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朋 陳維琴
(貴州省遵義縣農牧局,貴州遵義 563100)
牛子宮脫出癥的診治
曾德朋 陳維琴
(貴州省遵義縣農牧局,貴州遵義 563100)
牛子宮脫出癥是牛的子宮從腹腔內脫到陰門外的一種產科疾病。是牛子宮收縮能力降低,子宮周圍的結締組織、韌帶等支撐組織彈性下降,陰門松弛,子宮后移,條件反射性努責,推動子宮繼續后移,從而導致子宮從腹腔內脫到陰門外。發病率約10~20%,夏季高達30%。筆者從事獸醫工作25年,治愈牛子宮脫出32例,現介紹如下,供同行參考。
1.1 體質弱,子宮收縮乏力
個體年齡老化,營造不良,運動不足等原因引起體質虛弱,子宮收縮功能減退。產犢時胎兒過大,洋水過多,過度努責,導致胎兒和子宮同時被產出。
1.2 助產操作不當
胎兒大或胎位不正,正常分娩困難,人工助產操作不當,如未注入潤滑劑、未矯正胎位等就助產,用力強行向體外拉胎兒,將子宮和胎兒一并拉出陰門。
1.3 流產或死胎刺激引起子宮強烈收縮
使役過重或其他原因導致胎兒發育停滯、流產或產前出現死胎,刺激子宮,引起子宮強烈收縮,從而將子宮擠壓出陰門。
1.4 腹壓過大誘發
瘤胃臌氣、瘤胃積食、便秘、腹瀉、疝痛、子宮內灌注刺激性藥液等使病牛腹內壓升高,刺激子宮,引起強烈收縮,誘發本病。
2.1 部分脫出時主要癥狀
子宮和產道部分脫出于陰門外,呈圓形、長圓柱形,病初粘膜為粉紅色或紅色,隨著時間的延長,逐漸變成紫紅色或深灰色,出現水腫等。病牛食欲反芻減少,不時回頭觀望,頻繁舉尾、努責。將手伸入病牛陰道檢查,見子宮角套疊于子宮、子宮頸或陰道內;子宮套疊時間長的,見漿膜粘連和子宮內膜炎。
2.2 完全脫出時主要癥狀
子宮和產道全部脫出于陰門外,呈長圓柱狀,最長的子宮末端可達跗關節,病初粘膜充血,呈粉紅色或紅色,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成紫紅色或深灰色,水腫加重,接著出現干裂、壞死、糜爛、結痂等病變,甚至破潰出血或感染化膿,粘上糞便、泥土、雜草等污物。病牛精神萎頓,食欲反芻明顯減少,回頭顧腹,神情不安,頻頻努力收縮,眼結膜潮紅,排尿困難。脫出時間過長的,子宮粘膜壞死加重,出現感染,病情嚴重的,并發繼發腹膜炎、敗血癥,病牛出現鼻鏡干裂,寒顫發抖,或腹痛,或表現貧血,結膜蒼白,戰栗、脈博快而弱、體溫或高或低等全身癥狀,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將危及病牛生命。
根據臨床癥狀可以作出診斷。
3.1 部分脫出的診斷
視診病牛精神無明顯變化,偶爾回頭顧腹,舉尾,努責,圓形或圓柱形子宮懸于陰門外;將手伸入陰道觸診,子宮角套疊于子宮、子宮頸或陰道內或者漿膜粘連和子宮內膜炎。
3.2 完全脫出的診斷
3.2.1 輕癥。視診病牛精神無明顯變化,圓柱形子宮懸掛于陰門外,體積大,粘膜初期為玫瑰色,隨后逐漸變為紫紅色,水腫,組織變脆。
3.2.2 重癥。視診病牛精神倦怠,食欲減退,頻頻努責,時欲臥地,糞干燥,口色淡白,脈遲細;體積較大懸于陰戶外的圓柱形子宮粘膜呈紫紅色,腫脹嚴重,觸診有硬感。
3.2.3 危癥。視診病牛精神萎頓,臥多立少,鼻鏡干燥,不時嗚叫,食欲廢絕,大便干黑且附有粘液,脈象遲細,口色枯白;體積較大懸于陰門外的圓柱形子宮粘膜大部分發生壞死,嚴重腫脹,呈紫黑色,觸診僵硬。
4.1 手術整復
4.1.1 病牛保定。將病牛趕至光線明朗,通風良好,寬敞,坡度為20°~30°的斜坡,采取頭低尾高的方式站立保定;病情嚴重不能站立的,采取頭低尾高方式側臥保定。
4.1.2 止血。病牛脫出的子宮出現出血的,先注射維生素K3、止血敏等止血藥,再行出血部位壓迫止血,達不到止血目的時,采取結扎血管方法止血。
4.1.3 清除異物,消毒。用0.1%高錳酸鉀溶液或0.1%食鹽溶液反復沖洗病牛脫出的子宮粘膜、外陰和尾根,慢慢除去子宮粘膜壞死組織、污染物,至干凈為止。
4.1.4 處理傷口。子宮粘膜出現傷口的,先在傷口上撒適量的青霉素粉和鏈霉素粉,再涂上適量的明礬粉、甘油或魚石脂等防腐劑。傷口大,傷口深的,須縫合傷口。
4.1.5 消除腫脹,縮小子宮體積。病牛脫出的子宮粘膜出現水腫的,用消毒好的細小利器如注射用針頭、梅針等對準腫脹頂部刺入粘膜,擠壓放水,至水腫消失,子宮內膜全部皺褶為止。
4.1.6 手術整復。用消毒好的紗布從脫出子宮遠端開始一圈一圈的將子宮用力纏緊,助手雙手托住子宮,術者站在病牛尾后,在牛努責間隙,在陰門四周緊靠陰門部位用手掌或拳頭由外向內用力擠壓子宮壁,一點一點的將子宮推送回骨盆腔,一邊推送,一邊取出纏子宮的紗布,直至將子宮全部推送回骨盆腔為止。推送過程中,遇牛努責,術者要壓緊已推回骨盆腔的子宮,防止重新脫出。當脫出的子宮全部進入骨盆腔后,助手在陰門外用力持續按緊固定,防止再度脫出。術者洗凈雙手,右手涂上潤滑劑,伸入骨盆腔慢慢將子宮通過子宮頸口送入腹腔復位。
4.1.7 鞏固整復成果。子宮復位后,在百會穴注射鹽酸普魯卡因麻醉或縫合陰門,防止再度脫出。
4.2 對癥治療
4.2.1 消除炎癥,恢復子宮功能。將400萬單位青霉素用500~1000ml生理鹽水溶解后灌入子宮,每日更換一次,連續使用3日,用水的壓力促進子宮復位,用青霉素殺滅細菌,消除子宮炎癥,逐漸恢復子宮收縮功能。
4.2.2 增強機體抵抗力,恢復病牛精神。對精神狀況不好的病牛,視情況適時注射強心劑,補充體液,調節酸堿平衡,補充能量、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提振精神,增強抵抗能力。
4.2.3 預防感染,消除炎癥。肌注或靜注抗菌素,時間以2~3個療程為限,預防繼發感染,提高治療效果。
4.2.4 加強護理,促進恢復。認真觀察,做好通風、防褰、保暖護理工作,保證清潔衛生飲水,及時補飼營養豐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飼料,增強免疫力,促進病牛恢復。
5.1 頭低尾高保定,降低腹壓,減小手術整復壓力
手術整復時,將病牛趕至坡度為20°~30°的斜坡,采取頭低尾高方式保定,可降低腹壓,縮小手術整得困難。
5.2 壓縮子宮體積,減小手術整復壓力
徹底消除水腫,用消毒好的紗布用力纏緊子宮,壓縮子宮體積,減小手術整復壓力。
5.3 除盡異物,杜絕新傷害
手術整復前將子宮粘膜壞死物、污染物等消除干凈,消好毒,預防異物機械刺激、誘發感染等傷害,影響治療效果。
5.4 務必一次成功,防止再次手術整復導致治療失敗
手術整復,必然對病牛子宮造成機械性損傷,加劇炎癥、水腫程度,增大子宮體積,加大再次手術整復難度,導致治療失敗,因此,手術整復務必一次成功,杜絕再脫出。
5.5 增加免疫力,促進康復
動物個體免疫力是治愈疾病的根本,同治療相輔相存、相互促進。治療動物疾病,除全面清除機體損害外,還必須采取措施恢復機體免疫力,否則,治療效果就大打折扣。本病雖然子宮復位是關鍵,但個體免疫力仍是治愈病畜、尤其是危重病例極為重要的因素,因此,必須對癥治療,強化護理,恢復病牛免疫力,促進病牛康復,提高治愈率。