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瑩,梁驍男,楊世杰,雷鑫宇
(1.西南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成都 610500;2.中國石化中原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河南濮陽 457001;3.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化學事業部,天津 300452;4.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有限公司,成都 610041)
聚酰胺-胺(PAMAM)樹枝狀大分子是油田化學品常用的分子骨架[1],常用于破乳劑、降黏劑、絮凝劑等產品的分子設計[2]。由于PAMAM樹枝狀大分子具有兩親的分子鏈段,也可作表面改性劑、增溶劑、凝膠化試劑和吸附劑等[3]。PAMAM的合成通常用逐步合成法,但對合成工藝的優化研究較少。筆者以乙二胺(EDA)和丙烯酸甲酯(MA)為原料,采用逐步合成法[4]合成了PAMAM樹枝狀大分子;試驗考察了單體配比、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和攪拌速度對半代PAMAM的合成工藝影響。
乙二胺(EDA)、丙烯酸甲酯(MA)、無水甲醇等,均為分析純,成都科龍化工試劑廠。
DF-101S集熱式磁力攪拌器,上海雙捷實驗設備有限公司;R-201型旋轉蒸發儀,上海申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HS-25型pH計,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WQF-510型傅里葉紅外光譜儀(KBr壓片), 北京瑞利分析儀器公司。
1.2.1半代PAMAM的合成
向反應瓶中分別加入EDA 9 g(0.15 mol)和無水甲醇90 g,在冰水浴中攪拌1 h,緩慢滴加MA 77.4 g(0.9 mol),15 min滴畢,升至室溫,連續反應24 h[5]。反應液于50 ℃下減壓蒸餾除去雜質[6],得到半代PAMAM產物,測得產品產率為92%。
用類似方法可逐步合成高代樹枝狀分子。
2.1.1原料配比
在反應溫度25 ℃,反應時間24 h,攪拌速度為中速條件下,僅改變EDA與MA的物質的量比進行合成試驗,得出半代PAMAM產率見表1。

表1 原料物質的量比對半代PAMAM產率的影響
由表1可見,隨著單體物質的量比增加,產率先增加后減少,再略有增加。在投料比為1∶6時,產率最高。適宜的單體物質的量比,可使反應正向進行,增大反應程度;如果偏離最佳物質的量比,可能導致Michael加成反應進行不完全,從而影響產率。在單體物質的量比為1∶10時,產率也至最高點,為96%,這是由于MA過量越多,反應進行越完全,產率越高。因此最優物質的量比1∶6或1∶10;但從經濟角度考慮,最佳物質的量比為n(EDA)∶n(MA)=1∶6。
2.1.2反應時間
選擇單體配比為1∶6,反應溫度為25 ℃,攪拌速度為中速,調整反應時間進行試驗,得半代PAMAM產率見表2。

表2 反應時間對半代PAMAM產率的影響
從反應動力學角度來看,Michael加成反應比較容易進行, 適當延長反應時間有利于產率的提高, Michael加成反應進行更為完全,收率明顯增加,但是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乙二胺的含量逐漸降低,反應的氨基數目也逐漸減少, 因此反應時間的延長加對叔胺值和收率的影響甚微。故一定范圍內,反應時間越長,反應進行得越充分,產率越高。由表2可知,延長反應時間有利于產物收率的提高,但反應進行到30 h,產率持平不再提高,故最佳反應時間應為30 h。
2.1.3反應溫度
保持其他反應條件不變,僅調整反應溫度進行合成試驗,得出半代PAMAM產率見表3。

表3 反應溫度對半代PAMAM產率的影響
對于Michael加成反應,適當提高溫度有利于反應正向進行, 但溫度過高容易引起PAMAM 環化為己內酰胺,以及Michael加成反應的逆反應, 進而影響所得產物的純度和收率。由表3可見,在25 ℃和30 ℃時,產率均可達100%,因此最優反應溫度介于25 ℃與30 ℃之間。由于實驗室時室溫恰好在25 ℃左右,從操作方便的角度考慮,選擇25 ℃作最適宜的反應溫度。
2.1.4攪拌速度
在單體EDA與MA的物質的量比為1∶6,反應時間為30 h,反應溫度為25 ℃,選擇不同的攪拌速度進行試驗,合成的半代PAMAM產率見表4。

表4 攪拌速度對半代PAMAM產率的影響
由表4可以看出,攪拌速度為中速和快速的時,產率都較高,理論上攪拌速度越快,原料混合的越充分,反應的越徹底,產率越高。故最優攪拌速度選擇快速。
經合成工藝條件的優化確定出較優反應條件為:n(EDA)∶n(MA)=1∶6,反應溫度25 ℃,反應時間30 h,攪拌速度快速進行合成反應。在此反應條件下,合成出半代PAMAM產物,通過酸堿中和滴定法測出其產率為92%。
將合成產物溶于過量甲醇中,再于50 ℃減壓蒸餾除雜質,重復該過程多次,反復純化,最終得到淡黃色黏稠液體。純化后的半代PAMAM測得的紅外光譜見圖1。

圖1 半代PAMAM的紅外光譜

1)確定了合成半代PAMAM的較優反應條件為:在n(EDA)∶n(MA)=1∶6時,于25 ℃下快速攪拌反應30 h,產物產率92%。產品純化后可得高純度的產物。
2)以乙二胺和丙烯酸甲酯為原料合成PAMAM樹枝狀大分子,由IR譜圖可得出:合成半代PAMAM時,以EDA為核基元與4個MA通過Michael反應加成生成一個四元酯;合成整代產物時,前一步反應得到的四元酯與過量的EDA發生酰胺化反應,生成一個四元酰胺化合物。之后循環進行Michael加成反應和酰胺化反應,最終得到樹枝狀大分子。
[1]陳榮圻.樹枝狀聚合物及其在染顏料工業中的應用初探[J].印染助劑,2013,30(2):1-6.
[2]李翠勤,王俊,楊洪軍,等.樹枝狀大分子對原油的破乳與降粘作用[J].化學工程師,2005,120(9):16-18.
[3]沙耀武,武劼.樹枝狀大分子的研究進展與應用前景[J].湖南化工,2000,30(4):1-4.
[4]楊惠,張巍,楊世偉,等.聚酰胺-胺類樹枝狀大分子的合成與應用研究進展[J].應用化工,2009,38(4):596-603.
[5]王學川,何林燕,強濤濤,等.半代樹狀聚酰胺-胺的合成和表征[J].皮革科學與工程,2009,19(3):10-13.
[6]崔玉花,楊金紅,崔玉,等.高純度樹狀大分子聚酰胺-胺的合成與表征[J].應用化學,2012,29(5):49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