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剛 徐志平 上海大學
技術經紀是以知識、技術、經驗和信息為資源,為技術供方和技術需方的技術轉移提供溝通、聯系,促進技術交易的系統性服務活動。技術經紀具有專業性強、難度高、人力資源需求緊迫和高附加值服務的特點,使其成為現代高端服務業和現代高價值服務業領域中不可或缺的獨立社會化分工。在國家創新體系中,技術經紀是技術交易、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和產學研合作工作的紐帶和橋梁。
本文中的技術經紀服務體系是指由一系列公共機構(政府部門、高校、隸屬公共機構部門的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等)和私營機構(主要是技術經紀機構)組成的系統或網絡,這些機構的活動是為了技術擴散、知識服務,是為了促進知識創新和技術創造。技術經紀服務體系包括主體、環境系統和資源系統。
技術經紀服務體系具有整合性和靈活性,并以制度性框架為前提,一個地區的技術經紀服務體系的發展水平是反映該地區的技術貿易服務能力的重要方面,并間接反映其對城市或區域轉型發展的貢獻能級。
發達國家的現代服務業處于較高的發展水平,主要通過政策、立法、組織、資金等手段,積極推動本國技術經紀事業的發展。在國內,上海市作為我國技術經濟服務體系建立的先驅城市,對全國城市的技術經濟服務體系建立健全都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美國的技術經紀的內涵寬泛,其技術經紀機構系指技術轉讓代理部門,它們為發明者和潛在的使用者牽線搭橋,協助雙方改進技術,把技術推向實際應用,幫助消除影響技術進入市場的經濟、法律、體制和管理上的壁壘。美國《史蒂文森-懷德勒技術創新法》明確規定,技術轉讓是每一個聯邦實驗室及其每一位雇員的責任,提出對取得發明創造的人員和技術轉讓的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美國的公共技術經紀機構包括1家國家技術轉讓中心(NTTC)、1家聯邦實驗室技術轉讓聯合體(FLC)、6個區域技術轉讓中心(RTTCs)、7家制造技術中心(MTCs)、數百家研究與技術應用辦公室(ORTAs)、散布各地的小企業發展中心(SBDCs)、數百家技術應用中心、合同研究機構(CROs)、公司許可部門(CLDs)、咨詢工程師機構(CETs)、信息經紀機構(IBRs)、企業孵化器和科學園(BITs)以及其他機構(OTHs)等。技術經紀人主要包括技術入門代理人、專職的區域協調員、技術服務志愿者等身份。各種公共技術經紀機構使用聯邦資助或企業資助的經費開展技術經紀服務。
歐盟約有330多家機構從事技術經紀活動,包括十幾類,英、法、德和意大利這4個國家的技術經紀機構占歐盟技術經紀機構總數的70%以上。荷蘭、比利時、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各有20家以下。丹麥有6家,盧森堡有3家。這些技術經紀機構提供的服務通常包括發明評估、技術需要評估以及市場調查和起草商業計劃等。公司主要采取咨詢費的方式收費,較少等到項目成功后再收取“成效費用”。除了英、法和愛爾蘭,其他很多歐洲國家的大學參與技術經紀活動仍然有限。
瑞典是在歐洲具有重視科技中介機構發展的傳統,它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健全的科技中介服務網絡,為提高國家創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瑞典采取政府強化支持,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科技中介組織以中小企業為服務重點;擁有健全的風險投資市場;科技中介服務組織向創新活動的中上游轉移,直接參與到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創新活動過程中。
日本的技術經紀機構的運營必須在法律的允許范圍之內開展活動,因此日本專門出臺了相關法律,支持大學成立技術轉讓組織,規定大學技術轉讓組織可以無償使用國立大學設施,并允許大學教師可做技術轉讓工作,可以到企業兼職,也可以入股和投資。
2005年,上海市官方注冊執業資質的技術經紀機構僅有10家,累計擁有注冊執業技術經紀人70余人,2005年累計推動技術成果交易合同金額5000多萬元,執業技術經紀人當年人均實現技術成果交易合同金額71.43萬元。2010年上海市官方注冊執業資質的技術經紀機構30家,共計擁有注冊執業技術經紀人410人,2010年累計推動技術成果交易合同金額1.5億余元,執業技術經紀人當年人均實現技術成果交易合同金額36.59萬元。截至2011年6月統計結果,上海規模最大的技術經紀公司為上海高校技術經紀有限公司,公司已擁有注冊執業技術經紀人231人。
通過以上調查結果初步分析:上海執業技術經紀人在2010年比在2005推動技術成果交易的合同金額增加了200%,但2010年比2005年的人均技術成果交易合同金額卻降低48.78%。上海執業技術經紀行業發展過程中的突出矛盾開始顯現,部分執業技術經紀人的從業信心將經受考驗,技術經紀行業的發展將迎來春天前夜的彷徨時期,但政策出臺的窗口打開的時機基本成熟。
技術經紀制度不夠健全,導致技術經紀人從業動力不足。在現階段技術經紀活動中,由于缺少制度保障,業務渠道不暢通,提供技術經紀獲益的經濟來源不穩定,導致技術經紀人的社會地位和對技術轉化的促進作用并沒有獲得普遍認可。與其它行業的經紀人橫向比較,技術經紀人的業務比較清淡,收入微薄,且大多數處于兼職工作狀態,現有的技術經紀制度還不能完全清楚地界定其技術經紀行為,往往使很多技術經紀人對本身所從事的技術經紀活動心存疑慮,無法充分發揮其技術經紀服務能力。
技術經紀人的執業能力不足,知識結構不完整。目前,實際上執業技術經紀人兼職的多,專職的少,真正以技術經紀為主業的更少,人力資源明顯不足。目前技術市場上的技術經紀活動,以簡單中介為多,人力資源質量不平衡,且很不穩定,技術經紀人活動的空間比較狹窄,有的技術經紀人長期從事單一業務,大多不能跟蹤技術貿易全程。技術經紀事業的發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質的專門人才,但目前大多數的技術經紀人還主要是專業科技人員和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出身,他們有較高的科學文化水平和一定的專業知識,但是金融、法律、財經、管理、商品流通等專業知識較少。
技術經紀行業發展處于較低水平,技術服務能力不足。國內技術經紀人多數為“半路出家”,從事技術經紀業務的經歷和經驗不足,對技術經紀服務體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所知或研究均少,導致目前的國內技術經紀業務的發展還處于摸索階段,遠未達到內涵建設階段。技術經紀雖然在國內發展較早,但依然是先天不足,無法滿足服務城市轉型發展的需要,也很難提供高附加值現代服務。
技術經紀行業競爭狀態混亂無序,影響行業健康發展。目前存在大量的沒有資質的機構和人員涉足技術經紀行業之中,同時出現了技術經紀與咨詢、投資、其他服務業務混合的傾向,很多的咨詢公司或服務公司也開展技術經紀服務,形成技術經紀遍地開花,產生混亂博弈狀態,影響行業健康發展。
加強技術經紀的立法和政策制定,以立法來保障和促進技術經紀服務體系建設,規范技術市場的技術經紀行為,以行政手段對技術經紀行業進行管理和監督,通過制度安排實現技術經紀服務體系的資源優化配置,構建雙軌制的技術經紀制度體系,形成良好的技術經紀環境系統,引導、激勵和支撐技術經紀執業人員積極參與技術貿易,規范本市的技術經紀服務行業,并按照制度體系推動行業自律,提高技術經紀人的執業能力和服務于區域技術轉移的水平。
根據技術經紀人才現狀,政府急需創新人力資源機制,加強市場準入機制,建設技術經紀專家庫和技術經紀人力資源庫。政府、行業協會應注重技術經紀人的工作延展培訓,培養出更多的具有科學工程、經濟、法律等綜合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并為技術經紀人提供更多的職業發展機遇。
進一步發揮公共性服務平臺的綜合支持和協調作用,在技術貿易的宏觀面上形成有效的協調機制,并通過政府公共性平臺、社會行業協會專業性平臺和社會廣泛的商務交易平臺來強化政府部門的宏觀指導、信息服務、網絡交易功能,豐富技術經紀資源系統,優化技術經紀環境系統,支撐技術經紀持續健康發展。
建議政府在開放的技術市場制度之下,加強對技術市場中的技術經紀活動的管理和引導,設立與技術經紀事業推廣部門完全分立的技術經紀監管部門,對技術市場的不良潛規則進行規制和約束,營造良好的技術經紀環境。
建議政府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全面開展技術經紀服務體系建設的相關研究工作,為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提供理論基礎、政策依據和決策參考,探索我國技術經紀行業的發展規律,為技術經紀服務體系建設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