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昌
(明光市明東辦事處畜牧獸醫站,安徽明光 239400)
明光市畜牧獸醫局2014年動物疫病及流行病學調查與分析
林正昌
(明光市明東辦事處畜牧獸醫站,安徽明光 239400)
為依法做好本市動物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全面掌握動物疫病發生規律,科學判斷動物疫病發生風險和流行趨勢,系統評估動物疫病流行狀況和防控效果,不斷提升重大動物疫病預警預測、風險防范、應急處置能力和防控水平,根據省農委辦公室《關于印發2014年全省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的通知》(皖農辦牧〔2014〕31號)和滁州市畜牧獸醫局下發的《2014年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方案》的要求,我局積極組織市、鄉鎮技術人員開展多種動物疫病的流行病學調查?,F將我市2014年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上半年我局根據對澗溪、石壩、管店、三界、自來橋5個鎮動物疫情定點流調情況,以及各種動物疫病的流行特點和發生發展規律進行總結分析,下半年擴展到全市17個鄉、鎮、辦事處,根據全市牲禽養殖分布、數量、密度和存在疫情隱患等因素,選擇畜禽養殖數量大且較密集的區域作為流調點;我們把澗溪鎮定為蛋雞、古沛鎮定為肉雞疫病流調點,潘村鎮定為鵝的疫病流調點,自來橋鎮、張八嶺鎮以及三界鎮定為牛羊疫病流調點,石壩、管店、蘇巷、橋頭四個鎮定為豬疫病流調點,其余鄉、鎮、辦事處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確定規模養殖場(戶)作為疫病流調點,每個流調點調查5個規模養殖場(戶),全市共設85個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大戶作為疫病流調點,在每月25日前將流調情況上報市疫控中心,由市疫控中心進行匯總、分析。在重點流調點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的同時,也結合適時疫情形勢和各地防控動態進行不間斷流行病學調查。
按照滁州市畜牧獸醫局下發的《2014年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方案》和明光市畜牧獸醫局2014年工作安排及《明光市畜牧獸醫局2014年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要求,全市各級動物疫控部門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各鄉、鎮、辦事處成立了流行病學調查小組并制定流行病學調查計劃,全面認真組織開展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及流行病學調查,一是依靠鎮、村防疫隊伍網絡,對全市養殖較密集地區進行抽樣調查,及時準確的掌握各種動物疫病的流行情況;二是市級動物流行病學調查組,特別是各鄉、鎮、辦事處的動物防疫員對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雞新城疫、豬藍耳病、豬瘟、等畜禽疫病進行了流調和重大動物疫情排查;三是利用技術指導員指導科技示范戶的機會,在技術指導員對轄區內共計400個規模養殖場、戶進行全面的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的同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四是利用先進快速的網絡技術平臺,經常發布信息,提醒全市廣大獸醫工作者,重點是村級動物防疫員隨時密切觀察疫情動態,這一舉措發揮了很好的疫情觀察作用;五是利用各級疫控部門進行防疫督查、疫情巡查、血樣采集和考核驗收的有利時機,以走村入戶、臨床觀察、詢問畜主、查看治療記錄、向村級動物防疫員調查了解等方式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
根據《2014年明光市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計劃》,市畜牧獸醫局和各鄉、鎮、辦事處在春、秋兩季防疫期間積極開展了動物疫病流行病學集中調查工作,重點加強了規模養殖場、養殖密集區、候鳥棲息地等重點區域的疫情流調,及時掌握疫情動態。共對全市17個鄉、鎮、辦事處400個養殖場(戶)開展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病、狂犬病、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雞新城疫等畜禽病和外來動物疫病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累計調查豬15萬頭次,牛0.5萬頭次,羊3.2萬只次,禽410萬羽次,犬0.3萬多條次。累計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易感動物429萬余頭只次,僅有少數養殖場(戶)零星發生了豬傳染性胃腸炎、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繁殖障礙和呼吸綜合征、豬丹毒、副豬嗜血桿菌病、附紅細胞體病、山羊痘、牛錐蟲病、雞白痢、雞大腸桿菌病、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等,均未發現重大動物疫情以及瘋牛病、牛肺疫、羊癢病等外來疫情及已消滅或基本消滅的疫病。同時嚴格執行疫情報告制度和疫情舉報核查制度,按月準時填報流行病學調查月報表。通過全年流調工作,全市未發現重大動物疫情,其它動物疫病也是零星散發,疫情總體平穩。
4.1 山羊布氏桿菌病流行病學調查
今年以來,特別是今春接羔保育時期,我市自上而下高度重視、積極行動,召開專門會議進行研究部署,成立專門流調小組,制定專項實施方案,落實專項經費、開展專項流調。今年共完成流調羊3.2萬只次,通過詢問畜主、臨床觀察及實驗室檢測,我市未發現山羊布氏桿菌病。
4.2 仔豬腹瀉癥流行病學調查
為全面了解我市仔豬腹瀉發生情況,科學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據,根據《2014年明光市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計劃》安排,及3月27日我局專題會議要求,我市動物疫控中心于4月上旬至11月中旬開展為期7個月仔豬腹瀉癥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共調查的150個養殖場(戶),僅有少數養殖場(戶)的哺乳仔豬零星發生了仔豬腹瀉,沒有發生流行。但根據我們今幾年來所掌握資料,仔豬腹瀉主要發生在秋末、冬、春季節,夏季很少發生,低溫、陰雨潮濕的天氣多發,通過調查,在這樣的季節、氣候,仔豬腹瀉癥的發病率要占90%左右,說明仔豬腹瀉發生于溫度有關,溫度高氣候干燥發病率低,反之發病率就高。
5.1 流調情況分析評估
今年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我市2014年沒有發生重大動物疫情,近期重大動物疫情風險較低。其主要原因:一是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各鄉、鎮、辦事處畜牧獸醫站全力以赴、狠抓落實,不留死角,防控效果顯著;二是今年動物免疫工作扎實有效,免疫抗體保護水平較好;三是加強了綜合防控,認真開展了綜合防控措施;四是認真執行了動物疫情報告制度,嚴密監視疫情動態。一旦發現疫情,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狀態,果斷撲滅。
5.2 監測情況分析評估
(1)今年我們對60個規模養殖場和126個散養戶飼養的動物進行了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雞新城疫、禽流感、布病、等6種疫病的實驗室監測,共監測各類動物1527頭(頭、只),其中布病監測165(頭、只),監測結果全部為陰性。已免疫動物抗體合格率平均達到88%以上,但散養戶雞新城疫抗體合格率平均僅有29%,由于飼養量很小且分散,我們認為對疫病的發生流行影響不大。 (2)按照《安徽省農業委員會關于印發安徽省家禽
H7N9流感剔除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們對全市22規模養禽場、一個家禽交易市場進行檢測采樣,共采集血清、口腔泄殖腔棉試子各660份,送滁州市畜牧獸醫局化驗室檢測,均為陰性。
通過對今年監測數據分析,我市幾種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抗體合格率均高于國家80%的免疫合格標準,反映出我市春秋兩季免疫效果好,防控措施到位,畜禽均在有效保護范圍之內。
(3)自2010年采取綜合性防控措施以來,2014年我市畜禽疫病明顯呈下降趨勢,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進一步加大重大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和監測力度。加強實驗室檢測,擴大流行病學調查范圍,加大流行病學調查數量,充分發揮各鄉、鎮、辦事處流行病學調查組及村級動物防疫員的作用,結合春、秋兩季集中免疫和平時補免工作認真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疑似染疫牲畜做到及時上報,果斷處置,達到消滅傳染源的目的。
目前季節己進入冬季,氣候寒冷,雨雪較多,畜禽冷應激風險高,如果養殖場所環境差,圈舍衛生不良,保暖與通風換氣差,會導致畜禽抵抗力降低,各種病毒性傳染病發生與流行的風險將大大升高。雖然今年秋防我市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平均免疫抗體監測合格率均達到了農業部的規定標準,表明我市畜禽對重大動物疫病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在此寒冷季節里,各鄉、鎮、辦事處仍需注意各種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治工作,著力提高畜禽群體的免疫抵抗力,避免重大動物疫情在我市的發生。當前仍需做好以下工作:
(1)秋季動物疫病防控綜合防控工作己經結束兩個多月,雖然畜禽免疫抗體水平多數處于較高狀態,各鄉、鎮、辦事處仍然應重點將畜禽補免工作與規模養殖場的巡查工作放在首位,認真做好首免及加強免疫工作,降低疫情在此季節發生的風險。
(2)加強飼養管理。飼喂全價飼料,搞好清潔衛生、定期消毒畜禽場舍及周圍環境,雨天防雨淋,晴天多曬太陽,防寒保暖,適當運動,以增強畜禽疫病抵抗力。寒冷低溫加之雨雪天氣,易致病毒性傳染病高發,如豬傳染性胃腸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應制定針對性措施,加強防范。
(3)加強檢疫,杜絕疫情傳播。我們要加大產地、運輸、市場、屠宰檢疫工作力度,加強轄區內動物的檢疫監管,對發病動物實行嚴格隔離,嚴防病害、染疫或疑似染疫的畜禽及其產品進入流通環節,杜絕疫情在轄區內發生和傳播,同時加強養殖場(區)和屠宰場等生產環節的監督管理,嚴格執行牲畜檢疫和消毒措施,有效地保障動物和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維護公共衛生安全。
(4)嚴格無害化處理病死畜。首先對陽性病畜實行隔離飼養,進行24h輪流監控,嚴禁病畜流入市場;其次是為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嚴格消毒滅源,對發病養殖戶的牲畜圈舍、活動場地、用具進行徹底消毒,并對周圍養殖戶發放消毒藥品開展自行消毒;對牲畜糞便用堆積、發酵方法處理;同時對進出人員、車輛進行嚴格消毒。三是及時撲殺病畜,疫情一經確診,立即向市政府匯報,對病畜進行撲殺深埋、消毒和無害化處理。
(5)從實驗室監測的結果看,禽流感、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標準,但部份鄉、鎮、辦事處的散養戶雞新城疫抗體只有29%達到標準,對新城疫病原根本沒有抵抗力,屬于典型的免疫空檔,相應鄉、鎮、辦事處獸醫站應布置相關防疫人員進行一次新城疫補免工作,以提高家禽群體免疫力,避免重大動物疫病在我市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