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繪和必昌和吉海
(1.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縣白沙鎮畜牧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云南玉龍 674101;2.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縣太安鄉畜牧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云南玉龍 674108)
牛繁殖力提升建議
和美繪1和必昌1和吉海2
(1.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縣白沙鎮畜牧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云南玉龍 674101;2.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縣太安鄉畜牧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云南玉龍 674108)
繁殖力是母牛繁育衡量的重要指標,根據母牛繁殖影響因素,有針對性的提出提升母牛繁殖力的措施,對于提升母牛養殖效益是大有裨益。文章分析提出影響母牛繁殖力的因素包括遺傳、環境、營養等幾個方面,針對這幾方面,文章提出定時觀察母牛,及時檢出發情母牛;適時準確輸精,提升母牛受胎率;嚴格消毒,避免輸精污染;加強飼養管理,管理好牛群;綜合防治措施,防治不孕癥的發生等措施,以供參考和借鑒。
繁殖力;母牛;建議
母牛繁育衡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繁殖力,繁殖力也直接關系到牛養殖效益的高低。由此,根據母牛繁殖影響因素,有針對性的提出提升母牛繁殖力的措施,對于提升母牛養殖效益是大有裨益。文章由此展開論述,以供參考和借鑒。
2.1 遺傳因素
牛繁殖力影響的各類因素中,遺傳是最基本的根本因素。可以說,不同品種牛之間的繁殖力是各不相同的。由此,牛生產工作開展過程中,一定要選留一些繁殖力強的母牛作為種牛來繁殖。
2.2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像是季節、溫濕度、光照等等,都將影響到母牛的繁殖力。溫度過高或過低都可降低繁殖效率。在我國多數地區,夏季炎熱,冬季寒冷,牛的繁殖率包括發情率與受胎率都比較低。而春、秋兩季溫度適宜.牛的繁殖率也都較高。因此.為了提高牛的繁殖率.必須具備理想的環境條件.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要注意防暑降溫。而在寒冷的冬天則要注意防寒保暖。
2.3 營養因素
營養也是影響母牛繁殖的因素之一,尤其是這些年的研究實踐中,兩者之間的關系更是備受世人關注。幾經證實,營養因素直接關系到母牛的發情、配種、受胎、成活率等因素。某種程度上,營養管理不到位,將影響公牛的精液品質,甚至誘發性機能衰退。在各類營養因素中,蛋白質、能量等的影響最大,礦物質、維生素等的影響次之。
蛋白質是機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成黏液、抗體等物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日糧中蛋白質缺乏,母牛的發情、受胎、妊娠等都將受到影響。甚至,將影響母牛的采食、消化、呼吸等等,導致體重降低,影響牛的生長發育。
能量水平不足或過高,都將直接影響母牛的繁殖力。研究證實,日糧中能量水平過高,將導致體內脂肪沉積增多,嚴重影響母牛的性機能。日糧中能量水平過低,將影響繁殖犢牛的生長發育,而青年母牛的適配年齡將由此而退后。而對于成年母牛,能量長期不足,將導致發情癥狀不明顯,或者是只排卵不發情,推遲發情日期。對于妊娠母牛,能量長期不足,將導致死胎、流產,甚至產出弱犢。
此外,維生素A與母牛繁殖力也有著密切的關系。維生索A缺乏容易引起流產或生出死胎、弱胎或胎衣不下。
總之,必須正確飼養,日糧的營養水平要適當.搭配要安全合理。提供的營養既能滿足青年牛生長發育和成年牛繁殖的需要,又不至于過剩。因此.對繁殖母牛群應予合理的飼養。
提升牛繁殖力,今后工作實踐中,著重做好如下幾環節:第一,定時觀察母牛,及時檢出發情母牛
母牛發情時間短,有效提升母牛發情率,必須要定期檢查母牛。建議,每天早上7時、中午1時、晚上23時分3次觀察,每次觀察時間控制在30min之內。按照此順序加強檢查,可有效提升檢出率達90%以上。
第二,適時準確輸精,提升母牛受胎率
在恰當的時間內,將優質精子準確輸送母牛子宮內適當位置,將有效提升母牛的繁殖率。一般情況下,母牛發情終止后7~14h排卵。但是,考慮到精子的運動時間、卵子的壽命等等,最佳配種時間可安排排卵前的6~7h。由此,外觀母牛發情減弱,外陰腫脹弱減,子宮頸收縮,黏膜開始紫青,粘液量渾濁,卵泡體積停止增大等變化時,即可安排配種。
第三,嚴格消毒,避免輸精污染
嚴格消毒制度,可有效預控各類病患的發生,提升配種效力。由此,配種前,建議對輸精器械、牛外陰等敏感部位及時清洗,嚴格消毒管理,避免應操作不得當造成新的污染。
此外,母牛分娩前后的衛生清潔工作也至關重要。加強分娩前后的衛生管理,將大大緩解母牛產后胎衣不下問題的出現,同時對子宮修復也是大有裨益。
第四,加強飼養管理,管理好牛群
提升母牛繁殖力的諸多因素中,抓好基礎牛群的飼養管理,管理好牛群,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強飼養管理,涉及的工作層面較多,詳細包括牛群結構的管理、生產利用率的管理、母牛發情的管理、空懷母牛的檢查、配種組織工作的開展、保胎育幼工作的開展等等幾個方面。配種中,失去繁殖能力的母牛,及時進行淘汰。配種中,受胎良好的母牛,還應及時檢查受胎率,做好補配、保胎等工作,確保母牛順利生產。
第五,綜合防治措施,防治不孕癥的發生
母牛繁殖工作中,不孕癥危害較大,是個不爭的事實。臨床包括:異性孿生、生殖道畸形、幼稚病、飼養管理性不育(瘦弱引起的不育、飼料品質不良引起的不育、維生素類缺乏引起的不育、礦物質、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不育)、氣候水土性不育、繁殖技術性不育、疾病性不育(卵巢機能障礙、持久黃體、子宮內膜炎)等,必須分門別類,采取綜合防治措施,防控于未然。
[1] 張正山.影響母牛繁殖力的因素分析[J].湖北畜牧獸醫,2009,(6):12-13.
[2] 胡海梅.提高高寒地區母黃牛繁殖力的主要途徑[J].山東畜牧獸醫,2010,(2):58-59.
[3] 李中利.影響母牛繁殖力的因素及提高牛群繁殖力的幾項措施[J].黑龍江動物繁殖,2011,(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