方:“我是按照規定來,也禮貌地對你說話。你不要這么兇,打擾小區其他人!”雖然對方一直很兇,岑東還是堅持核實情況以后才開門。他事后總結:“我也是為了維護小區整體安全,和我吵過的人后來也能體諒我。”
38歲的岑東退伍以后,在酒店業、餐飲業都干過。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作為紅十字會志愿者到彭州銀廠溝服務20多天。回來后,岑東決定在城市繼續打拼。他認為保安是目前最合適自己的工作,公司管理正規,自己收入穩定,雖然靠每個月2000多元的收入在城市里生活也覺得壓力大,但心里踏實。岑東希望有機會再多學點知識,可以把保安這個看似技術含量不高的工作干得更好。
“為住戶服務,沒啥子難的”
被采訪者:陳蓉40歲 廣電苑門衛
采訪地點:慶云西街73號門衛室
和物業化管理的新型小區保安不同,作為老式院落的門衛,陳蓉的工作包含了保安、清潔、信件分發等多方面。她每天的工作很有規律:早上6點半打開院落大門,然后清掃院子,收發郵件、報刊和包裹,隨時登記來院子的陌生人;在無人來訪的空檔,抓緊時間清掃各樓的樓梯間;晚上確認各處安全以后,10點半鎖好大門,半夜有住戶回家,要隨時起床開門;第二天早上6點半,一天的工作又開始了……
和陳蓉的聊天在她不時的哈哈大笑中進行,這位樂觀的大姐被問到當門衛最難的事時反而犯難了,“難?沒啥子難的喃!”在陳蓉看來,這個工作性質單純,不用自己租房住,又掙錢又能照顧到家庭,一切都讓她滿足。院子里有住戶說:“她半夜要經常起來給住戶開門,還是很惱火。”陳大姐哈哈一笑,說:“非要說一個很難的事,這算一個吧。”半夜開門最頻繁那次是有一年的12月31日,很多年輕人在外面迎新年,玩得久。從凌晨12點半開始到早上6點,陳蓉一共開了15次門,平均20多分鐘就要起來一次。最密集的一段開門時間里,她剛躺下5分鐘,就聽到有人按門鈴了,連續四次。她和住戶開玩笑:“你們約好了5分鐘回來一家人嗎?”冬夜里開門,陳蓉冷得全身都不受控制地發抖。她干脆直接穿著厚棉衣睡覺,能保證快速起床開門,又不會被凍感冒。就這樣,陳蓉也不覺得特別難,“我睡眠好,開完門倒下就睡著,如果是入睡難的人,可能覺得難受,我就沒感覺。”
陳蓉工作的院子是一個單位的宿舍,一共三棟樓,有63戶人,其中很多都是老年人,8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10人。陳蓉經常幫老人搬搬抬抬。她是院子里小朋友的臨時看護,“陳姐,幫我把兒子看到一眼,我去買兩把菜馬上回來。”她還是院子里網購族的代理人,“陳姐,我有個快遞到了,幫我墊一下錢。”陳蓉說:“大家都信任我,對我像家人一樣,這樣的工作是一種幸福。”
和很多老小區的門衛一樣,陳蓉和家人就住在門衛室。丈夫在附近的一個單位當保安,兩個女兒也在這里成長。“雖然生活簡單,但我們不僅能吃飽穿暖,還能經常吃好的、買新衣。沒什么煩惱。”來自樂至的陳蓉一家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但她最終還是想回老家,“老家空氣好、風景好,住著舒服。女兒們以后要在哪兒生活,就看她們自己了。”
“保安,是一個需要技巧的工作”
被采訪者:王偉43歲麥高物業秩序維護主任
采訪地點:財富又一城
王偉和他的工作團隊負責財富又一城綜合體的保安工作。他打交道最多的是住宅內2000多戶業主。從2009年入行,王偉在這個行業做了5年,對保安工作有自己的見解,“現在人力資源管理對保安的稱呼是:秩序維護員。”他覺得這個提法更貼切,也更平和親切,不像保安的稱呼,有點冷冰冰。王偉說,現在物業公司的正規提法也是物業管理服務公司,“保安工作就要時刻想到服務兩個字。”
很多人認為當保安門檻低,雖然王偉也認同,但他認為這“絕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干好的工作,而是一個需要技巧的工作”。他總結了干好保安工作的兩個關鍵:一是溝通技巧。經常有剛剛入行的保安不懂溝通,遇到訪客或沒有帶門禁卡的業主,橫眉豎眼地吼一句“沒得門禁卡不準進!”對方難免發火。“我會換一種說法:您好!如果沒帶門禁卡,我們幫您核實一下住址。或者說,您好!您找哪家業主,我們先幫您聯系一下。”王偉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只要語言、態度擺順了,溝通起來很容易。”他還給團隊下了硬命令:萬一遇到了住戶情緒激動的時候,也要堅持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王偉總結的第二個技巧是主動服務。在工作中遇到業主,他都會微笑致意或問候一句,這樣和業主的感情也慢慢建立起來了。“我覺得那種站在門口給業主敬禮,太形式主義了。我喜歡幫進門的老人提一下菜,逗逗小區里的小娃娃,大家關系很快就走近了。”今年春節,有業主拿水果、煙專門來慰問他們表達感謝,這讓整個團隊都有被認可的成就感。
從事保安管理工作的王偉不同意“保安是沒有前途的職業”的說法,他認為這個與人打交道的工作,很能培養一個人為人處世的能力。如果干好了普通保安的工作,自己就具備了真誠服務的意識、良好的溝通能力、較強的隨機應變解決問題的能力。“行行出狀元。我們公司的一個項目經理,就是從保安干起來的。只要踏實肯干、肯學,怎么會沒有前途?”(責編:雷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