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浪
(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農畜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中心,四川達州 635000)
夏季高溫對蛋雞產蛋的影響及應對
田 浪
(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農畜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中心,四川達州 635000)
雞由于體溫高,代謝旺盛,皮膚無汗腺,最不耐熱。對產蛋雞而言,其最適宜溫度為10~25℃,當氣溫超過25℃時,雞群就會出現熱應激,影響蛋雞的生產性能。筆者有著多年的蛋雞場工作經驗,現結合規模蛋雞場的實際情況,總結以下綜合應對措施。
熱應激狀態下,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腎上腺,促進腎上腺合成皮質酮,導致雞神經高度緊張,心跳加快,采食量減少,性活動降低,首先在采食量上迅速作出反應,然后蛋重和產蛋率相繼受到高溫的影響,而蛋重對高溫的反應比產蛋率更為敏感。主要表現為:
1.1 采食量減少
高溫條件下,由于調控新陳代謝速度的甲狀腺素分泌減少,引起采食量下降,舍溫高于23℃,采食量就開始下降,環境溫度在25~30℃每上升1℃飼料進食量減少1.6%,從30~34℃每上升1℃可減少采食量3.5%。
1.2 產蛋率下降
高溫條件下,下丘腦中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對分泌促黃體生成激素的刺激活動減弱,使血漿中促黃體生成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排卵需要,從而使產蛋率下降,舍溫超過27℃時產蛋率開始下降,同時蛋殼變薄,溫度由27℃上升到32℃時,產蛋率降低6%,隨著溫度繼續升高產蛋率將急劇下降。
1.3 生產性能降低
由于采食量減少,致使蛋黃和蛋白的重量成比例下降,使整個蛋重減輕,舍溫由25℃升至29℃時蛋重稍有減輕,每升高1℃蛋重降低1.5%,舍溫由29℃升至32℃時,蛋重降低幅度增大,每升高1℃蛋重降低2.3%;同時在高溫環境下,母雞對鈣的吸收率差,從而出現蛋殼變薄,破蛋率增加。
2.1 改善生產環境
在雞舍周圍種植高大的樹木或爬山虎類的藤蔓植物,在雞舍屋頂建隔熱層,減少輻射,吸收熱量而降溫;雞舍內安裝排氣扇、吊扇,增加空氣流動速度,加快通風與換氣,保證室內空氣新鮮;向雞舍房頂噴水,或直接向雞體噴水霧,靠水的調節作用及水分蒸發帶走熱量,可降低室內溫度5~7℃,但要保證良好的通風,避免過度潮濕;另外有條件的還可安裝人造雨裝置。
2.2 調整日糧結構
為了解決高溫條件下雞采食量減少,攝取營養物質不足的問題,要適當調整飼料的營養水平,將能量和蛋白質含量適當提高,一般高出標準5~8%;由于夏季采食量減少,為了保證蛋雞鈣供給滿足產蛋的需要,一般在黃昏(蛋雞的第二個采食高峰期)時補1%左右的貝殼粉類的顆粒鈣;在日糧中添加碳酸氫鈉、維生素C、桿菌肽鋅等抗雞熱應激類藥物,維生素C可抑制蛋雞體溫上升,增加采食量,增強機體抗病力,建議用量為飼料中碳酸氫鈉5g/kg、維生素C 400mg/kg、桿菌肽鋅40mg/kg,或0.3%碳酸氫鈉飲水。
2.3 改變工作作息
改變飼喂時間,利用夏季早晚天氣涼爽、食欲好的特點,以早晚為主,給雞只喂料;改變飼喂內容,可適當加喂一些青飼料、塊根塊莖飼料、瓜類等青綠多汁飼料;改變拌料次數,增加喂料次數和喂料量,拌料能刺激雞的食欲,增加采食,每天拌料2~3次,可增加采食量15~20g,拌料時只加少許水,而無須添加新料就會取得好的效果;增加雞只噴霧,每天噴1~2次(下午2:00左右,晚上7:00左右),切忌在中午高溫時噴霧。
2.4 加強飼養管理
溫度升高,雞體水分散發量增大,同時其需水量也相應增大,供給足量、清潔、新鮮的飲水,最好保持長流水,同時保證水槽清潔,在給雞只增加飲水的同時,當舍內溫度高于32~35℃時,在其飲水中加入適量的維生素C、電解質等,以達到降溫、防止中暑的目的;在盛夏來臨之前,結合轉群、并群、淘汰等方式進行一次疏群,一般籠養蛋雞減少正常密度的20%即可達到降溫的目的;夏季由于雞只飲水增加,雞糞較稀,極易發酵和腐敗產生氨、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及時清理雞舍糞便,增加雞群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