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成都市委組織部

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核心是把基層黨組織的工作重點轉移到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上來,重心是提高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近年來,成都市新津縣從問題導向著眼,從模型分析入手,著力優化群眾工作環境、群眾工作網絡、黨員干部素能、群眾自治能力,積極探索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能力的新思路、新辦法、新機制。
轉變工作方式 優化群眾工作環境
新津縣完善制度建設,先后建立“陽光熱線”、群眾約談、縣級領導“AB”崗信訪接待等制度,推行“三視三問”群眾工作法,細化全縣各級領導聯系村(社區)、村(居)民小組、普通黨員、普通群眾、困難群眾的長效聯系制度。轉變工作職能,構建“費隨事轉、以錢養事”的運作機制,將縣級部門行政服務進一步向鎮、村延伸;調整村級組織定位,分離村委會的村級事務決策者和集體經濟經營管理者職能。加大投入供給,將全縣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內容按類型劃分,明確政府、自治組織和市場主體三者的供給責任,運用政策引導、資金支持、貸款貼息等舉措,鼓勵引導社會組織供給部分公共產品。
創新組織設置 優化群眾工作網絡
新津縣探索建立產業黨組織,將村(社區)全部升格為黨委或黨總支,增設產業黨支部58個,推行“黨支部+專業合作社(協會)+產業+基地+農戶”的農村黨建模式,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產業發展一線得到有效發揮。創新推行非公黨建“先鋒聯盟”,把產業關聯、地域相近的已建黨組織和未建黨組織的非公企業以及相關涉企機構聯系起來,組建了8個非公企業黨建“先鋒聯盟”, 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土地以及水、電、氣等具體問題。創新組建“功能型”黨組織,在31個農民集中居住區全部構建了“小區聯合黨委(黨總支)+網格片區(分片、樓棟)黨支部+樓棟(單元)黨小組”的黨組織體系,推行黨員“雙重管理”,實現了黨的工作向農民集中居住區有效覆蓋。
完善長效機制 優化黨員干部素能
新津縣完善選拔培養機制,確保“有人才干事”,打破行業、身份、地域限制,將一批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協調能力強的優秀人才充實到基層組織,優化隊伍結構,實現基層群眾發展愿望與當選干部施政目標的有機統一。完善教育培訓機制,確保“有能力干事”,分級對基層黨務、村務工作人員等進行有重點專題培訓。開展千名機關干部駐村蹲點聯戶幫扶、選派機關干部駐村任職等活動,推動機關黨員干部下基層、接地氣。完善保障激勵機制,確保“有動力干事”,出臺加強鎮村干部隊伍建設的八條激勵措施,建立健全村(社區)干部固定補貼正常增長機制,開展“勤廉雙優”爭創活動,發現和選樹了一批先進典型。完善管理監督機制,確保“有壓力干事”,建立健全從選舉到任期管理、從民主評議到質詢罷免、從黨務公開到科學民主決策的相互銜接、系統配套、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有機統一的基層黨組織書記監管體系。從近幾年新津民主評議情況來看,滿意率在90%以上的基層黨組織書記占95%以上。
堅持多元參與,優化群眾自治能力
新津縣拓寬群眾自治平臺,構建“村黨組織領導、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議事會決策和監督、村委會執行”的治理新模式。目前,全縣平均每村有村民議事會成員26.8人,3年來累計收到群眾意見建議3200余條、議決3100余件、群眾滿意率達97%以上。增強群眾自治意識,建立村級公共服務專項資金,納入市、縣兩級財政預算。探索建立基層重大公共建設項目“六步工作法”,進一步激發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的熱情。大力發展社會組織,研究出臺《新津縣社會組織孵化園實施方案》,促進社會組織不斷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全縣共有登記注冊的社會組織110家,其中社會團體71個、民辦非企業單位39個。
從新津縣探索提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能力的實踐經驗看,黨的群眾工作實質,是要實現黨對人民群眾的政治引領、權益維護、素質提升、力量凝聚等作用。從黨的群眾工作內涵看,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人民群眾等三個方面構成了群眾工作的主體;從黨的群眾工作外延看,黨的群眾工作能力應由工作環境的支撐能力、基層黨組織的領導能力、黨員干部的引領能力、人民群眾的自治能力等四個方面組成。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效能如何,直接依賴于他們服務群眾的能力素養。因此,加強能力建設是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決定性因素。第一,轉變黨的領導方式,是提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能力的核心。要深化社會組織服務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制度,推動黨委政府對切實可行、符合群眾利益、得到群眾擁護的政策方針的制定,促進基層組織調整履職重心,由全能型向服務型轉變,激發社會組織在群眾工作中的活力。第二,提升基層黨組織的領導能力,是提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能力的基礎。要著力構建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的,包括基層黨組織各個外圍組織等在內的整合社會的體系,實現以不同手段和途徑與社會不同群體的人員建立有機聯系,使黨的影響有機地嵌入社會,推進黨組織與社會形成一種新型關系。第三,增強黨員干部的引領能力,是提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能力的根本。要加強基層黨員干部隊伍特別是基層黨組織書記引領能力建設,嚴把選才關、教育關,強化關懷激勵,提升基層黨員干部堅持 “以民為向、以民為本、以民為重”,用民主的辦法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第四,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是提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能力的保障。要進一步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村(居)民自治機制,在推動群眾參與公共事務中依靠群眾力量、汲取群眾智慧、服務群眾需要、接受群眾監督,化解群眾工作中的諸多矛盾,推動群眾工作常態長效。
(責編:賀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