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匯
(1.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青島 266555; 2.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藝研究院,山東東營 257000)
CO2在油田研究和應用主要是利用其溶解降黏、膨脹驅替、混相效應、溶解氣驅、降低界面張力和改善孔隙滲流能力的機理和特性,達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CO2驅油具有適用范圍大、驅油成本低、提高采收率顯著等優點,還能減少CO2這種溫室氣體向大氣的排放,減緩日益嚴峻的全球溫室效應,對環境也十分有利。因此,只要有充足且廉價的CO2氣源作保障,應首先考慮CO2驅。在CO2氣驅過程中,影響提高采收率幅度的主要因素是氣竄問題。現場應用時,由于平面和層間的非均質性,注入CO2極易在平面上發生黏性指進,縱向上沿著高滲透層發生氣竄,同時還存在重力超覆等現象,造成注入CO2波及效率降低,產油量下降,影響氣驅效果。因此,需要對CO2驅油封竄體系進行研究,以改善CO2驅的效果[1-7]。
小分子胺在一定溫度與壓力條件下,能與CO2、地層水中的Ca2+和Mg2+發生反應生成有機鹽。這種有機鹽在低滲地層中不能完全溶解,形成的晶體可堵塞孔隙,抑制CO2氣驅采油過程中發生的氣竄[8]。以乙二胺為例,發生以下反應。


HOOCNHCH2CH2NHCOOH+2H2O

MOCONHCH2CH2NHCOON(白色固體)+2H+
1.1.1試劑及儀器
氯化鈣、氯化鈉、氯化鎂晶體(MgCl2·6H2O)、乙二胺,均為分析純;蒸餾水;CO2(在高壓鋼瓶中),工業級。
電子天平(TP-4101,精度0.1 mg),高溫高壓反應釜(500 mL),壓力表(0~16 MPa),巖心管,供液泵。
1.1.2實驗步驟
配制礦化度為60 000 mg/L的地層水,取150 mL放入高溫高壓反應釜中,加入10 g小分子胺,密封反應釜,通入一定壓力的CO2,然后加熱到設定溫度,恒溫8 h后,關掉加熱器,泄掉壓力,將反應所得的沉淀烘干,稱質量。
1.2.1白色沉淀的紅外光譜表征
在一定溫度、壓力和CO2作用下,小分子胺與金屬離子反應生成沉淀。圖1為乙二胺及其在CO2條件下形成白色沉淀的紅外光譜。將兩個紅外譜圖對比可以看出,在乙二胺的標準紅外譜圖中的3 300 cm-1附近的兩個峰是N—H的吸收峰,白色沉淀的譜圖中該峰消失,說明—NH2中的N—H中的H被取代。典型的—NH2峰從1 600 cm-1移到了1 470 cm-1左右,表明出現了酰胺結構(—NHCOO—)。
1.2.2沉淀質量隨溫度和CO2壓力變化規律
實驗考察了沉淀質量與溫度和壓力的關系,結果見圖2。溫度為100 ℃,CO2壓力為8 MPa時,生成沉淀最多;在120 ℃下,CO2壓力為9 MPa時,生成沉淀最多;140 ℃下,CO2壓力為9.5 MPa時,生成沉淀最多。

圖1 乙二胺及其在CO2條件下形成白色沉淀的紅外光譜

圖2 不同溫度下沉淀質量與壓力變化關系曲線
這說明,固定溫度下沉淀質量隨壓力的增加呈“波峰”變化;當溫度升高時,最大沉淀量也逐漸增大,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一方面,乙二胺與CO2以及地層水中金屬離子反應可形成白色沉淀,另一方面,CO2壓力持續增加,當體系酸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也會促使氨基甲酸鹽發生分解,反應式為:

2)該沉淀在濃鹽酸溶液中可以完全溶解;
3)一定溫度和CO2壓力條件下形成的沉淀量受控于其生成速率及分解速率,因此每個溫度點下存在一個最佳壓力點。
封竄效果評價通過并聯雙管巖心物模實驗裝置(見圖3)進行。裝置由泵,中間容器(水、油、封竄劑),CO2氣瓶,巖心夾持器,回壓裝置等組成。

圖3 封竄效果評價實驗裝置示意
并聯巖心CO2氣驅提高采收率實驗過程為水驅,原油飽和巖心,水驅油,CO2驅,注乙二胺,CO2驅,回壓設定為8.0 MPa,實驗結果見表1和圖4。

表1 并聯巖心CO2氣驅提高采收率實驗結果

圖4 并聯巖心CO2氣驅提高采收率實驗結果
水驅及原油飽和巖心時注入壓力有所增加。再水驅時,注入壓力有所下降。注入乙二胺然后通入8.5 MPa的CO2,升溫到120 ℃,使其生成顆粒沉淀。再用CO2驅替,發現CO2驅替壓力為10 MPa左右,即突破壓力為2 MPa。并聯巖心實驗結果表明,乙二胺在CO2以及高溫(120 ℃)下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對CO2氣驅具有較好的封竄性能。
考察了CO2壓力為8 MPa、126 ℃條件下,工業品乙二胺放置8 h后所得沉淀與加量關系,結果見圖5。隨著乙二胺加量增大,生成沉淀增多。一般情況下,8 g工業品小分子位阻胺,生成沉淀質量為2.7 g;10 g工業品小分子位阻胺,生成沉淀質量3.3 g。工業小分子位阻胺價格為工業乙二胺價格的一半,可以考慮進行工業乙二胺相關封竄工作。

圖5 沉淀質量與乙二胺加量關系曲線
1)小分子胺與CO2以及金屬離子在高溫超臨界CO2條件下可以形成白色沉淀。當CO2壓力持續增加,使體系酸度增加,該顆粒沉淀會有一定的溶解。因此,小分子胺顆粒沉淀體系在固定溫度下沉淀質量隨壓力的增加呈“波峰”變化規律,具有一個最佳壓力點。
2)物模實驗表明,小分子胺顆粒沉淀對雙管巖心具有較好的封堵作用,突破壓力較高且穩定性較好。封竄后的CO2驅提高采收率幅度較大。該方法對CO2驅封竄具有較好的適應性。
[1]Bauer S,Gronewald P,Hamilton J. High-temperature plug formation with silicates[C].SPE92339. SP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Houston, Texas,USA,2005.
[2]于春磊,侯吉瑞,趙鳳蘭,等. 特低滲油藏CO2驅擴大波及體積的一種新技術[J]. 油田化學,2009,26(2): 165-168.
[3]Vassenden F,Holt T. Foam propagation 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oil.[C],SPE59284.Tulsa,Oklahoma,USA,2000.81-90.
[4]Tsau J,Heller J P. Evaluation of surfactants for CO2-foam mobility control.[C],SPE24013. Permian Basin Oil and Gas Recovery Conference,Midland,Texas, 1992.
[5]Zuta J,Fjelde I. Transport of CO2-foaming agents during CO2-foam processes in fractured chalk rock.[J],SPE121253.SPEReservoirEvaluation&Engineering, 2010,13(4): 710-719.
[6]張密林,馬立世,景曉燕,等. 海水-有機胺體系吸收CO2的研究[J]. 應用科技,2000,27(3): 21-22.
[7]宿輝,崔琳. 二氧化碳的吸收方法及機理研究[J]. 環境科學與管理,2006, 31(8): 79-81.
[8]任紅梅,付亞榮,陳燕. 醇致鹽沉積法調剖及提高采收率研究[J].油田化學,2001,18(3): 24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