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玉慶
(安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營改增”作為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在我國推廣的每一個步驟都備受關注。 《2013中國財政發展報告》發布以后更是增進了這一政策的精準把握。而相應的配套措施在“營改增”政策和試點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會逐步健全,“穩中求進”成為營改增政策推行的整體發展思路。明確營改增政策在我國經濟發展方式中的關鍵作用尤為重要,可以說是推行工作開展的前提,不明確作用是無法達到全力推行的。營改增的主要著力點之一就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高經濟的增長質量和效益,促進財政管理更趨科學化。雖然目前營改增處于推廣期,但是其后續效果必將會逐漸顯露出來,營改增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理順了國家和企業財政分配關系,避免了重復征收現象,減輕了企業的沉重負擔,推進了科技的發展進步,從而增大了經濟效益,使國民受益。
1.營改增政策背景
從國際背景講,增值稅從1954年開征以來有效解決了傳統銷售稅重復征稅狀況,征稅范圍迅速擴大全國各地,覆蓋了貨物和勞務等更多范疇,在經濟活動的每個環節都有涉及。而從國內背景看,營改增之前我國的增值稅和營業稅分立并行,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越發凸顯出不合理性,針對這一缺陷十二五規劃中開始起草相關政策加以改進,所以這個時期才是“營改增”政策正式實施的開端。2011年,李克強同志提出營改增政策提案,2012年溫家寶總理確定了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范圍的決議,從上海率先推行之后分批擴大到北京、天津、湖北、浙江、廣東等省市。
2.“營改增”政策內容
首先營改增就是營業稅收改為征集增值稅。商品流轉所形成的增值額度作為計算稅收的基本數據,相比營業稅的方式,在同等營業收入條件下,降低了稅負率。
營改增政策的試點行業如下表:

?

?
營改增政策的試點時間安排于2012年1月1日開始執行,2013年是擴大試點范圍期。稅率安排如下表:

?
計稅方法包括一般計稅法、簡易計稅法和其他選擇法。而納稅人確定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改征增值稅后收入依舊歸屬試點地區,稅款分別入庫。因試點產生的財政減收,按現行財政體制由中央和地方分別負擔。
3.營改增的政策目標和評估
營改增政策的總目標就是健全有利科學發展的稅收制度,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
營改增政策的評估從不同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影響,從政策本身效果看短期目標的實現在顯現,而總目標的實現尚待時日,從效率角度看協調度越高效率越強。
營改增政策試點實施后,實現了平穩的過渡和平臺數據的交換。政策的推行朝著好的方向前行,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1.營改增政策稅目與征稅范圍間存在界限不清問題。
這一問題是營改增政策推行過程中的重點問題,征稅范圍的不明確導致稅目劃定出現不清晰,一些政策范圍之外的稅目導致了劃定的問題,無法統一,地稅與國稅機關之間意見的不同形成了征收的掣肘,致使政策實施效率降低。
2.營改增政策對納稅人界定和服務類企業納稅需規范標準。
在營改增政策實施的實地調研過程里,會發現有眾多企業經營的業務十分龐雜,而政策中對這些業務沒有加以明確的規定,就存在是否對其征收增值稅的問題。試點區域沒有明確一般納稅人標準,一些服務行業本應納入營改增范疇的卻被排除掉,存在不規范現象。
3.營改增政策實施者人員嚴重不足,專業水平不高。基層稅務專業管理人員的不足,增加了人員投入,或者一人多職管理現象,導致政策實施、管理的困難。
1.營改增政策深化分工的重要性作用。營改增政策推行后促進了制造業主輔分離,改變大部分生產型服務業內部轉化,將研發、市場營銷等環節獨立為創新主體,提升產業能級,增進了工業轉型。分工逐步精細化,營改增政策的出現可以幫助企業進行行業和專業的分工,從內向外進行生產性的服務劃分,而受到當前企業市場規模擴展所需要的分包管理、勞動外包等,企業可借助“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從根本上對本企業進行徹底的調整和梳理,有助于介于企業運營成本,并在帶動行業逐步細分化的基礎上也促進了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
2.營改增促進出口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完成雙向效應的落實。在“營改增”出現之前,我國在服務行業里主要采取全額的營業稅征收辦法,不但增加企業出口勞務的費用,還對勞務在出口時的退稅起到阻礙作用,而“營改增”則可以消除這種向國際進行勞務服務和對國外其他單位提供出設計和研發等工作的負面影響值。借助正面和間接效應的帶動,企業的經營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服務貿易方面的國際競爭力則由于擺脫了退稅束縛而飛速發展,這對當前形勢下國際和國內市場定位改革以及中國國際化進程下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3.營改增政策對企業資源配置具有優化作用。資源配置是否合理,是企業發展質量和企業效益的保證,營改增能夠降低稅收和抵扣,起到制度引導作用,因其對企業分工進行了深化調整,對經濟結構也進行了有效構建,所以能夠進一步提升資源配置能力。實施“營改增”有利于加快資源整合,在產業升級、服務業與制造業協同發展前提下,引導主體資源向先進行業和優勢企業匯集,進而提高物質資源的整體配置效益。同時,“營改增”能夠帶動勞動力就業效應,激發服務業就業彈性,起到蓄積勞動力的作用。尤其是對吸收城鎮化過程中轉移出來的剩余勞動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營改增”有利于促進勞動力資源由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有序轉移。
1.營改增發展的未來發展趨勢
就整體趨勢來看,營改增將社會分工進行了細化,但是受到我國龐大的行業體系的影響,目前的營改增需要深入并滲入到我國各個領域當中,因此其理論的發展趨勢主要向如何應對精細化分工要求下的市場和品牌發展與營改增是否出現矛盾點的方向去進行深入的討論。
就行業發展要求來看,營改增未來發展趨勢會促進產業格局的調整,如大型生產企業將面臨的“主輔分離”、進行第二產業的催化、內部精細化成本節約系統的構建、信息化生產的應用以及服務型企業的精細化分工和企業財務體系的調整等。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為拓展市場增加利潤值,“營改增”的執行和逐步擴大其覆蓋范圍,則會更為精細的對其覆蓋范圍內的企業和與營改增改革所需要接洽的工作方面進行規則的再次梳理、細化和重新訂立。
因為產業增值稅直接與原本“營改增改革”之前的各項節約成本、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的工作相協調,并采取共同協作的態勢,但是就長期發展來看,從低端走向高端將是當前企業極其需要進行運作的改革模式,在此之中所實行的“營改增”也將按照當前企業的發展需要,進行相應的、在可執行范圍之內進行調整的、合理化、規范化以及科學化的整改,盡管作為已經運作在目前我國各個城市中的具有唯一性的稅費體制,但是因為在具體的實踐中由于各種問題的出現,也將會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因此,營改增的未來發展趨勢將更加的具有宏觀性和微觀的具象化,即可放之四海而皆準,也必須做到適用于其所覆蓋的所有行業。對于特殊行業則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規定及規范。
2.營改增發展改革的著眼點
在前文對營改增政策和落實現狀的解析中,我們對營改增已經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并對其在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作用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認知。那么在當前營改增不可逆轉的發展背景下,針對改革的著眼點,筆者建議可以采取如此下幾點措施。
首先,告別營業稅的重復征稅,將“大而全”轉變成“小而精”。長期以來,我國所采取的“大而全”的稅費制度在實踐中并不符合現代化分工的需要,并對一些如外包型業務如計算機技術、售后服務、人力資源、信息咨詢等方面均需進一步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簡單、易操作的、具有統一性的改革規范和法規,以便有法可依的前提下,能按照當前行業發展趨勢需要,進行精細化的稅費改革并與生產需要進行相互糅合,整理出既可以幫助推動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需要,又對中國稅收制度有深遠影響力的規則和章程來。
其次,在需求結構方面要根據當前的發展形勢,從國內、國外兩個市場融合角度出發,將重點內容放在對于投資者、出口方面和優化消費三者之間的關系上。營業稅的目的在于促進國家、企業、社會各個方面成本的節約,提升消費需要,而并非從根本上進行稅費的控改,而是從合理的角度整合和調整結構來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因此,以此角度為切入點,營改增的各項措施可在實踐中按照實際需要來改革。
營改增的整體格局在逐步的建立,所釋放出的變革成效會滾動增加,在優化了實體經濟環境的基礎上,逐步調整國家財稅體制,促進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改進經營方法,保證社會經濟的長遠平穩發展。隨著試點的成效反饋,看到“營改增”方案推行實施的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優化完善,能夠進一步實施積極地財政政策,提振我國市場經濟。這是一個長期的實踐工作,不斷總結探索加以深化,才能充分發揮營改增政策的效能。
[1]陸麗萍.“營改增”政策試點的市場初步評估[J].科學發展,2012,(05).
[2]許善達.營業稅改革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條件[J].民主與科學,2011,(04).
[3]曹海燕.營改增對現代企業稅收的影響研究[J].財經界,2013,(08).
[4]王偉東.論如何從管理角度促進營改增的實施[J].財經界,2013,(05).
[5]吳凱玲.我國增值稅擴圍改革出現的問題與建議[J].中國集體經濟,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