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畜牧獸醫局駐五分地動物衛生監督站
半農半牧地區牛羊寄生蟲病的綜合防治
王剛/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畜牧獸醫局駐五分地動物衛生監督站
(一)基本情況
翁牛特旗位于河北、遼寧、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由于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變遷,逐漸形成了農牧過渡和農牧交錯的大農業生產格局,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北部農牧結合的半農半牧區。牛羊養殖是其支柱產業,也是農牧民賴以生存和生活的物質基礎,但所飼養的牛羊,均遭到寄生蟲不同程度的侵襲,給養殖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對畜牧業發展的負面影響極大,筆者抽檢當地的昭烏達肉羊、絨山羊、烏珠穆沁羊、草原紅牛等西門塔爾雜交牛等比較有代表性的畜種,通過糞檢、剖檢、大群抽檢和血液檢查,結果寄生蟲感染率為100%,共檢出牛羊寄生蟲19種,其中牛9種、羊16種,分別屬于10科、17種,絳蟲1科1屬3種,線蟲6科10屬10種,蜘蛛昆蟲2科4屬5種,原蟲1科1屬1種。全旗牛羊寄生蟲病牧區重于半農半牧,半農半牧重于農區。牛的寄生蟲中,以牛皮蠅、捻轉胃蟲、結節蟲、疥癬為全旗優勢蟲種,鉤蟲、絳蟲、棕色胃蟲居次;以牛焦蟲、肝片吸蟲為東部牧區地方性優勢蟲種。羊的寄生蟲中,以捻轉胃蟲、結節蟲、羊鼻蠅幼蟲、疥癬為全旗優勢蟲種,絳蟲、細頸線蟲、鉤蟲、毛首線蟲居次;以肝片吸蟲為東部牧區地方性優勢蟲種。外界環境自然氣候尤其是降雨量的多少對寄生蟲的繁衍有較大的影響,俗語說:“澇防蟲、旱防蠅”是符合翁牛特旗牛羊寄生蟲病流行特點的。總的來說多數蟲種于春季出現高潮,從季節看春季以胃腸道線蟲、肝片吸蟲、羊鼻蠅幼蟲、牛皮蠅幼蟲為主;夏季以牛羊焦蟲、幼畜線蟲、絳蟲為主;秋季一部分線蟲和絳蟲可出現小高潮;冬季以牛羊疥癬、虱為主。全旗牛羊寄生蟲病具有蟲體多、侵襲面廣、感染率高、寄生強度大、混合感染多、危害嚴重等特點,由于自然條件、地域不同感染的種類和強度有所差異,全旗牛羊寄生蟲主要是消化道線蟲、牛皮蠅、羊鼻蠅、牛羊肝片吸蟲、牛羊焦蟲、牛羊絳蟲等。
(二)原因分析
由于過去缺乏對全旗牛羊寄生蟲系統的調查研究,對其寄生情況掌握不清,在防治上不能根據其季節動態和流行規律在同一時間內統一進行,且驅蟲后不能進行糞便無害化處理,是驅蟲后糞便中的蟲卵又散布于草地或圈舍中,從而形成新的傳染源,致使防治效果不夠理想。特定的自然條件和飼養管理方式往往會加重牛羊寄生蟲的危害。一是每年的春4~5月份由于飼草缺乏,補飼又不足,加之寄生蟲的寄生,可造成大批牛羊死亡,尤其是幼齡的危害最重。二是翁牛特旗牛羊較多,而可供放牧的草場有極有限,牛羊常年在同一牧場放牧,缺少劃區輪牧的條件,幼畜也缺少專放草場,管理較粗放,驅蟲藥浴密度不高,防治時間不十分合理,這樣就造成全旗牛羊寄生蟲廣泛流行,使一些寄生蟲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綜合防治
根據全旗半農半牧區不同區域牛羊寄生蟲病流行特點,針對寄生蟲危害程度,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進行綜合防制。一是牛羊自身的驅蟲,包括預防性驅蟲、治療性驅蟲;貫徹以“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使用新型防治牛羊寄生蟲病的藥品,如吡喹酮、丙硫咪唑、肝蛭凈、賽福丁、畜癩靈、三氮脒等專用藥,選擇有效藥物進行適時驅蟲。在驅蟲時間選擇上,胃腸道線蟲2月、7~8月、12月進行三次,應統一進行,確保驅蟲密度在98%以上,驅蟲后應進行糞便無害化處理;羊鼻蠅幼蟲、牛皮蠅幼蟲應在9月中下旬進行驅治;牛羊焦蟲的發生與當地蜱的出現、消長密切相關,一般為4~7月份, 5~6月為發病高峰期;疥癬病應在每年的6月、9月份進行兩次防治,牛一般為5~9月,7~8月為發病高峰期。二是外界環境除蟲;三是切斷傳播途徑,包括改變飼養方法、殺滅和處理中間宿主、加強動物檢疫工作,嚴格處理患病器官;四是防止污染和搞好環境衛生;五是提高牛羊自身抵抗力;六是制定科學防治計劃;各蘇木鄉鎮場動物防疫員、個體獸醫和養殖人員要提高素質,更新知識和提高技術水平,推廣普及牛羊病防治知識,改變傳統落后的養殖牛羊的習慣,走科學養殖的道路,實踐證明,按上述程序防治將有效的制止寄生蟲對牛羊的危害,促進畜牧生產的發展,提高經濟效益。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