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
(廣西桂林市靈川縣靈田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桂林 541214)
母豬生產的管理
李文忠
(廣西桂林市靈川縣靈田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桂林 541214)
在養豬生產這個動態循環中,仔豬的成活率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加強母豬生產的管理,是提高仔豬成活率和降低母豬生產死亡的重要環節。本文就母豬生產過程,從產前、產中、產后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做一個簡單論述,并且對其重要性做出淺析。
母豬;生產;管理
(1)做好母豬妊娠期的檢查工作
母豬在產后十分容易出現乳房腫脹、發炎甚至是萎縮,導致母豬乳汁分泌不足。母乳是仔豬的唯一營養來源,而且仔豬吮吸母乳都有固定習慣,一頭仔豬往往只吮吸同一個乳頭的乳汁。產后母豬的乳房乳頭出現異常,仔豬就會由于吮吸不到充足健康的乳汁而發育不良,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大大增高。因此,在產前一定要做好母豬的妊娠期檢查工作,檢查母豬的乳房是否健康,乳頭是否處于正常狀態,尤其是初產母豬,應當密切關注其發育狀況。在母豬產前做好乳房的檢查工作,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母豬乳房病變而導致的產后哺乳能力低下,有效地提高仔豬的成活率,防止發育不良和發育受阻。另外,在產前檢查的過程中統計有效乳頭的數量,也可以為產后的仔豬寄養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2)做好母豬妊娠期的飼養工作
首先在飼料的選擇方面,要使用新鮮飼料,禁止飼喂冰凍、霉變的飼料。禁止給母豬飲用帶毒、不清潔的飲水,否則極易引起母豬流產。
(3)做好母豬產前的各項管理工作
母豬在妊娠3周后抗熱能力逐漸增強,但容易遭到蚊子、蒼蠅、毒蟲等侵擾,使得母豬無法正常休息,進而影響胎兒的健康發育。另外蚊蟲叮咬和蒼蠅的繁殖,也使得豬舍里易爆發傳染病。因此“在蚊蟲出現的高峰期,每3 d喂1次VB1,喂量40~50 mg,這樣母豬會產生一種蚊蟲不敢接近的氣味;也可購買滅蚊器根據豬舍面積均勻掛在豬舍兩端及中部,這樣有較好的驅蚊作用且不危害畜體”[1]。最根本的措施還是要加強豬舍的清潔工作,管理人員應當及時清掃,更換飲水從而確保母豬能夠飲用到清潔的飲水。保持豬舍的衛生,以降低傳染病出現以及流行的可能。當管理人員發現有病豬出現時,一定要及時隔離、剔除,從而降低傳染病爆發的風險。
除此之外,母豬在妊娠期間要注重保胎。管理人員要特別注意避免抽打、驅趕等行為對母豬造成刺激,防止母豬因為擁擠咬架等原因造成的機械性流產。這樣可以增強母豬的體質,防止胎死腹中以及流產情況的出現,降低生產過程中難產等現象出現的可能,使得每窩都能生產出更多初生體重過關、生命力頑強的優質仔豬。
(1)做好產前產房的消毒工作。管理人員應仔細對產房、產床和保溫箱進行潔凈、消毒和干燥。在母豬進入產房之前,要對母豬進行全身清潔,將臟物清洗干凈而后用稀釋的消毒藥液進行全身消毒。此時要注意盡量使用溫水以減少對于母豬的刺激。臨產的最后一次消毒尤為重要,清除母豬的糞便等臟物,對產房、產床進行徹底的清掃,沖洗干凈產房之后再次使用消毒液清潔。這樣一來就大大降低了缺乏抗病能力的仔豬受到病原體入侵的可能。一個潔凈的小環境,不僅可以降低初生仔豬前期患病幾率,也對于母豬的產后恢復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2)控制母豬的生產時間。母豬的生產時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仔豬的成活率。若母豬的生產時間在夜間,且缺乏管理人員的看護的接產,如果出現難產現象,仔豬和母豬都難以成活。即使順利生產,仔豬也容易被母豬踩傷、踩死。因此要盡量讓母豬在白天進行生產。對此,管理人員可以采用多種科學手段進行調控。例如,將配種受精的時間控制在早上八點到九點之間。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母豬臨產前給母豬注射1~2ml的氯前列烯醇,母豬在次日白天生產的幾率高達98%。
(3)臨產準備工作及母豬分娩的管理。準備好接產用具,在產房鋪上墊草。待母豬出現生產前兆時,管理人員可用用毛巾熱敷母豬乳房或用手按摩以促進胎兒的排出。在仔豬產出之后,剪斷臍帶并且5%碘酒對臍帶斷端進行消毒。對初生仔豬進行有關技術處理后,及時讓其吃上初乳。若母豬出現難產現象,通常肌肉注射催產素進行催產。若 30 min后仍未產出仔豬,則要進行人工助產,要在專人的看護下進行助產處理[2]。
(1)產房的溫度調控。母豬生產后,產房溫度對于其體力恢復、提高泌乳量具有重要的影響。溫度過高會使得母豬的采食量下降,泌乳量減少,仔豬吮吸不到充足的母乳,會引起發育不良和阻滯。如果溫度不穩定或較低,抵抗力低的母豬容易受到感染,仔豬也會由于受冷而出現感冒、腹瀉。因此無論冬夏,產房的溫度應當調控在18~22℃。
(2)母豬的產后恢復。母豬在生產后,情緒暴躁且敏感,身體虛弱抗病能力差,容易感染疾病,食欲、消化能力也大大減弱。更嚴重者會出現產后癱瘓、產后不食、拒絕哺乳、甚至是咬仔的現象。在母豬的產后可使用藥物進行子宮沖洗。也可以口服補液鹽水,促進其排便,盡快恢復體力。飼喂具有輕瀉作用的飼料,使其排便通暢,防止產后便秘等情況的發生。
加強生產管理的重要性
養豬生產是個動態循環的過程,在養豬管理當中,母豬的生產管理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做好母豬的生產管理,使母豬產前健康產后恢復正常,仔豬強壯、生命力強且體重達標,對于養豬的持續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加強母豬的生產管理,可以大大降低母豬和仔豬患病的可能,對于提高豬肉的品質,對于今后的增重增產,都是一種前瞻性的努力。
目前我國的養豬業處在大發展的時期,前景較好。但是,我國的養豬效益距離美國等國家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本文就母豬的生產管理提出了一些淺見,也期待更多的農業技術研究者能夠提出更多的養殖方法,降低仔豬淘汰率,提高養豬效益,為祖國的養殖事業以及農民的小康生活做出貢獻。
[1] 羅濤,羅小平,羅月波.妊娠母豬的科學飼養管理技術[J].畜禽業,2012,(1):.36-37.
[2] 洪秀芳,沈義勇,王軍民,等.母豬產前產后的飼養管理[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1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