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魯云,鄭 炫
(新疆農墾科學院機械裝備研究所,新疆 石河子832000)
新疆地處西北邊陲,是我國重要的資源大省和優質棉花、糧油、瓜果的生產基地[1]。在棉花、糧食、油料、畜牧和能源生產等方面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是21世紀我國重要的資源供給區,并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點。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土地面積691.72萬hm2,占新疆總面積的4.24%,是全國農墾面積最大的墾區之一。兵團在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增強各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和鞏固邊防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2年,兵團實現生產總值1 197.21億元,其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802.09億元,占兵團生產總值的67%[2],可以看出農業生產在兵團經濟中占相當大的比重。農業是兵團的優勢產業,在集約化程度、規模化水平、農機裝備水平、現代農業實用技術等方面處于全國農業領先地位。
由于新疆位于歐亞大陸中部,遠離海洋,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3],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勻,農業類型為典型的灌溉作業。可耕土地多為河流沖積而形成的綠洲,大多耕地平整規則,單塊耕作面積較大。新疆地區人少地多,人均種植規模較大,適合于大型農機具機械化聯合作業,不僅省工、省時而且作業質量也較高。
到2012年末,新疆兵團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425.02萬kW,其中大中型拖拉機42 772臺、小型拖拉機34 194臺、聯合收割機2 865臺、農用運輸車20 814輛,大中型拖拉機與配套農具比為1∶1.82。
雖然新疆地域遼闊,農業生產類型獨特,主要農作物機械化作業水平位居全國首位[4],農業機械化水平相對較高,但是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規模化農業生產。新疆農業機械化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不盡合理,適合特色林果業、設施園藝農業、畜牧業等生產的農機具十分短缺。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設施建設差,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緩慢,農機經營服務社會化程度相對較低,農業機械化資金投入不足,農產品收獲、加工和畜牧機械的發展還相對滯后。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標志[5],是提高農業生產率、農產品商品率、土地產出率,提高農業經濟收入的重要舉施。同時,農業裝備水平和農業機械化水平是衡量農業機械化的兩個重要指標,也是我國目前農機統計的主要內容。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僅受自然條件影響,同時也受社會經濟條件、地理環境等諸多因素制約,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兵團發展農業機械化需要充分合理利用新疆的自然資源,以投入盡量少的人力和物力,生產出較多的農產品,大幅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商品率,以滿足各族人民群眾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
2012年,兵團投入農機化資金163 758萬元,農機經營總收入426322萬元。全兵團土地耕作、覆膜、中耕等操作均實現100%機械化,播種、植保和收割等操作的機械化程度分別為99.6%、99.0%和72.2%,而種植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91.5%。
從農機裝備結構方面看,田間動力機械相對較多,農機加工動力相對較少。兵團農業機械總動力以從事田間和運輸作業的拖拉機動力為主,而農業加工動力所占比重較小。兵團農業機械的發展僅局限在第一產業鏈內,涉及第二、三產業較少。在擁有的農機具當中,小型農機具居多,不能滿足大規模農業生產的需要。兵團農業作業機具主要集中在糧食作物生產上,而畜牧業、林果業等相應機具較少,且服務比較單一,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由于受到自然條件以及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的限制,南北疆地區農機化發展不平衡。2012年,全兵團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程度已達到了72.2%,但林果、畜牧、設施園藝農業和特色農業機械化水平仍然較低[6],玉米、葡萄、番茄收獲機械,棉花采摘機械依然是薄弱環節,在這些作物種植領域仍需耗費大量的人力資源。
兵團在經濟合作組織組成和發展方面還處在探索階段,農機服務的市場觀念和相應的扶持政策措施還有待提高和完善[7]。目前,與農機有關的經營服務組織資金投入相對較少,經營理念跟不上形勢需要,政府相應的扶持政策和支持力度較小,農機經營服務組織發展較為困難,管理部門的農機社會化服務觀念有待加強。
全兵團農機教育和農機培訓工作不適應新形勢下團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農機培訓條件簡陋、方式落后,培訓能力遠不能滿足高新農業機械發展以及團場職工對現代農業技術的需求。農機專業戶和農機手大多數文化水平不高,沒有系統學習過農業機械化經營管理和農機具工作原理、使用、保養和維修等知識,因此農機具損耗較快,維修費用較高,從而導致農業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降低。沒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農機生產經營戶就無法用科學的理念規劃現代化農業生產,無法引進先進的農機具,也無法全面實施大規模農業機械化生產。
各地區應根據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8],合理分配農業資源,將資金向優勢農產品產區傾斜,向關鍵和薄弱環節傾斜,大力推廣先進適用型農機具,進一步優化農業技術裝備結構。著力抓好新型復式、精量作業等現代化農業機具的推廣應用,解決玉米、甜菜、番茄、葡萄等收獲機械化以及優質棉區的棉花生產機械化采收等問題。
新疆區域發展不平衡,南疆與北疆農機化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這導致兵團農業機械化發展必須走協調發展的道路,應考慮到各區域、各環節發展的特點,各地區與各層組織的適應性,根據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具體狀況采取多種形式的政策措施,因地、因時制宜,協調發展。同時,各組織之間也應建立協調的合作關系,利益均衡、分工合作,謀求各級組織的共同發展。
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實現農機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充分發揮農機管理組織的協調職能,把分散的農機裝備與農戶聯系起來,引導扶持農機服務組織發展,推進農機服務業朝專業化、市場化發展。積極引導各種農機經營服務組織不斷拓展農機作業市場的領域和范圍,建立起分工協作、服務到位、充滿活力的多元化農業機械社會服務體系。
充分利用各類教學培訓資源,培養一批優秀的農機技術專業人員,充分發揮基層培訓基地的作用,支持有條件的團場建立農業機械化職業教育基地[9]。同時,建立一支高素質、技術強的農機隊伍,定期加強對農機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使他們不斷掌握國內外先進農業機械技術,以提高農機人員對新型機具的操作水平和處理故障的能力,進而提高農機具的作業質量和使用效率。
新疆具有發展畜牧業的優勢條件,目前新疆的畜牧業正處在從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的關鍵時期。要實現現代化畜牧業,就必須在飼草種植、管理、收獲、加工、儲存和牲畜的飼養、畜產品加工、保鮮儲藏、運輸等方面實現機械化作業。只有在實現畜牧產業化發展的同時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才能最終實現畜牧業現代化。
新疆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條件為各類瓜果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當前新疆林果業的種植面積已達99萬hm2,但是到2012年林果業機械化作業程度卻只有44.13%。林果等特色農業生產的主要環節如開溝、施肥、采摘、修剪等仍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無法滿足特色農業快速發展的需求。而要發展林果、特色農業,就必須積極開展相應的農機具引進、研制和推廣工作,爭取早日實現林果等特色農業生產的全面機械化。
中央安排新疆的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從2004年的200萬元上升到2010年的8億元,受益農戶和農機合作服務組織已達18萬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在促進兵團農業的快速發展、改善農機裝備結構、提高機具裝備水平和機械化作業水平、實現農業增產和團場職工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兵團各級財政部門要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逐年加大對農機領域的資金投入力度,切實建立健全財政支持農機資金穩定增長機制。以雄厚的資金投入,加快兵團農業全程機械化作業進程。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兵團各項工作日漸推進,今后的一段時期將是兵團農業機械化發展新的戰略機遇期,是全兵團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的黃金發展期。同時,伴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10],新疆加快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工程建設。糧棉、特色林果業和畜牧業基地,以及保護性耕作和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環境工程的建設,為兵團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農業機械需求量不斷增強。兵團農業機械化發展擁有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市場需求十分旺盛、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支持進一步增強,以及農機社會化服務機制日趨完善等諸多有利條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兵團農業機械化事業將迎來一個跨越式的發展。
[1]劉新平,韓相魁.新疆綠洲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生態經濟學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3,(3):55-59.
[2]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辦公廳.兵團年鑒2013[M].新疆:兵團年鑒出版社,2013.
[3]王魯敬,李俊華.兵團第八師有機肥施用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新疆農墾科技,2014,(4):33-36.
[4]李杰軍,羅惠文.第十四師林下經濟的發展思路及建議[J].新疆農墾科技,2014,(2):17-20.
[5]孫緒英.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J].江蘇農機與農藝,1999,(4):22-23.
[6]姜秀紅.淺談提高機采棉加工質量的措施[J].新疆農機化,2008,(2):32-33.
[7]齊秀英,李 靜.錦州市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與探討[J].農業機械,2011,(3):90.
[8]候天寶,解佰一,宋立波.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機械,2013,(36):39-40.
[9]徐秋艷.新疆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經濟增長的協整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1):11470-11471,11475.
[10]魏 巖.新疆農業機械化組織模式研究[D].新疆:新疆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